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当代水墨人物的造型艺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中国的绘画有着数千年的发展历史,而人物画作为中国绘画的分支,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在不断地发展中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造型观,时代的进步与文化的冲撞使中国水墨绽放了别样光彩。所有的绘画艺术都离不开造型的参与。中国传统人物画逐渐变得成熟。20世纪以来,西方绘画文化的传入,使中西文化开始发生碰撞,水墨人物在多个方面得到了发展,艺术家们对水墨人物画探索也打开了当代水墨人物造型艺术的大门,呈现出多元化局面,中国水墨人物画体现了艺术家们丰富的创作能力,并且蕴含着巨大潜力。
  〔关键词〕水墨;人物造型;当代
  一、关于水墨人物造型艺术的发展状况
  (一)传统水墨人物画的发展 我国传统人物画的造型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史前美术的新石器时期,着重表现在出土的一些彩陶的纹样的装饰上,此外,许多壁画、岩画上也有着诸如此类型的痕迹。《人面鱼纹彩陶盆》是仰韶文化的代表,用宽带纹样做装饰分散在盆的周围,除去三条张着嘴巴显现牙齿的鱼之外,还有人物的造型:圆形的脑袋和脸,鼻子呈几何形状,眉毛眼睛也是寥寥数笔来概括。让人不禁猜想这种纹样是否与那个时期的宗教信仰有关联。
  在先秦时期,开始得到初步的发展,以装饰性图案作为基本元素,也有把人物活动作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作品。出土的历史记载最早的西汉时期帛画《人物龙凤帛画》,在帛画的中下方描绘了一位身份显贵的女子,身体微倾,双手合在一起,头上有一顶华盖,身下是一条的龙舟,船尾右侧方站着白鹤,船下方则有鲤鱼,表明龙舟正离开水陆前往天际。
  西汉时期绘画的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点:画中人物通常以侧面为主,她们穿戴的衣冠服饰表明了他们所处的阶级及其身份地位,线条的运用具有流畅性,充满了严谨。色彩的使用方面则使用简单的平涂方法,又或掺杂了渲染的手法,画面整体呈现风雅高尚的情调。同时期大量的人物画还出现在东汉的墓室壁画上面,形象大胆活泼具有创造性;从远古时期古朴稚拙的形象演变为今天根据不同人物的地位而用不同的手法表达,表明人物画已经迈入一个比较成熟的时期。
  汉代人物的造型艺术发展到呈体系的状态,随后的魏晋南北朝传承了这一特点。众多画家的出现,使人物画在一段时间内得到飞速的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顾恺之可谓是东晋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画家,多画上层达官显贵。他以线条的表达为主,其艺术成就不仅表现在他的绘画技法上,“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直到现在也对我国人物画画坛都有深远影响。
  唐代时期以工笔画为主的绘画风格,直至五代,水墨人物画才从工笔中派生出来。宋代梁楷所画人物与前朝人物有所区别,在形体上注重严谨精确的展示,在用墨技巧方面尤其以“减笔”而闻名天下。《泼墨仙人图》使用酣畅泼墨笔法,富于个性,水墨人物画的新局面开始出现。
  宋元时期的绘画成就反映在文人画上,但是相较之山水花鸟的发展并不突出。明清时期东部的沿海地带城市的一批画家率先吸取了西方思想,将西方观念与中国传统联结起来发展创新。
  传统的人物画在早期虽然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造型”,但在画作中却能看出对“形”的把控。传统人物画在二千多年的传承里,以线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线条可以表达出疏密、层次、节奏;不束缚于外表的形式,注重传神写照。
  随着时代在不断变迁,20世纪初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新文化运动下民主与科学的兴起使中国的水墨人物画正式走上了改良道路。
  二、当代水墨人物画中的造型特点
  中国画中最主要的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造型形式便是线。在当代一些绘画人物的作品中看出,线的发展势头不如从前那样强劲了,常表现为线与墨结合,有时甚至在画面中追寻不到线的踪迹,与传统绘画中线的运用相背离。形态方面的线变少,逐渐趋向于面。在线的层次方面呈阶梯状的分布方式,各个层次不仅有浓淡干湿的变化,不同层次也有纵深之间的参差关系。画家在表达自己的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将主观的情感赋予在线条运用上富于个性。线条的使用也注意到了留白与形体线的互补,与其他的表达方式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变得不那么生硬与突兀,线的力道运用上,追求洒脱淡然的效果,隐退于画面。这些线的变化并不意味着作品失去了“中国化”传统,在不同的画家的表达方式上有着不同的见解。因此当代人物画在线的表现方式上不是将传统的方式全部继承下来,而是有选择性的,线依旧用来表现准确的“造型”。
  水墨人物创作离不开墨色运用,广泛地水墨渲染以及泼墨手法是当代水墨人物画造型中的一个特色。遵循客观,加入自己的主观意向,处理协调画面中的墨色关系。墨色的叠加使画面视觉感受强烈。大面积地使用墨色和小范围地用色,让墨色有着明显的相对性;将墨色和颜色的明度和纯度都加以提高;追求墨色与颜色相交融的形式;用色多而用墨少,以墨线勾勒色彩填充;墨色关系的运用随着人物画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创新。
  三、当代水墨人物画家造型艺术的特色
  中西交融——“徐蒋”水墨人物的开拓与探索?徐悲鸿在写实水墨方面将中国水墨人物语言与西方绘画观念融合于一体,成为水墨人物的开拓者,创作题材以神话寓言故事为原型。他的作品《愚公移山》是以写实的造型与传统笔墨相结合的代表作品之一,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抗战到底的决心。画中人物造型多以裸体出现,神情描摹极具生动性,动作铿锵有力,是“中西合璧”的典型作品。
  蒋兆和则是在水墨人物方面强有力的探索者,他结合中西观念创新了笔墨技法的表现形式,采用现实主义的手法。代表作《流民图》被公认为是当时代表性最强的作品。同时期中国人物的造型更多地体现了对人性的呼吁与关怀。还将墨色与素描结构结合起来,缩小了造型与笔墨之间的矛盾。同时他与时代具有很大的衔接性。
  揭开岁月的长廊——林风眠的沉郁浪漫?林风眠在吸收了东西方文化的精华和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后,对中国绘画进行了現代转型,力求在中西艺术相和谐的基础上重新塑造民族文化。   他在绘画形式语言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吸收西方的构成方式,他在题材的选择上没有过多的关注,反而更注重对情绪与审美的表达。人物的造型高度概括,笔墨也简化,注重形式上的简单纯粹,发展成为一种“抽象美”。
  水墨本色下的文艺复兴——刘庆和的活性结合?刘庆和的画中以一种描述性的语言表达精神,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表达心中的“现实世界”,不照抄照搬生活中的具象物体,注重表达物体所反映的本质精神。刘庆和把西方中素描明暗形体结构和笔墨结合起来,也将线条与没骨画法结合起来,国画韵味更足。怎样才能让中国画注入时代的新鲜感,将中国传统水墨语言和西方的绘画观念融合,成为刘庆和思考的问题。荒诞的人物造型,是他的特色,用怪诞扭曲的造型,弱化人物形体,用主观情感来描摹客观对象,突出了个性。
  水墨里的宣泄——周京新的恣意洒脱?周京新在水墨人物中形成了自己的“水墨雕塑”语言,内容与形式不再保持独立性,形体的塑造变得笔墨化,笔墨又呈现出雕塑感。骨中有线,有浓有淡,线、墨、面不分彼此融会贯通,强调用水墨“做加法”来表现画面的丰富性,力求精密。墨色与水的交融使墨色之间有了自然留下繁密的空隙,具有透气感,气势在画面非比寻常。周京新作为新时代画家,将水墨的意义和内涵重新解释。
  结 论
  水墨人物造型变化的背后,实质上是社会生活和生存环境的变化引起人们对现实世界的不断思考。我们从传统中释放出来,又用新的角度重新去思考传统,有利于我们做出更为理性的选择。
  在每个时期当中,如何将传统与现代的民族的与世界的文化融合,是每一代画家都必须面对的问题。画家从自身出发,依据社会背景表达个体感受,形成具有符号性的个人语言,既与传统之间有着相互的联系,又不墨守成规落入俗套。在自身语言风格形成过程中,难免会对别人进行借鉴,它的产生、发展与成熟需要长时间沉淀,成为具有代表性的个人风格。
  参考文献:
  [1]薛书琴.当代水墨人物画语言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中央美術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马良书.中国画形态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1
  [4]郑重.画未了林风眠传[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6.02
  [5]童中焘.中国画画什么?[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180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