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建构干预系统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大学生心理危机是严重影响大学生本人及校园安全和谐的重要因素,建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必然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根源一般有新环境不适问题、人际交往障碍问题、经济困难和生涯规划矛盾问题及家庭重大变故、恋人分手等问题。有痛苦性、应激性、危险性、机遇性等特点。其干预系统应首先构建危机预警体系,重点是构建由学校心理干预中心、学工部门、保卫部门、心理及精神卫生医院组成的帮扶治疗系统,以阻止、降低、消除心理危机对本人和他人及学校的危害。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07-0082-03
  一、引言
  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比较敏感的问题,也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我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已有近30年的发展历程,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近年来,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发生了一些好的转变,以前主要是一些志愿人员的非专业和准专业服务,现在逐渐发展成为由专门机构提供的专业心理治疗技术服务。大学生的心理危机是指大学生这个群体或个体面临或认为自己面临某些重大生活事件或社会事件,他们自身认为不能解决、处理和控制时产生一种严重的心理失衡状态以及极端行为。[1]分析和了解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心理危机的预防和解决策略,对完善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补足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薄弱部分,探究和建立高校大学生危机干预理论体系和实践机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分析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原因分析
  大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断乳期,心理结构各部分发展不平衡,突出的表现有理性与非理性交织、理想与现实相脱节、独立与依赖相共存等。他们充满希望,渴望发展,面临诸多机遇,在面临学业压力、人际冲突、情感困惑、职业规划等诸多问题时,需要不断在打破自身的平衡状态中寻求新的自我秩序和平衡。这一发展状态使大学生经常陷入各种矛盾与冲突中,比较容易引发某些心理健康问题,进而引起心理危机和心理障碍。根据我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引起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新環境适应问题。适应问题是大学生新生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升入大学后,学生需要在自我认知、同学交往、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心理支持等各方面进行全面调整和适应。由于高中阶段的教育更加注重学业,因此许多大学生在自理能力、适应能力、约束能力和调整能力上普遍较弱,会因为生活中的小问题、小冲突产生各种形式的心理问题,如不能适应高校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新的同学关系、不能有效地规划学生生活、缺乏对自我的约束与监管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挫败感,容易引发心理健康问题。
  2.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受升学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经验不足、沟通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不少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羞怯、闭锁、冲动、敏感、自尊等心理特征,进而因人际冲突产生各种抑郁、愤怒、焦虑等消极情绪,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会积压成重大的人际冲突,严重影响大学生正常人际关系的建立。大学生的恋爱关系作为人际关系中特殊的表现形式,是大学生倍加关注的自身问题,也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大学生在大学读书时期出现恋爱情况是正常的发展问题,不少大学生在中学阶段接受的青春期教育和两性教育的知识不足,对爱情的理解还不够理性,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不能正确把握恋爱关系,容易由此产生各种困扰引发心理行为问题。
  3.大学经济困难学生问题。高校存在一部分因为家庭经济窘迫而自尊受创的贫困生。高校的学习生活环境相对宽松,学习成绩不再是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不少贫困生因为失去了过去的成绩优势,在与其他同学比较过程中会感到自尊受创,造成性格孤僻、心情忧郁和人际关系淡漠,如果不及时给予引导和解决,经济、学业和人际关系冲突的多重压力将会发展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4.大学生的生涯发展矛盾问题。因职业生涯发展导致心理冲突一般出现在高年级大学生中,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经过大学教育后,对自己的生涯发展一般会有新的规划,对个人理想、工作待遇、社会声望和发展前途等都会有新的期待,既渴望留在城市找一份好的工作,又担心各种社会现实的压力过大,加上在考研和就业之间难以取舍,往往存在较为矛盾的心理冲突。然而目前无论是大学生就业还是考研,实际情况与大学生的预期都有较大的差距,如果不能很好地调整认识,会产生自我否定感,对自己的生活产生无价值感和无意义感,进而演变成心理危机。
  5.重大变故问题。日常生活中的重大变故事件作为个别事件在部分大学生的成长发展中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重大变故事件是指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身体疾病等问题。这类问题对学生的心理冲击较大,如果不能有效化解问题,将会导致学生心理功能的失调。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类型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分类有很多,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危机进行分类。笔者根据心理学家布拉默(Brammer)的理论研究结合实际工作中引发大学生的心理危机一般原因分析,我们将大学生心理危机分为发展性的心理危机、境遇性的心理危机和存在性的心理危机。[2]
  1.发展性心理危机。发展性的心理危机是大学生在大学学习中发生的涉及到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的自然发展变化的各种心理危机。每次发展性的心理危机成功解决,是大学生朝着成熟和完善迈步的阶梯,这部分心理的危机是他们生命里必要且重大的转折点。大学生发展性的心理危机的产生主要有入学适应、人际关系、就业等方面的原因。这类发展性心理危机如能顺利过渡,将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使之获得更好的独立性并走向新的成熟。
  2.境遇性的心理危机。境遇性的心理危机是出现意想不到的非常规事件,个体突然遭际生活重大事件产生无法预期和控制的后果时出现的心理危机。境遇性的心理危机其主要特点是突发生活事件使个体本身难以控制,对个体的打击比较大。如某位学生的父母离婚或者家庭的经济来源被突然中断、重要亲人的死亡、遭遇天灾人祸等,这类问题的特点是突发性和应激性,这些心理危机的处理与恢复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   3.存在性的心理危机。存在性的心理危机是个人成长过程中因面对重大人生问题出现的心理内部冲突与焦虑。个体所处的年龄阶段与他们的身心特点,使得他们比其他社会人员及他们自身其他生命阶段思考的问题更加集中。比如有关死亡的、孤独的、自由的以及自我认同等的问题;有关人生的价值、个体的责任与义务等问题。存在性的心理危机如果能得到成功应对的话,对学生个体的心理保健将起着奠基的作用,对学生个体确立正确的三观有深远影响。
  (三)大学生的心理危机特点
  我们知道,对处在成长中的大学生而言,心理危机是大学生正常发展中的非常态事件,但是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一种考验和历练,是他们要经历的成长发展过程,而非疾病或病理的过程。大学生个体或群体面临的心理危机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1.应激性。大学生心理危机发生后应及时应对和处理,不管个体是否愿意主动面对或能否承受,都应该及时处理。
  2.痛苦性。大学生的心理危机给个体带来的体验是 痛苦的,会让个体在短时间内无所适从和痛不欲生,个别大学生还会选择极端方式来解决问题。
  3.危险性。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危险将危及到个体的社会功能如学业发展、身心健康、人际交往等,严重的还将危及本人或他人的生命安全。
  4.机遇性。大学生个体的心理危机里面存在挑战和机遇,如果及时采用有效的各种心理干预手段成功的渡过其危机,个体能恢复心理的平衡,并且促进了个体心理成熟和心理发展,这就是其机遇。如果没有发现危机的情况,也有可能走向极端一面。
  5.时限性。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作期一般是半个月至一个月左右。如能及时发现危机信号,采取专业的干预手段,则可以顺利度过;如果没能得到有效帮助可能导致精神疾患,出现个体的自杀行为和攻击他人等的不良行为。
  从大学生的心理危机类型和特点,我们发现大学生心理的危机不但会影响到个体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对个体自身的身心健康会产生各种危害,而且也是校园安全稳定的隐患。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并及时干预大学生的心理危机,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三、建构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就是解决个体在心理问题上的危机状态,使个体的身心功能恢复到发生心理危机前的正常状态,使大学生身体和心理的不和谐症状及时得到缓解与持久消失,并且获增新的应对技能和方法,以預防将来个体心理危机发生。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功能,我们将个体的心理危机干预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和水平:一是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通过教学宣传、提前帮助学生储备心理力量,有应对危机知识和能力,这是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最低限度和水平;二是解决心理危机中的心理冲突,帮助学生恢复到平衡的心理状态,使得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发挥正常社会功能;三是让大学生的心理危机成为成长契机,使大学生在心理危机中增强应对心理危机的各种能力[3]。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三个目标和水平,结合笔者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线的实践经验,在具体的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可以建构预防、干预、普及教育相结合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一)覆盖全员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
  在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中,关键的环节是及时识别,及时发现。因此,构建覆盖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预警组织系统是做好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工作的基础。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建立,需得到学校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建立健全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危机预警系统,为大学生心理危机工作的早预防、早发现和早干预提供第一手资料。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预警对象信息库包括:(1)新生入学时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通过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测,识别出可能发生或正在处于心理危机的学生,通过进一步的筛查,确定是否为预警对象;(2)每学期对全体学生开展的心理排查,对学困生、贫困生、网瘾生、恋爱受挫和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大学生给予特别关心和关注;(3)对患有诸如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重要心理障碍和有疑似重大自杀倾向的高危人群加大监控。大学生的预警信息库应该是动态更新的,在实际工作中要将个体的心理动态连续变化及时添加到预警信息库里,实行动态更新管理,以便精准高效地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干预。
  (二)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
  建构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预警体系是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核心,是有效阻止、努力降低、真实减轻或消除疑似有严重心理危机大学生可能出现的对本人、其他人以及社会的危害,努力帮扶大学生平衡其自身严重失衡的心理状态,调节大学生的各种冲突性行为和表现。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主要特征是高效率、及时性、有效果。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应急处置系统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心理危机的治疗系统、心理危机的救助系统、心理危机的监护系统。(1)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治疗体系主要工作是通过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有关知识和技术,利用有关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技术、技巧,帮扶个体摆脱心理危机的状态。工作人员一般需要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注册心理咨询师资格或获得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二级心理咨询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中级以上职称的学校专兼职心理教师组成,并聘请获得了药品处方权的各类精神卫生医院和心理专科医院的医生和心理治疗专家的参与。(2)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主要工作是当大学生出现了因心理危机引起的个体自伤、自毁以及伤害他人等应急事件时,由心理危机干预中心或心理咨询中心、学工部门、保卫部门和医院等部门组成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快速反应领导小组或工作组在应急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紧急采取各种救助措施,以防止恶性事件发生。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必须要建立宽泛的工作网络,比如定点联系学校附近的精神卫生医院和心理专科医院等专业的心理医疗机构,并联系学校所在地的消防部门、公安部门,发挥这些部门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应急处置中的重要作用,使处在心理危机中的大学生得到最好最及时的救助。(3)大学生的心理危机监护系统主要工作是对存在心理危机的大学生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或心理治疗康复后应该进行的监护,以防止特别意外的发生。可以根据大学生心理危机等级的不同建立起不同的大学生心理监护系统:根据精神卫生法的规定必须由大学生的监护人陪伴监护;对发生比较严重的心理危机大学生,应该立即通知其家长来校,在与其家长做安全责任转移交接之前,学校应该对该大学生本人做24小时不间断地特别监护;对精神障碍发作的大学生或发生严重自残的大学生以及大学生伤人等危机行为者,学校应该积极配合其家长将大学生本人送专业医院进行治疗。   (三)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教育系统
  在建构系统的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教育过程中,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应注重建设大学生的心理生态环境,并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和健康向上的校园活动,同时应通过有效宣传,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观念、心理健康意识深入到每位学生心中,可以灵活使用各种信息通讯手段,比如学校心理的专题网站、学生班级或年级QQ群、微信群等为大学生群体提供及时的各类心理资讯、快捷的各种心理服务;我们可以不断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的平台,通过“心灵故事”征文、“心理漫画”比赛让大学生群体抒发和描绘自己的心灵之声,还可以通过“校园心理情景剧”“各种心理沙龙活动”“国内外经典心理电影赏析”让大学生群体共同体验并分享自己的心灵之感,同时还可以通过“大学生的各类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让学生们体验自己的心灵之力;鼓励大学生自主组建各级心理互助组织,比如大学生心理同伴合作组、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等,激发大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大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合理利用这些学生们的资源,共同推进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倡导学生本人通过不同途径和方法发展自我,以提高大学生在生存、调控、激励、发展以及认知诸方面的能力,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觉自救意识,掌握自我调适的方法和技巧,进而更好地解决负面情绪的烦忧,有效预防并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危机。
  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教育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预警系统要有一个通畅的运行载体,这样才能发挥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实际效能。其中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体系、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以及全面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教育均不可缺少。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人员应在知晓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发生规律和掌握大学生心理危机各类信号的基础上,主动通过学校的各个重要应急相关部门的紧密配合和协调,高效地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预警,同时应积极采取重要的措施和方法进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危机转化为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機遇。
  参考文献:
  [1]杨微梅,黎琳.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构探析[J].高教论坛,2010(1).
  [2]黄建榕,陈建新.论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及其干预系统的建构[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3]甘露.高校心理危机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2.
  [4]王建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M].北京:北航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张瑜(1982—),女,湖北保康人,广西医科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责任编辑:李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21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