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受众分析看中医术语英译者翻译倾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由于中医语言具有高度概括性、模糊性、历史性、人文性、医哲交融的语言特色,很难与西医语言对等翻译。考虑到西方读者的接受度,东西方译者在术语翻译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翻译倾向。不同受众的接受度差异巨大,基于受众分析理论中的社会关系论将人群划分为不同群体,印证东西方译者两种翻译倾向存在的合理性。术语标准化,就要不断减少不同倾向带来的差异性,最终向标准靠拢。
  关键词:受众 中医术语 术语翻译
  中图分类号:R-5 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6-0068-02
  在中医术语翻译中,有两种相反的倾向:一是多以中医概念理解中医术语,二是多以西医概念理解中医术语。有趣的是,相比西方译者,中国译者往往更喜欢西化。中国译者认为比起原生态的中医,接近西医的中医术语更能被西方人接受。由于当前文化地位的不平等,考虑到西医的主导地位,中国译者多选择向占据主导地位的西医学词汇靠拢,想要寻求与西医的相似之处,用现代医学证明中医的科学性,以便增加中医接受度,达到更广泛的传播目的。而西方人多主张源语篇导向的翻译,出于对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考虑,更多体现中医特色。
  一、受众分析
  受众分析在传播学中是重要的一部分,所谓受众,即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在大众传播研究兴起后,许多学者认为受众不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还身兼多重角色,受众是信息产品的消费者、传播符号的释码者、传播活动的参与者、传播效果的反馈者、传受活动中的权利主体。受众具有以下特点:规模巨大、分散性流动性强、无组织性、匿名性、同质性。因此,在同一信息面前,不同的人会因其心理、性格差异而对信息作出不同的选择和理解,随之而来的态度及行为转变亦是因人而异。
  基于拉扎斯菲尔德、贝雷尔森和卡茨等人的研究成果,产生了受众社会分类论。这一理论认为,受众可以根据年龄、性别、种族、文化程度、宗教信仰和经济收入等人口学意义上的相似而组成不同的社会群体。这些因人口学因素相同或相似而结成的群体,又有着相似的性格和心理结构,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也有着较为一致的看法。这样,就可以把受众分成不同的群体加以研究。采用受众社会分类论,要优于个体差异论,它既不囿于个体差异強调群体内部的统一性,又注意到群体之间的差异性。
  基于上述受众分析理论研究,术语翻译的受众可以划分为不同层次,用以研究不同群体对术语选择的偏好,以便接收到更好的反馈。在术语标准尚未完全形成的时期,及时加以调整,创建更加完善的中医术语库。
  二、两种术语翻译倾向
  (一)中国译者的术语
  1.谢竹藩的术语
  谢竹藩教授的术语受Porkert影响,如五行:five elements、five evolutive phases,络脉:collaterals,reticular conduits,器官用一般用途语言对等语来翻译,肝:liver,心:heart,脾:spleen,肺:lung,肾:kidney。部分中医特色词的翻译,借用拼音,仅限于阴(yin),阳(yang),气(qi)和经络名。此外,借译有气滞:qi stagnation,奔豚:running piggy,命门:vital gate of life等。释义性构词有淋证:urinary disturbance,回阳救逆:restore yang(vital function)from collapse等。更为突出的是将中医术语与西医术语相匹配,如喘促:dyspnea and tachypnea,崩漏:uterine bleeding,风火眼:acute conjunctivitis。此外,还引入了一些中医系统中没有的西医概念。总而言之,谢教授认为翻译中医术语尽可能少用拼音,多采用西医术语和一般用途语言。
  2.李照国的术语
  李照国教授对于术语翻译提出了五原则,分别为自然性原则、简洁性原则、民族性原则、回译性原则和规定性原则。李教授翻译的术语示例如下。乌风内障:glaucoma,白虎历节:acutearthritis,命门火衰:hypovitaportipyria,阳虚湿阻:yangpenic hygrosis,白苔:leukoglossocoat。但是李教授亦存在使用古典派生词重视西化形式,从而减少了中国概念有效表达的问题。比如,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传统中医中普通术语汉英词典》一书中,“金实不鸣”被译为solid bell-metal can’t ring。李教授根据术语的含义将之译为hoarseness or aphasia caused by sthenia of lung-energy,因为他认为某些隐喻术语在英语中语义不清,不应当直译出来。然而,英语母语者通过对中医的学习,会了解到肺同金之间的联系,声音与肺有关,气闷导致的肺实证会造成这种病症。总而言之,李教授的术语翻译多重视古典词派生术语,重视西化形式,但是他提出的翻译原则、方法等,为中医英译的发展作出了突破性的贡献。
  (二)西方译者的术语
  1.Nigel Wiseman的术语
  Wiseman的术语被广泛使用,他认为“翻译经典古书,则西医化翻译不能派上用场,因为易将现代医学概念投射到古代去,掩盖古代作者原来的思想”(Wiseman 2001:53)。他创造的大多术语都相对简易精确地表达了其中文对等词,如肺主渲散:lungs govern diffusion,痰热阻肺:phlegm heat obstructing the lungs。但是他的术语过于理想化,会产生中文所没有的联想,或者妨碍交流。总体来说,Wiseman的许多术语算是一种折中的倾向。
  2.Unschuld的术语
  Unschuld的术语翻译倾向源语导向翻译,如用一般用途语言对等翻译器官名,脑、血等可直接对应brain、blood,因为这是所有人类所共有的部分,很容易理解。而脏腑、经络、中风等翻译应反应原文特色,直译为depots、palaces、hit by wind。他的借用局限于阴(yin),阳(yang)和气(qi),但是将借用词更广泛地应用,避免使用专门西医词汇。他提出应用语义对等来翻译所有文化中人类都能体验到的事物的术语,如水water,它们符合全部人类的认知。   三、两种倾向基于受众分析的比较
  基于受众分析理论,不同国家、地区的人,由于文化背景、所受教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信息的接受度是不同的。东西方文化差异本就巨大,再加上中医与西医的形成来源于两种完全不同的哲学思想,势必无法像自然科学一样,找到完全对等的翻译。由于中医理论的形成深受先秦时期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极具历史性、人文性,医哲交融,而西医学更重视实证。例如在中医学中,肾藏精主生殖,而在西医学中是没有这种观点的,因此简单地将其翻译为kidney,会丢掉肾脏在中医学的功能,只是简单地对应到解剖学上的器官而已,这就会造成中医文化的缺失。由于西医占据主导地位,而中医在许多地区用作补充医学或替代疗法,考虑西方受众接受度,中国译者当下在术语翻译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西化倾向。而翻译中医的西方译者本身多喜欢中国文化了解中医,翻译自然倾向于源语导向。
  四、结语
  中医术语翻译不同倾向现象的产生,主要来源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但是,在术语标准化的推进过程中,这种倾向会逐渐靠拢。西医在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后,越来越多地求助于补充医学,中医始终把病人当作一个与自然、宇宙相关的整体的观念,在西方逐渐受到推崇。随着中医传播的不断深入,愿意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医的外国人也会继续增多,中医术语翻译还是应当多加保留中醫特色。
  中医术语的翻译,必然会产生各种分歧,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这种分歧会有所降低,最终会形成稳定规范的术语。如“风火眼”一词有两种译法:一种是acute conjunctivitis,即西医病名急性结膜炎;另一种是wind-fire eye。初看觉得第二种翻译有些荒谬,但是至少传达出中医思想,因为wind与fire是中医致病因素六淫中的两种,而这与此种病症的成因有关。若是直接翻译成西医病名,则会割裂这种与中医之间的联系。因此,近年来wind-fire eye接受度日渐提高。由于中医术语的复杂性不同于一般自然科学的术语,在某些情况下,不能强求术语唯一的统一。不同受众对同一术语的接受度不同,若是受众为中医学习者,应偏向于源语导向,保留中医传统理论概念;若是面对大众的科普,则可以加入更多借助于西医概念辅助理解中医文化的注解甚至增译。
  目前,中医术语翻译总体上更倾向于源语导向翻译(借用和借译),说明此种方式在实践中是被期望的。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合理分析术语翻译是侧重西化还是保留中医特色,将术语翻译逐步标准化,才能减少传播过程中因术语概念的混淆杂乱现象造成的误解,更加有利于中医药的深入传播。
  参考文献:
  [1]李照国.中医基本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化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2]谢竹藩.新编汉英中医药分类词典[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2.
  [3]魏遒杰.汉英英汉中医辞典[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5.
  [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5]丹尼斯·麦奎尔.受众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6]罗枫.中医术语翻译的“归化”和“异化”[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
  [7]李婷.从跨文化视野研讨中医术语翻译方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10).
  责任编辑:杨国栋
  [作者简介]韩露,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跨文化交际;王莹,江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医跨文化交流与传播;通讯作者:余静,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中医英语翻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809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