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村落文化传承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了今后乡村发展的新思路、新方向和新要求。白坦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有着大量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着完好的文物古迹、历史典故、民俗风情等。研究白坦村传统村落文化传承思路,充分发挥乡村文化对农村改革发展的引领力、凝聚力和推动力,助推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传统村落文化;传承
  
  引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举措,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没有乡村文化的高度自信,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就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要把乡村文化振兴贯穿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全过程,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而传统村落文化是乡村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挖掘传承优秀传统村落文化,推进千村文化兴盛发展,培育新时代好乡风好民风,坚决守住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充分发挥好文化对于农村改革发展的引领力、凝聚力和推动力,从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一、东阳市传统村落概况
   东阳市目前共有8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分别是:巍山镇大爽村、虎鹿镇蔡宅村、城东街道李宅村、巍山镇白坦村、虎鹿镇厦程里村、虎鹿镇西坞村、马宅镇雅坑村、画水镇天鹅村。东阳市的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村落的组成部分,其民居建筑在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东阳传统村落拥有特殊的建筑文化、木雕文化、工艺文化、民俗文化、宗祠文化、名人文化及风水文化等等。
   白坦村是2016年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古称梅里,位于东阳市东北部,距市区25公里,属巍山镇管辖。全长2000多米的水磨坑,由东往西穿村而过。村落格局独特,整体古村落风貌保存良好。古建筑规模庞大、形态考究,尤其是牛腿、天花、门窗、雀替、马头墙等建筑细部的木雕、砖雕更是精雕细琢,充分体现了先人的的智慧和手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二、白坦村传统村落文化的主要内容
   (一)建筑文化
   东阳素有“卢宅牌坊、李宅祠堂、白坦厅堂”之说。白坦古建筑群以厅堂建筑为中心,两旁派生重阁(民居)。厅堂以坐西朝东为主向,视野开阔。村东大台门离古宅约200米,是全村的前大门,古建筑的前奏曲。过大台门一直往西行走,渐入村落佳境。太和堂、承恩堂位于全村中心位置,是东轩、西轩的标志性建筑。西南为雍和堂,东北为务本堂、三立堂、亦政堂,稍后排列福舆堂、敬修堂、成乐堂等50余处厅堂(现存40多处)。这些各以厅堂为建筑中心的群落,通过纵横轴线组成一个个既完整统一、又各自独立的封闭性古建筑群。
   白坦村现存三十余幢明清及民初的古建筑,是东阳古民居的“富矿区”之一,它们大多面朝东向,以“十三间头”作为基本单元,布局灵活多变,呈纵横扩张的长方形平面,建筑内部装饰考究,有木雕、砖雕、石雕、瓦雕、壁画、彩绘、灰塑、竹编等民间工艺,以各种技法雕刻的木构件最为精彩。其中福舆堂和务本堂两处规模最大,且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
   (二)木雕等工艺文化
   木雕在福舆堂和务本堂上的装饰主要集中在三个部分,一是屋架包含几、栱、升、斗、琴枋、牛腿、桁梁等;二是门窗;三是顶面包括天花(藻井)、雀替、荷包梁等。“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这是对木雕文化写照,木雕装饰构件以哲学观念和儒家教育之道为题材,寓教于乐、技艺精湛、格调高雅、形象生动,既有通风、采光等实际功能,又有装饰效果,将实用性与装饰性完美融合,颇具审美情趣。如通过知名人物、博古几案、抽象图案、虫鱼花木、历代书法、山水风景等的浅浮雕,借助象征、谐音、双关、比拟、借喻来衬托和表现富禄寿喜庆等吉祥意义,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如在门的锁腰板上,雕刻着“现在之福不可不惜,将来之福不可不培,现在之福如点灯”等体现哲学理念和儒家教育的传统文化。
   在白坦古建筑的洞门、院墙上有众多题刻。如“遵司马训积阴德于子孙”、“俭而有度”等,白坦人正是传承了这些家训,几百年来家族兴旺、子孙繁衍。如“芝兰玉树”、“立修齐志”等重视教育、诗礼传家、书香不绝,致使历代科甲仕宦者层出不穷。如“诗书稼穑”告诉后人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
   (三)民俗文化
   白坦村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百子灯”当属古村落最珍贵的文化遗产,还有“六月六兴大将”、“龙灯”、“挂灯”等民俗。旧时白坦民间文娱活动还有十字莲花、讨饭莲花、十二花茗、高脚马、铜细叉、什锦班、抬阁、秋车等,活动时间大都在节庆、六月六兴大将、庙会、集市期间,有时也出村巡回演出。
   百子灯又分為子蓬灯与百子灯两类,白坦有十月初一迎百子灯的习俗。灯具名为针刺无骨花灯,种类有方形、八角形、多角形、元宝形、荔枝形、花蓝形等,总称“一堂灯”制作极为精致繁杂,一人做一堂灯要耗时二个多月。点上蜡烛后,瑞兽禽鸟花草画图像毕现,色彩纷呈,真可谓精美绝伦、妙手神功。
   六月六兴大将是白坦的传统节日。六月初五下午,村人就吹吹打打去下佛堂迎大将。前一尊轿坐着土地神像,中间一尊轿放着圣旨牌,后边一尊轿坐着木雕的大将神像,大将头戴盔、身披甲,威风凛凛、气势虎虎,从李公山脚迎到月田前的承恩堂、太和堂前,接收村民的朝拜。六月六上午,村民拈香烧纸祭拜大将,香烟缭绕,木鱼铜磬之声和着念经声悠悠荡荡。下午,各房头组织的高脚马、铜细叉、秋车、抬阁、十字莲花、讨饭莲花、十二花名等民间文艺节目先后在月田上演,以此纪念将军。
   正月十五迎龙灯,白坦迎的凸肚龙星(身)可谓龙灯一绝。东阳北乡流传着“东阳出东门,高勿过巍山板壁龙星,好勿过白坦凸肚龙星”的说法。龙灯分龙头、中殿、龙星、龙尾四个部分。龙星一般高约3-5米,最高的达8-9米。白坦祖宗规定,每年元宵都要迎灯,东轩、西轩每两年迎一次灯,相互轮流,迎灯具数按灶摊派,列队先后根据龙星高度按次排列,最高者排前,最低者排后。龙头、龙尾、龙星皆用竹篾绑扎,外糊棉纸,画上龙鳞、云块等图案,五颜六色。中空插蜡烛,规定为奇数,一具高龙星,要插27-29根蜡烛,需爬上梯子方能点着。龙头、龙星、龙尾连接起来有数百米长,真有叱咤风云的气势。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白坦村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思路
   传统村落文化传承不仅是村落物质形态的延续,同时也是村落文化环境的延续,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若是一心求振兴则可能会破坏其当地的传统文化、景观环境。如何在乡村振兴中,体现出传统村落的生命力,必须传承好传统村落文化。白坦古村落有大量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迹、历史典故、民俗风情等,是历史的“活化石”、中国文化的“细胞”。根据白坦村的实际情况,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研究白坦村传统村落文化传承思路。
   (一)传承传统村落文化必须激发村民的积极性
   传承传统村落文化,村民是主体,离开了村民,传承变成空中楼宇。乡村要振兴也要发挥村民的积极主动性,所以必须激发广大村民对传统村落文化传承意识,形成传承观念,凝聚村民力量,让村民对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形成一种常态。
   首先在白坦村要专门针对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文化制定一份村规民约。内容主要包含传统村落文化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和传承村落文化、对传承村落文化有特殊贡献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及维护和谐稳定明确涉及到重大项目时必须征求广大村民意见等等。
   其次要利用好白坦村的金银丝产业优势。白坦村是中国金银丝生产基地,其产品已占国内市场份额的80%以上,全村有一半以上农户从事金银丝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达到年销售额10亿多元。所以白坦村虽然是古村落,并没有一般古村落的空心化、老年化现象。而目前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主要依靠老一辈村民,应该定时动员中年人、年青人参与村落文化的传承,也可以动员在村里或在外创业有一定成就的村民出资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可以推进村落文化的传承和乡村的振兴。
   (二)传承传统村落文化必须依靠政府大力扶持
   传统村落文化传承保护,没有政府的政策支持与指导,一定是举步维艰,如古建筑的保护规划、修复重建,涉及土地政策、资金来源,只依靠村民自身的力量,是难以解决的。有政府的支持,传承村落文化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政府的支持下,白坦村已完成古村落保护传承发展规划。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2018年5月份中央财政对白坦传统村落提供300万元的补助,中央财政支持范围包括传统建筑保护利用示范、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历史环境要素修复、卫生等基础设施完善和公共环境整治、文物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东阳市规划局也将继续加大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加快村落基础设施的建设,搭好平台,聚好人气,真正将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三)传承传统村落文化必须尊重传统、活态传承
   许多集体性的民俗文化项目,人们主要通过观看或参与其活动来体验或接受民俗文化的内容,如舞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龙舟等,都是通过行为和行动来传承民俗文化内容的。乡村要振兴,离不开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以节庆、庙会、集市为平台来展现传统村落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丰富多彩的民俗娱乐活动中主客互动有利于带动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白坦村的民俗文化旅游开发要充分利用好本地资源,并按照农历节气节日有序安排各民俗活动。
   (四)传承传统村落文化必须保护为主兼顾发展
   坚持文化遗产优先保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及时保护,尤其要注意面临破坏的历史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以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遗产特有的作用。而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要摈弃没价值村落文化,所以必须要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进行有序的商业利用,适度发展古村文化产业,努力实现“保护促利用,利用强保护”的良性循环。
   对白担村传统民居建筑按其价值和保存情况分别进行保护和整治,分别按照重点保护区和传统风貌协调区的要求控制建筑风貌。对于传统风貌建筑,应保持和修缮外观风貌特征,特别是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细部构建或装饰物,其内部允许进行改善和更新,以改善居住、使用条件,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
  四、结语
   鄉村振兴必须要有抓手、有载体、有平台,无疑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既是乡村振兴的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传统村落文化是传统村落存在的根基和灵魂,白坦村的传统村落文化传承既可以为古村落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也是乡村文化发展的支点,只有传承好传统村落文化,才能最终促进乡村发展,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吕海萍.福舆堂的东阳木雕 [OL].[2009年11月9日].
   http://www.zjww.gov.cn/magazine/2009-11-09/11246382.shtml
   [2]邓黍心,伽红凯.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湖州荻港村为例 [J].安徽农学通报,2017(06).
   [3] 卢世主,高洁琼.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村落文化传承研究─以江西钓源古村建筑室内装饰为例[J].艺术百家,2016(03).
   [4]何璐琳.基于有机更新理论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以东阳市为例[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5.
  (作者单位: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浙江 东阳 3221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292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