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一直受到重点关注,确保实验室环境安全是高校的责任。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中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安全意识不够、安全制度不健全等。通过对现状问题的深入分析,进而提出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有效策略。高校可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完善管理体系等方法,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化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安全的实验环境。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 安全规范管理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2-0187-02
实验室作为高校科研的主要场所,集中了大量的实验药品和先进的机器。化学药品很多具有易燃性和易暴性,属于危险品,比如浓硫酸,氧气,氢气等。稍有不注意,极有可能引起重大安全事故。而很多先进的科学仪器,作为高端实验操作的保证,往往会为实验创造出一些特殊环境,例如高压高温等。无论在人员方面,还是制度方面,或者在相应的设施配备方面,高校的实验室都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应积极探索有效的实验室管理安全策略,促进高校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
1.安全意识不够
实验室很多事故是实验者的实验室安全意识淡薄,没有树立实验操作规范的观念所致。高校在进行实验室教学的时候,由于学生数量过多,实验室的数量有限,因此往往会出现实验室超负荷的现象[1]。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向他们强调实验室安全意识。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老师精力有限,是许多实验事故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一系列的安全事故中,我们不难发现人为的因素:相关设备的操作不规范,药品使用后乱堆乱放,没有及时拉闸断电,学生追逐打闹,在实验室乱吃东西等。虽然教育部门一直在强调安全规范的重要性,但许多学校并没有真正落实,流于形式,应付检查,一些老师也没有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范,给学生造成了错误的观念,为实验室出现安全事故埋下了隐患。
2.安全制度不健全
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的根本保证。几乎所有的高校实验室都会在进门处张贴实验室安全规范准则,但是这些规范准则很少有人真正关注。实验室内相关仪器的规范使用方法,实验室内药品的用量和规格,以及实验室各种工作的相关负责人,都没有在实验室安全准则中有所体现。这就造成了相关的仪器无人检查,相关的药品没有人去检验配备,甚至是危险的药品在使用前后没有登记,随意使用的情况。
由于相关制度的缺陷,许多高校实验室的安全负责人不明确,没有人负责维护安全设施,保证实验室用品使用的安全,这就造成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漏洞。正是由于这些漏洞平时不被重视,所以才釀成大祸。
3.安全设施没保障
除去人为的因素,国内大多数高校的实验室在安全设施配备方面存在问题。由于许多实验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导致高校在实验以外方面能省则省。安全设施的配备则是经常被忽略的一个方面。比如,许多高校的实验室,虽然配备了灭火器,但是许多灭火器由于经久不用,出现故障,导致突发情况时,无法发挥其相应的作用[2]。消防栓损坏,灭火器失效,通风设备故障等一系列问题在高校的实验室中时有发生。
二、高校实验安全管理规范的策略
1.加强安全教育
要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最根本的就是要强化意识,要让实验室规范操作意识深入到每个实验室人员的心里。一是要从实验室教师做起。学校应该加强实验老师的安全意识培训,定期组织相关的学习活动,使老师掌握最新的实验室安全信息。再由这些老师培训学生,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掌握实验室安全准则。二是老师也可以针对学生做一些考核,比如每次进入实验室之前,向学生发放安全问题的问卷,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并且,老师可以把这些问卷的结果作为最终的成绩参考标准,纳入学生的考核范围。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相关素养,让遵守实验规则、规范操作成为一种习惯,另一方面也可以保障实验室的安全,让实验安全进行。
2.完善管理体系
健全的制度是保证实验室安全的根本。实验室操作步骤,在实验制度中都有明确说明。具体药品的规格用量,都应该有明确的标准,每一项仪器的操作,都应该有规范的步骤。实验室日常每一项工作都应该落实到人,比如说药品的配备以及检验应该由谁负责,危险药品使用前后的登记与监管由谁负责,灭火器的检验以及配备应该由谁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维护应该由谁负责,在制度中都应该明确指出。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自上而下地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成立相关的监督小组,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实验室进行抽查,排查实验室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将实验室安全的责任落实到人[3]。学校还应该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对策略,比如说如果出现化学品泄露应该如何处理,实验室起火爆炸应该如何应对。只有将每一项规则制度落实到人,落到实处,才能将实验室的安全风险降低到最小,才能在安全事件突发的时候将损失降到最低。
3.统筹规范管理
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应该加强统筹规划,合理分配资源,增加经费投入,及时更新相应的设备。完备的设备是保证实验安全高效进行的基础,高校在加强对科研本身经费投入的同时,也应加强对相应的设备的投入和安全配置的投入。高校也应该从人员方面入手,提高在校教师的安全素养,增加实验室老师的配备,确保在学生增加的同时,老师的数量也能跟得上[4]。高校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适当考虑引进一些先进的安全设备,比如说学校可以根据实验室的特征,安装自动报警装置,烟雾防控装置,门控装置,自动灭火装置等相应的配置。老旧的电路应该及时更换,避免漏电。严格执行实验室的废物处理流程,确保实验废物不流入环境,造成污染,不对人构成危害。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实验室要想加强安全管理,应该从人员的安全意识、制度以及资源统筹规划三个方面入手。首先,高校要加强师生的安全意识,让安全操作规范管理的意识深入每个进入实验室人员的心里。其次,学校也要完善相应的制度,增加相关的设施配备。制度是保证实验室安全的根本,只有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进入实验室的人,实验室的安全才能真正地落到实处。最后,实验室要考虑到物理方面的因素,比如说线路老化,消防设施陈旧等,只有将人员方面的因素和外部因素同时解决,才能真正保证实验室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洪培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34):10-11.
[2]黄玲,李琼,徐艳菁.高校实验室环境与安全管理融合性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8):234-237.
[3]果雅静,马姝婷,杜龙龙,等.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8):238-241.
[4]赵晓杰,甄明,魏臻.探析高校化学实验室研究生安全管理措施[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35(7):43-44.
责任编辑:杨国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202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