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识课程的建设与开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初衷是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开设通识课程是培养学生全面素养的有效方式。文章在分析应用型本科教育与通识教育人才培养诉求的基础上,围绕《酒水调制技术》这门具体课程,就如何建设一门通识课程提出具体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通识课程;课程开发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是人为之人的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对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具有引导与促进作用。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打造一门通识课程以丰富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是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与通识教育诉求
应用型本科教育指以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任务和特色的本科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立足区域、立足学科、立足教学,与传统研究型大学不同,需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解决问题、创新创业的能力。应用型本科人才既要有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还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应用”二字是应用型人才的核心。
正如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罗索夫斯基所说:“通识课程乃在养成知性能力以及思想习惯,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在不同的领域中掌握获摄重要知识的方法,使学生跳出狭窄的一技一能的专家式的思想方式与观点,而能养成一种多知识角度的观点,也就更能使学生在培养独立判断,选择重要的价值,而爱之、好之、乐之、坚持之的精神与习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为代表的一批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开始探索通识教育改革,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通识教育是人为之人的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全人”,即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所有人才培养一样,首要的是“人”的培养,道德素养、文化素养是一切人才的基本要素。可以说,通识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致力于培养既有专业技能又全面发展的人。目前,过多强调岗位职能能力、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弱化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更需要积极打造通识教育,将二者有效融合,通识课程更是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备广博知识、多种能力,能够可持续发展,满足时代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人才的助推器。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课程开设情况
早在17世纪20年代末期,美国著名教授帕卡德就在其文章中提出了“通识教育”的概念,并且着重阐述了通识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当时通识教育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从1930年开始,教育回归又一次兴起,有关通识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成为社会思潮关注的对象,以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赫钦斯大学、芝加哥大学为代表的通识教育改革确定了通识教育的明确实施目标。
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也先后开始探索通识教育实践,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成立了通识教育学院,逐渐建立了一套通识教育选修课体系。近年来,随着高校改革的推进,全国将有50%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应用型本科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新生类型。这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或者是由高职院校转型升级而成。与传统本科院校相比,无论是在办学特色、学科建设、教学科研水平上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以区域市场为导向,注重培養专业化人才,对学生人文类的教育偏弱,无论是学校通识教育氛围、通识教育师资,还是学生对通识教育的认知都很不足。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逐渐认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开始探索通识教育之路。以武汉某应用型本科为例,近几年该校大力开展通识教育,由教务处牵头,组织全校教师申报通识课程,以丰富通识课程库;成立通识教育学院,积极引进或培育通识教育师资,其中,《认识武汉》这门通识选修课立足于区域,被打造成该校的特色通识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城市,了解历史与社会经济发展,了解地区人文资源优势,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
三、《酒水调制技术》通识课程建设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酒文化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媒介,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喜爱。中国酒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沉淀了中国几千年的智慧与文明,将其纳入通识课程体系中,能够丰富通识教育课程内容,体现应用型的办学特点;通过了解国外酒水文化与酒水调制技术,能使学生陶冶情操,提升境界,提升生活质量,并潜移默化地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异同,拓宽视野。
(一)科学地界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有别于专业课程,作为通识课程,《酒水调制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更加广泛、非专业性,并贯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由于授课对象为非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从学生角度出发,课程应该是对学生知识层面的填充,需要重视学生了解信息及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同时,通过一定的实践环节的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克服只关注文科的偏向性,重视将酒水知识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中,培养创新能力、创意能力与审美能力等。
具体而言,《酒水调制技术》通识课程教学目标是了解中西方酒水文化,能够掌握酒水的基本特点,通过学习酒水鉴赏,能够识别酒水,运用基本方法调制出酒水。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酒水的基础知识、酒水文化和酒水调制的基本技能,为丰富学生生活与学习,开阔眼界,了解社会发展趋势产生裨益。
(二)科学地设置本课程教学内容
通识课程教材的选用比较难,若选择专业教材,对普通学生而言专业性太强,无法达到通识教育的目标。因此,教材的选用可由教师自编讲义或选择校本教材,教材内容由授课教师制定,并选择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基本认知,能够理解并融会贯通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新趋势、新信息的内容,同时课程内容的设计要突出知识性、趣味性与与时俱进的特点。
本门通识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为三大模块:①文化模块:中国酒文化、外国酒文化,结合历史、地理、经济社会发展脉络进行介绍;②酒水基础知识模块:发酵酒、蒸馏酒、配制酒的基本特点,了解并能够辨别常见酒水,了解并识别白酒、啤酒、威士忌、白兰地、金酒等常见酒类,了解生活中常见酒到底是什么类别的,有何特点;③酒水调制模块:介绍常见鸡尾酒调制方法,突出时代性,结合实例教授学生鸡尾酒调制的基本方法,并介绍鸡尾酒发展新趋势。 (三)科学地改革课程教学方法
本门课程内容时代性强,紧贴社会经济发展,传统的理论讲授方式虽可,但“满堂灌”的方式会使课程显得呆板,让本身趣味性十足的课程变得枯燥,教学方式是让课程“活起来”的关键,因此,有必要根据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首先,通识教育是包容的。教育内容需融贯中西,融汇古今,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在中外酒水文化知识模块,教师可结合历史、地理、人文等知识,把酒水文化融入进历史人文中,以历史脉络或地理区域来细诉酒水文化,将每一种酒水文化讲成一个故事,将成一个引人入胜的好故事。这些故事可以由教师来讲授,也可以由学生来讲授,并充分利用思维导图、PPT、视频影像等工具增添讲授的趣味性。对于文科生而言,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他们梳理一个个知识点,形成知识的串联,片面知识碎片化;对于理科生而言,能够打破思维定势,将相互分割的知识综合融汇在一起,以更广阔的视角认识世界。
其次,通识教育是开放的。改变教师的主角地位,变“要我学”为“我们一起学”。每个模块的内容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是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如在酒水知识模块,教师提前布置实践探索任务,学生前往超市了解各类酒水品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了解并进行思考,每个学生带着一个问题回到课堂,结合酒水实物与教师一起探讨,一起学习酒水特点,一起答疑,通过所感、所想、所学、所问、所品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对各类酒水产生系统而正确的认知,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够活学活用。
最后,通识教育是可迁移的。在酒水调制模块,除教师讲授鸡尾酒调制基本方法之外,更重要的内容是培养学生思考与创新创力。调制方法是固定的,但鸡尾酒配方确实层出不穷的,教师引导学生去分析经典鸡尾酒配方,就酒水原料、调制方法、命名依据、色泽味道等方面分析其经典之处,培养其思辨能力。课后,教师可布置自创鸡尾酒的相关学习任务,指定以中国白酒或黄酒作为基酒进行鸡尾酒自创,这种学习任务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该模块知识点,另一方面,考察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融通能力,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四)科学地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通识课程的考核不在于期中期末的几场考试,应该贯穿于整门课程的学习始终。通识教育是全面素质的教育,首先需要培养出价值观正确、具有良好道德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因此,在全过程考核中,对于学生的常规出勤情况、课堂参与情况、完成个人项目情况、团队合作情况进行详细记载并打分,这是学生选修本门课程所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其次,需要培养出能够运用和分析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对于个人考核项目,让每位学生将本门课程的收获及感想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并辅助15分钟个人展示,这种考核不仅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对胆量及口头表达能力也加以锻炼。对于团队考核项目,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为目标,团队学生进行互评打分并说明理由,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总结与反思
《酒水调制技术》通识课程的开发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探索,是知识、技能与能力的融合,能更好地适应应用型本科发展的要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特点,有的放矢地调整课程内容,选用恰当的教学方式以帮助学生建立酒水文化的知识结构。
通识教育不存在统一的范式,各应用型高校都应结合自身实际与办学特点,探寻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通识教育路径。与此同时,通识教育不属于短期内能见效的教育,高校应高度重视通识教育的建设,积极营造通识教育氛围,并将通识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
参考文献:
[1]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台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2]高平叔.蔡元培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3]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
[4]刘辰.转型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思考[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11).
[5]刘庆炬,李雪梅.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通识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03).
[6]哈佛委員会.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M].李曼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7]杨叔子.绿色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J].教育研究,2002(11).
[8]潘懋元,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高教,2009(01).
基金项目:
武汉商学院校级教育研究项目“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识课程的建设与开发研究”(编号:2016Y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629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