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体育社团建设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根据《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划分,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包括“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竞赛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四个部分。分析高校体育社团建设研究以我校轮滑社团为例。
   关键词:体育教学;高校体育社团;轮滑社团
   一、现状与背景分析(包括已有研究与实践基础)
   (1)研究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全面发展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保证体育课和体育锻炼时间。”由此可见,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必要手段。
   根据《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划分,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包括“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竞赛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四个部分 。我国长期以来的高校学校体育实践中,普遍重视体育课教学、课余训练竞赛以及实施《国家体质健康标准》。而针对课外体育活动,早期也出现过早操、课间操等组织方式,但由于这些组织方式灵活性差,内容枯燥单一,无法满足大学生群体对体育活动多样性及自由性的需求,逐渐淡出高校体育舞台。我国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具有:学生参与时间分散,涉及项目多,持续时间长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学校体育主管部门在人力、财力和物力有限的条件下,无法直接的组织和开展“统一的、集中式”课外体育活动。而高校体育社团,则弥补了学校体育主管部门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乏力状态。
   (2)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社团只隶属于校团委或者学生联合会,高校体育主管部门未能给体育社团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这造成两个问题,第一是校团委需要分管学校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社团组织(如我校社团数量达50余个),其人力、财力和物力相对有限。因此团委或社团联只能从社团成立申请、组织结构的安排、活动的申请报批等方面上进行宏观管理,在社团具体事务、活动策划以及组织和实施上无法进行专业性的指导。第二,由于这样的隶属关系,学校体育主管部门长期以来并不重视体育社团的发展,总体上放任是自流的态度。虽有部分社团能够聘请体育部门专业教师做社团的指导教师,但由于这部分工作属于兼职,且得不到体育主管部门的认可,这些老师除部分敬业心强的老师外,也都以出工不出力的心态去应对。
   综合以上两方面的现实因素,造成了体育社团不能有效的发挥出其本应该有的功能。这也正是我校体育社团目前所遇到的现实情况。具体表现在:①社团覆盖面较小,参与学生较少。据前期调查,我校参与社团的学生比例为26.2%,而参与体育社团的学生比例13.1%。其中能够稳定长期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比例4.5%。②协会会员流失严重。普遍上存在一、二年级的学生参与人数多,参与积极性高,而三年级以后这两方面数据呈直线下降的趋势,这其中固然有学业的压力,但社团组织能力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以我校轮滑社团为例, 2011年起,社团每年招新人数保持在200人以上,理论上全校应有600名社团会员,但据2016年的调查数据显示,一年级会员232人,二年级会员人数157人,三年级会员人数73人。如此显著的会员流失率,值得我们思考。③组织规章制度不完善,代际传承不流畅。由于学生性质的社团干部流动性强,稳定性差,加之无稳定的办公场所和常驻的指导教师。导致在成立之初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在一次次的社团干部换届中逐渐流失, 社团在日常运作中基本依靠口口相传和不成文的行事准则进行,无法形成一个稳定、有序的,并在代际传承中经久不衰的社团管理模式。这极不利于社团长久发展和发挥其本质功能。
   (3)实践基础
   拥有一个发展形势较为良好的轮滑社团。我校轮滑社团(6box轮滑社)最初由几个热爱轮滑的学生于2007年所组建,轮滑社自成立之初就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一个受学生欢迎的体育社团。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轮滑社团逐渐发展成校内富有影响力的体育社团,每年举办新生训练营、组织新生赛、定期开展校际联谊活动等,能够吸引学生长期参加活动的社团。从2011年开始,轮滑社年招新人数均超过200人。从2013年起,以轮滑社为基石,组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轮滑代表队,进行日常训练和比赛准备工作。连续获得2014年、2015年、2016年重庆市大学生轮滑比赛乙组团体总分冠军。
   二、拟解决的教学问题
   通过体育社团的制度与文化建设,扩大社团影响力,提升社團吸引力,使社团成为优质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载体,吸引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体育社团,并使大多数学生能够持之以恒的参与社团活动。
   三、研究内容和目标
   (1)理清体育社团在外部管理上的关系,使之既能得到学校团委的有利宏观管理与监督,又能获得体育主管部门在人力和物力上的专业支持。
   (2)通过社团制度和文化建设,扩大社团影响力,提升社团吸引力,使得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体育社团,并使大多数学生能够持之以恒的参与社团活动。
   (3)通过社团的组织结构及模式的调整,使社团能够形成一个稳定的,具有可复制性的制度传统,使社团在代际传递中能够稳定的维持其有效功能,长久的发挥其影响力。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1)通过文献查找收集体育社团建设相关文献资料,包括体育学、管理学、体育社团等方面资料,理清体育社团建设中的种种基础概念。
   (2)通过逻辑思维法,专家访谈法等,结合文献资料、前期社团指导经验和专家建议拟定社团建设初步方案,并预计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初步解决方案。
   (3)分阶段实施社团建设方案,及时观察和反馈每一阶段实施过程中的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或对新问题设计针对性方案。
   (4)定期(每年)测量社团各方面数据,如招新人数、活跃人数,活动组织数量与质量等,以确定下一阶段实施方案,逐步完成课题研究。
   五、主要特色及预期成效
   将体育社团使之在高校体育生活中发挥巨大作用的组织,打造成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有效载体,吸引更多学生主动参与,让更多学生能够长期、稳定的参与社团活动,达到愉悦学生身心、促进健康锻炼、改善人际交往能力等多方面功能,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成林.轮滑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J].南京体育学报,2010(2):42-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629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