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环境下大学英语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呈现出一定的弊端,不利于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提升;尤其在多模态环境当中,语言不再是英语教学的唯一媒介,这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多模态环境更具丰富性与多元性。通过分析多模态环境与多元读写综合能力的内涵,探索多模态环境下大学英语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多模态环境 大学英语 读写综合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8-0016-02
读写能力是学习英语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对于提升英语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难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潮流,不断提升大学英语教学工作水平。在传统交际模态下,语言符号是唯一的沟通媒介,这也是限制教学工作顺利实施的主要因素。而随着互联网、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多模态交际环境逐渐被构建起来,符号资源的多元化更加明显,消除了单一化教学方法带来的弊端。教师应充分发挥多模态的优势,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针对性教学计划,培养学生读写综合能力。
一、多模态环境的基本内涵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始终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学方法和手段较为单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图片、音视频资料、媒体资源等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构建起了多模态环境。多模态媒介包括手机、电脑、云端和移动互联网络,等等。同时,单一的教学方式也向多模态教学方式转变,包括网页浏览、实物操作、PPT展播和动画放映,等等[1]。在多模态输出与输入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多种感觉,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多模态环境中,教学更加直观化、形象化和生动化,因此,教师必须创新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策略。
二、多元读写综合能力的内涵
与传统教学理念下的读写能力不同,多元读写综合能力要求學生能够在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下,实现对非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的有效整合,深入理解多模态教学资源,在实践中实现批判性输出运用。实景实践、明确指导、批评性框定和转换性练习,是当前多元读写教学法的基本流程与形式。在丰富的教学情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通过批判性思维的建立,拓展自身能力素养[2]。
三、多模态环境下大学英语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听说模块中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
1.听说课堂导入
在听说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明确教学主题,为学生构建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其进入课堂学习氛围。通过文字结合图片、音频、视频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带来真实的情感认知体验,降低听说学习的难度[3]。同时,根据教学内容设置课前问题,促使学生在好奇心的引领下自主探索。结合丰富的图片提出层次性问题,实现课堂的快速导入。
2.引导自主学习
为了能够增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力,教师应在播放录音前合理铺垫,使学生对将要听到的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以提升听说教学的实效性。根据不同的听力材料主题,采用“PPT+闪卡+图片+音效”的多模态方式,呈现其中的关键性词汇。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等多种感官,使其在掌握重点词汇含义的基础上开展听力学习。学生框定相应的词汇和句子,是实现批评性框定的基础与前提,可以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听力材料内容。
3.转换性实践
新词汇或者新句子的加入,是听力教学中开展转换性实践的主要形式之一,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存在滞后性的问题。因此,对于已转换的听力能力,可以通过口语的方式呈现出来,能够保障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该为学生设定某一主题,使其在转换性实践中增强读写综合能力。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水平采取朗读听力素材文本或者复述文本信息的方式,为读写能力的转换性实践提供保障。
(二)阅读模块中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
1.阅读课堂导入
增强多模态课堂活动的丰富性与多元性,能够实现阅读课堂的有效导入,在导入环节也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差异化方式。教师可以在网络当中搜索与文章主题相关的纪录片、影视作品等,并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出来;或运用教师参与相关活动的信息引导,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4]。角色扮演和分组讨论的形式,能够加深学生对主题的深入理解与拓展延伸,为其扫清阅读的障碍。课堂活动的设置,能够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阅读文章讲解
教师在讲解文章之前,应鼓励学生做充分的预习准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相应的问题,可以针对短语的使用方法、句型结构的特点、文章主题等。为了满足多模态环境下的教学要求,可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等对学生进行分组,保障分组的合理性,教师汇总小组的问题,并将其重新分派,通过小组回答问题的形式梳理文章重点与难点。小组内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3.转换性实践
在课堂导入和文章讲解环节,学生能够深刻把握文章的主旨、写作特点和情感表达等,能够为理解文章内容、结构和意义进行有效框定。以文章的语境及其背景为基础,审查实践设计,发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学习他人的长处。通过复述文章内容的方式,实现阅读向读写能力的转换。
(三)写作模块中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
1.写作课堂导入
在写作课堂中设计导入环节时,应与阅读中的导入方法形成有效衔接,增强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很多学生对写作存在畏惧心理,作文内容空洞乏味。为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构建教学情境,使学生深入理解写作主题,增强情感体验。唤醒学生过往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使其能够在感觉、视觉和听觉等多模态作用下获取有效信息,从而为后续写作奠定基础[5]。 2.加强写作指导
写作教学的基础是明确写作的主题,教师应阐述自己的观点并采用有效的论证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大胆思考与质疑,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写作的基本技巧,在明确写作主题的基础上,确定文章的大体方向,防止跑题,运用的案例或者事实应紧紧围绕主题观点,以增强作文的说服力,最后适当升华,实现对文章的合理收尾与总结论证,确保结构的完整性。
3.转换性实践
多元输入针对读写综合能力的“读”而言,而多元输出则是针对读写综合能力的“写”而言。教师应重新整合多模态教学资源,增加学生知识储备量的同时,框定学生对文章风格、语句形式和词汇的理解与使用。在写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支持自身观点的词汇和语句表达,增强整个语篇内在的衔接性及连贯性。
(四)翻译模块中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
1.翻译课堂导入
翻译课堂的导入应以实际教学内容为基础,应用多模态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掌握翻译的技巧。如在“Protecting Our Environment”的教学中,教师用图片展示我国古代的秀丽山川,用图片或视频呈现现代化工业发展中的环境污染现状,使学生在鲜明的对比中认识到当前环境保护的紧迫性[6]。截取有关环境污染的中英文报道,学生随报道内容进入学习情境,为后续的翻译奠定基础。
2.指導翻译教学
针对描述性文章开展翻译教学,需要对长短句进行分类,同时在翻译中遵循“信达雅”的基本原则。不同的文章体裁应用的翻译技巧也有所差异,应向学生讲授固定句式的翻译方法,在汉译英时防止用词重复。翻译的最大难点是跨文化翻译,汉语文化和英语文化在本质上存在差异,教师应在多模态环境下加强英语文化渗透,避免出现误解。
3.转换性实践
翻译能力向读写综合能力的转换,同样需要批判性框定实现。在整个语篇环境和多模态环境中,明确具体单词或者短语的含义与用法,通过人文地理等社科知识的介绍,凸显翻译的文化内涵。教师应鼓励学生展示翻译成果,并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对比不同学生的翻译作品,增强其分辨能力与纠错能力,提升翻译水平。
四、结语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模态环境已经成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常态,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促进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逐步提升学生的读写综合能力。从大学英语的听说模块、阅读模块、写作模块和翻译模块入手,采取针对性读写能力培养策略,增强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这不仅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学生个人成长的关键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健.多模态话语教学理论与应用型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设计初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0):147+149.
[2]刘爱星,赵小雯.多模态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创新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37(4):194-196.
[3]周云倩.多模态环境下大学英语多元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J].天津电大学报,2019,23(1):27-31.
[4]隋莹莹.浅析基于多模态理论下我国大学英语阅读学习策略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7):242-244.
[5]宋英.大学生英语多模态读写能力的培养路径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1):74-81.
[6]任丹青.大学英语多模态读写能力SMART模式研究:基于互联网+自建小型语料库[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9):332-334.
责任编辑:孙瑶
[基金项目]2019年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多模态环境下大学英语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吉教高字【2019】4289)。
[作者简介]王海南,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外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赵珺良,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外语学院学生,研究方向:英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145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