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武汉城市宜居环境分析及规划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建设和谐宜居城市是现阶段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对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宜居城市建设的相关理论,从城市空间角度出发,选取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居住、公共服务、生态环节、交通设施等空间因素,分析武汉市宜居环境建设状况,找出问题和不足,提出城市宜居环境建设建议,为改善武汉市宜居环境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宜居环境;规划;武汉
  1、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宜居环境是提升城市建设品质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市民生活幸福度的重要途径,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对建设高品质的城市宜居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研究基于目前宜居城市建设的相关理论,从城市空间角度出发,选取用地空间、公共配套设施、生态环境、交通条件等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空间因素,分析武汉市宜居环境建设状况,梳理分析成绩和不足,提出城市宜居环境建设建议,为服务政府决策,不断提升城市宜居建设水平提供参考。
  2、武汉市现状宜居环境分析
  2.1城市居住空间充裕,居住环境适宜
  居住用地的规模和比例较为适中。全市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9.7%,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市民的居住空间整体较为充裕。居住空间主要临近与长江、汉江两岸以及东湖、沙湖、墨水湖、后湖等主要湖泊周边,居住环境总体较好。
  2.2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居民生活更加便利
  基础教育设施服务能力逐步提升。2017年全市小学和初中共计903所,全年新改扩建中小学校21所,可容纳新增学位近2万个。其中,小学628所,生均用地面积16.5平方米/生;初中275所,生均用地面积24.2平方米/生,与初中规划指标基本持平。从中小学设施服务分布来看,中心城区内,小学500米服务半径对居住用地的覆盖率平均为60%左右,初中1000米服务半径对居住用地的覆盖率平均在80%左右,比上一年有所提升。
  医疗设施服务水平全国领先,设施布局不断优化。2017年武汉市现状医疗卫生设施每千人床位数8.1张,高于规划7.5张和国家规范7张的指标,床位总量、每千人床位数在副省级以上城市中分别排名第 6 位和第 5 位。2010-2018年,全市及各分区层面医疗卫生服务设施服务覆盖率持续提升,反映出近年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布局不断优化,医疗卫生服务设施配套建设进一步加强。
  体育设施建设稳步推进。2017年市级体育设施建设情况较好,近年结合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场馆建设,新建完成了东西湖体育中心、青山江滩沙滩排球中心、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军事五项场地等,规划实施率提升了近1个百分点。
  养老设施空间相对充足。2017年底,全市养老服务设施用地面积比上年增加0.1平方公里,人均养老设施用地达到国家标准。其中,两大国家级开发区和部分新城区人均养老设施用地面积较高。全市按照社区老年人服务站覆盖1个社区、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覆盖2-3个社区的规划目标,已提前实现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养老服务站点覆盖率达到49%。
  基层文化设施逐步普及。截至2017年,武汉市文化设施用地面积比年增加0.05平方公里。全市文化设施主要集中分布在三环线以内和新城区的城关镇,市级文化设施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各等级文化设施中社区级文化设施数量较多。
  2.3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更加优良
  城市公园绿地实施进展明显,按照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分析,中心城各区的居住用地覆盖率基本都超過50%。空气环境方面,2017年武汉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55天,较2016年增加18天。环境治理方面,全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量为9.4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 12%;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 96%,提高 5 个百分点。生活垃圾垃圾无害化处理量401.5吨,比上年增长13%。
  2.4交通设施建设大幅度提升,居民出行更加方便
  道路建设大步推进,城市主干路网逐步完善。道路里程逐年增加,人均道路面积约12.5平方米,总体道路网密度6.13km/km2。
  轨道交通规划及建设强势推进。2017年底,全市已运营轨道交通线路7条,总长237公里,站点167座(含换乘站),已超过第二期建设规划的215.3公里。全年日均线网客流达到253.7万人次,客流强度达到1.27万人次/公里。一半以上中心城区居住人口位于轨道站点周边800米范围内。
  常规公交客流仍以公共交通客运主体。武汉市共有公交线路519条,已基本构建“快、干、支、微”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的公交体系格局。中心城500米站点覆盖率达到100%。平均日客运量405.9万人次,常规公交客流占公共交通54%,仍为公共交通客运主体。
  3、宜居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尽管武汉市在城市宜居环境建设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与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相比仍有一定提升空间,主要体现在:一是,人口分布不够均衡,老城部分地区空间较为局促,中心城区人口聚集度偏高;二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仍不够均衡,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设施等民生设施主要分布在主城内,新城区相对缺乏;三是,城市绿化水平和环境仍需进一步提升,人均公园绿地不足,环境承载和治污减排面临较大考验;四是,城市交通运行系统仍需进一步完善,公交线路布局、道路资源分配不合理。
  4、提升宜居环境的对策建议
  4.1服务经济社会转型,进一步完善城市用地结构
  针对人口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可通过经济、政策等方式引导中心城区人口逐步疏解,实现中心城区和新城区人口分布均衡化。另外,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要促进产业转型及升级,保障和引导创新型产业用地空间布局,加大对创新产业支持。
  4.2建设方便的城市公共服务环境体系
  完善的城市公共设施服务为市民提供便捷高品质的公共服务。通过建立居民日常生活圈,提高服务设施可达性和效率。建立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完善路网结构及设施,加大步道和自行车道规划实施,鼓励绿色出行。形成市—区—街道—社区不同层级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提供不同档次、丰富多样的服务设施,满足多样化的生活需求。
  4.3创建宜人的生态环境空间
  从政策上保护生态红线、城市绿线、蓝线等生态要素,在国土空间规划上突出生态保护、自然资源、慢行系统的控制,在实施中控制优化城市能源结构,控制污染排放,制定建筑、施工场地防尘降噪措施,整治城市水体环境,提高水质标准。
  参考文献:
  [1]张文忠.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思考[J].国际城市规划,2016,31(5).
  [2]吴箐,程金屏,钟式玉,等.基于不同主体的城镇人居环境要素需求特征——以广州市新塘镇为例[J].地理研究,2013,32(2):307-3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14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