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怎样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发中小学生研学旅行项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研学旅行是将校内外课程资源有效相互衔接、实现综合实践育人的新途径,目的是让孩子们拓展思维、开阔眼界,走出学校的大门,走上社会,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博物馆资源;开发;研学项目
  天水市博物馆作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以博物馆资源开发教育项目,让学生们在研学旅行体验中深度学习,成为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的亮点之一。研学旅行是将校内外课程资源有效相互衔接、实现综合实践育人的新途径,目的是让孩子们拓展思维、开阔眼界,走出学校的大门,走上社会,提高综合素质。如何借助博物馆资源,结合中小学课本内容,针对学生群体深度延展开发研学教育项目;如何吸引观众进入博物馆、拉近与公众之间的距离、让博物馆真正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成为我们目前应思考的重要问题。
  1 选定题材,开发教育项目
  博物馆人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创新开发馆藏资源教育项目,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将传统文化深植于人们的心中。目前,部分博物馆利用馆藏资源,为学生量身定制研学课程,受到学生们的追捧。
  以天水市博物馆为例,天水市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在社会教育活动项目策划、活动开展形式、参与活动的受众面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找到了更适合天水市博物馆研学课程开发的渠道。依托天水市博物馆陶罐和铁器文物资源,以小学三年级课程“陶罐和铁罐”为蓝本,根据不同学段的群体开发了系列教育课程。通过情景剧表演、详细的课程解读、文物知识渗透、博物馆内实物教学等形式,向学生呈现不同的学习环境,激发青少年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其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
  该课程分学龄前儿童、小学1~3年级、小学4~6年级、初中年级、高中年级5个年龄段进行教学。“陶罐和铁罐”情景剧演出,受到天水市各个中小学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其新颖的配套课程教学形式获得了教育工作者们的一致肯定。该项目的成功落地离不开团队成员的一致努力,无论是精心编写的剧本还是用心的演出,以及娓娓道来的耐心讲述,无一不凝结着工作人员的心血。无论是寒冬腊月,还是炎炎夏日;无论是偏远的山村小学,还是在人潮涌动的校园礼堂;无论是博物馆展厅,还是伏羲讲堂,都会听到同学们的阵阵笑声,这就是给予博物馆教育工作者最宝贵的肯定。
  2 分众实施,拓展教学内容
  “陶罐和铁罐”以情景剧表演带学生进入课程,这一新颖的表现形式抓住观众眼球,之后针对不同年龄受众群体,开展分众教学。
  ①学龄前儿童。以寓言故事为主体,通过情景剧生动、有趣的表演与阐释,用拟人化的表达方式,鲜明地塑造“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征,引导儿童建立积极正面的价值体系以及谦虚善良的优良品质。
  ②小学1~3年级。以PPT课程讲演相配合,运用字词溯源法等方式完成课本中生字、词组的辨识及运用,调动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兴趣,力求超额完成课本教学任务。
  ③小学4~6年级。结合博物馆主题文物,了解陶器、铁器发展史及其典型器物的基本情况,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博物馆展厅,通過对天水五大文化的了解认知,建立本土文化自信心,激发学生们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④初中年级段。分别从考古发掘知识,器物铸造工艺、本质属性,文物保护几方面进行延伸,真正意义上把课堂知识与博物馆知识相连接,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热情。
  ⑤高中年级段。结合高中课程知识,从物理、化学学科知识入手,以器物铸造原理以及文物保存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主要知识点,深入思考解析,通过实地参观博物馆文物修复工作室,亲身感受文物修复过程。
  3 深入挖掘,藏品文化内涵
  选取馆藏精品文物—马厂时期四大圈纹彩陶罐、宋代铁熨斗,以这两件文物为例,分别就陶器、铁器基本情况、特色以及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
  3.1 馆藏四大圈纹彩陶罐
  马厂类型为马家窑文化的类型之一,四大圈纹彩陶罐为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彩陶,马厂类型彩陶的器型、纹饰基本脱胎于半山类型时期的彩陶,再加以一些丰富和变化。四大圆圈以弧三角线条连接为一整体纹饰,主题图案下饰一圈黑彩垂弧纹。四大圈纹是马厂类型彩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纹样,与半山类型的漩涡纹有着紧密联系,圈内通常还会填绘如圆点或十字等不同图案。
  甘肃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彩陶文化内容便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马家窑文化。由于其中存在大量彩陶,并且具有自身强烈的文化特征与区域色彩,一度在文化领域被称为“甘肃彩陶文化”。根据相关文献研究发现,这一阶段的彩陶在数量、文化地位等方面均展现出特定历史时期的风貌与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彩陶作为一种艺术体系能够展现出远古时期的社会现象。不同地区的民族具有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宗教信仰,人们在制作彩陶的过程中也将以上艺术元素渗透在作品中,赋予彩陶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那悠悠的岁月里,彩陶也许是人们心目中最美的艺术。各式各样的花纹、图案等是他们的一种崇拜,也是他们的一种精神写照,或许是他们的一种心理宣泄。即使到了科技发达的今天,彩陶依然是人们了解前人生活情况的一项重要依据。
  马家窑文化发展到后期阶段出现了具有代表性的彩陶类型,其中线条颜色仍旧以黑色为主,花纹呈现彩色几何图形,陶器中的植物种类明显减少,而动物图案更少。彩陶整体图案的立体感较强,经常使用粗线条画出基本框架,其作用与建筑工程中的梁架相似,在确定基本框架之后在其中填充精致的花纹。在壶、罐的腹部常绘4个大圆圈,大圆圈中填充花纹,不同的花纹营造出良好的视觉感受,也表现出一定阶段的审美需求。
  3.2 宋代铁熨斗
  宋朝时期,铁熨斗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制作熨斗也成了一个特定的社会职业。根据相关文献记载,铁熨斗最初作为刑具使用,专门用来烫伤人的皮肤,直至汉代初期,铁熨斗才用来熨烫衣服。东汉许慎《说文》曰:“熨,持火申缯也。一曰火斗。”汉代初期的熨斗材质是平底小盆状完全铜制器,并且配有一个实心长柄,小盆内放置炭火,用来熨烫衣服。宋代熨斗与汉代相似,使用原理也不存在差异,根据形状而言,宋代熨斗在外观上与现代所使用的熨斗具有相似性。宋代熨斗还有一个别名,称为金斗,是妇女的日常生活用品,在熨烫衣服的时候添加一定香料,以求衣服清新淡雅。宋代每年从海外进口大量香料奢侈品,广泛使用熨斗就需要消耗大量香料。
  4 转变理念,开发特色项目
  博物馆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展厅参观、现场讲解、交流互动为主,虽然传播的知识量大,但趣味性相对缺乏,教学效果仍待改善。在这一前提下,博物馆人应转变教育服务理念,有效整合教育资源,负责博物馆研学教育的团队首先应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与成长需求,根据学生需求,策划开发、完善教育项目;同时要依托馆藏资源,采用不同的形式服务观众,可结合展览开发一系列教育项目,如听讲座、看视频、手工制作体验等,面对中小学生,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来满足他们的需求。比如,高中生有着强烈的探知欲和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而小学生则是以感性认知为主,只有明确了中小学生各学段的特点,才有可能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博物馆应抓住研学旅行逐渐盛行的这种趋势因势利导,根据中小学生特点,结合馆藏资源做好研学教育项目,并积极做好各种对应工作和接待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3301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