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澜沧江干旱河谷:宜人宜居的地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才华烨

  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占据了藏东地理地形的半壁江山,三条大江流经的三大峡谷,也是三大典型的干旱河谷,这是昌都地区最突出的自然景观和地貌特点。
  1987年,我第一次沿214国道进藏,途经云南省德钦县奔子栏镇时,看到金沙江峡谷两岸沙砾瘠壤,基岩裸露,灌丛稀疏,荒凉的环境让我的心情顿时沉重起来。然而我又好奇,峡谷如此荒凉,为什么山顶却大面积生长着高大茂密的乔木?为什么河谷地带的台坎地郁郁葱葱,青翠的田园和绿树围绕着一栋栋独特的藏族民居?后来慢慢才知道,干旱河谷并非穷山恶水,它是大自然精彩的地质景观,其独特的地貌形态早已存在于我们这个星球上,亿万年来一直展示着独具一格的地质之美。
  干旱河谷的形成有地质和气候的基础内因,主要还是暖湿气流在翻越峡谷两侧高山迎风坡时爬坡变冷引发降水,所以山顶降雨频繁,植被茂盛,乔木高大。另一方面,气流经背风坡下降变热,到达谷地时成为干燥炽热、焚燎植物的“焚风”;同时,谷地在阳光照射下,江河溪流受热蒸腾形成“山谷风”,非但没有增加空气湿度,反倒加剧了“风干”程度,造就植被稀疏、土壤贫瘠、基岩裸露、高温高热的干旱河谷。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干旱河谷却成为藏东地区人类分布最密集的地方。
  事实上,河谷谷底海拔低、气温高、氧气充足,峡谷两侧陡峭高耸,阻挡冷空气进入谷地,使谷地成为天然的避寒“保温带”。同时,谷底的水资源丰富,溪流沟壑中分布着有限的植被。在远古流水侵蚀而成的坚固河槽台坎地,以及冲积扇和洪积扇长期堆积形成的地质稳定的缓坡地,千百年来,当地人通过对其利用和改造,扩展面积、改良土壤、兴修水利、广种植物等,建造出一方温暖湿润、适合农作物等植物生长、宜人宜居的局部环境。
  沿着澜沧江往下,如美镇是观赏干旱河谷自然景观的打卡地。芒康县澜沧江峡谷如美段的地理位置非常特别,位于他念他翁山扎隆雪山南侧,地质复杂,坡壁陡峭,多隘谷地形,澜沧江水面到山峰的高差超过3000米,干旱河谷分带特征十分明显。峡谷两侧的拉乌山和觉巴山,多为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山顶常有积雪,多高山流石滩,零星分布着高山灌丛、高山草甸。在海拔3000~4000米的迎风坡分布着川西云杉、冷杉、红杉、高山栎等组成的针阔叶混合林,以圆柏为主的稀疏而低矮的森林则分布在阳坡。从海拔3000米的森林带下线到海拔2600米的澜沧江一带,眼望之处尽是裸露的黄壤砾石和风化石灰岩,稀疏生长着白刺花、岩生忍冬、毛球莸、鞍叶羊蹄甲和旱生禾本科草类植被。南北是陡峭的隘谷区,澜沧江水从北面的槽谷中奔流而出,流经纵长3公里的如美镇河槽台坎地中央,向南流入新的隘谷区。东北部有绒曲,西接澜沧江,东至拉乌山,是该地域唯一相对平缓的坡谷带。
  春夏两季穿越绒曲河谷是一种美的享受,荒凉的河谷里荡漾着绿意,河谷两侧是茂盛的高山栎与冷杉混合林和绿茵茵的灌丛草甸,谷地上幢幢精美的民居,周围杨树青青,桃梨花开,青稞麦浪,牛羊遍地,几许的诗情画意。
  澜沧江昌都段的下游便是芒康县,而纳西民族乡是峡谷深处的桃花源。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没有“标准”可循,不同审美观有不同的解释,只是共同认为“桃花源”都是与外界联系少、局部自然环境好、物产丰富、宜人宜居的封闭之地。
  以澜沧江为界,东岸为云南,西岸为西藏。木许乡紧邻澜沧江,是干旱河谷的典型村落之一。放眼望去,村落之上尽是裸露的基岩,红褐色的土壤多含硅鐵化物,利于吸热储温,使地表升温。而村里田园整齐,植被茂密,农作物丰富多样。
  (摘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康巴腹地:四条线路发现昌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3483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