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视角下城市高层住区交往空间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在人均生存空间越来越少的背景下,高层住宅成为城市居住区的主要空间生活形式,高层住区保证了人们基本的生存空间,但是相应的也使得居民的生活空间变得更加封闭。人们生活信息、情感的交流都离不开应具备的交往空间,因此打造良好的高层住区交往空间,对于创造宜居住区意义重大。通过对现代高层住区规划设计中交往空间的探讨分析,希望对高层住区的设计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宜居;以人为本;高层住宅;交往空间
文章编号:2095-4085(2020)04-0015-02
1 研究缘起
宜居住区的建设对于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住区空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交往空间是实现住区人与人的共融的主要方式,为了更好的促进住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住区规划提出了生态住区、低碳住区等相关的理念,以期更好的促进住区设计朝着规划的方向发展。而这些规划理念的提出,都是立足于为人们居住的生活创造出更加有利的环境。因此可以说‘宜居’的住区理念非常全面的概括了人们对居住规划设计的愿望。同时,居民生活中,交往是必不可少的,是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居民在进行信息交换,或者感情交流的过程中,交往空间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创建良好的交往空间,能够对居民之间的认同感起到有利的促进作用,对创造宜居住区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当前住区规划中交往空间现状
通过笔者对居住区调研,在当今城市住区中现存交往的层次上分析,交往最深入的则是我们以前最为传统的街坊式住区,其次是多层住宅,最后是高层;从交往的程度上来看,居民间交往深度高的是街坊式住宅,其次是多层,最后为高层。由此也可以看出,当前居民居住环境下,高层住宅中的交往频率、深度以及意识等等都比较少。这种情况使得住宅规划中的交往空间现状很不乐观,只是一味的重视和追求住宅的档次而忽视了居住居民的感受和体验。人类是群居动物,是无法孤立生存的,而是需要不间断进行信息交换、情感交流等等,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3 宜居住区交往空间设计思考
首先,设计者应明确‘宜居’的内涵意义,它是为人类服务的,是为未来人类居住创造出最适合的环境。那么宜居住区首先要满足人类情感的需要,如果缺少了传统交往的情感因素,宜居也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因此就当前高层住区交往空间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优化建议,以期对宜居住区发展起到参考意义。
3.1 重建邻里文化,注重创新设计
不同的民族和区域中的文化传统,使得人们生活的方式、习惯等方面有着一定的不同。现代高层住区规划设计中,应关注地域性、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差异,住區交往空间的规划与设计,不仅需要满足人们对功能和舒适的要求,同时还应满足人们的审美与文化的享受,注重不同区域、风俗文化的差异,并延续这种差异。同时还应与时俱进,在交往空间的规划中善于创新,为现代人民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
3.2 把握整体,注重细部设计
在高层住宅设计规划中,从整体上进行规划是为了在居民居住的交往空间中更加精细的设计,将功能区域与环境美化等方面全面考虑,同时设计出更加具备特色的居住住宅交往空间,进而切实地实现绿色生态空间,满足居住者的需求。在高层住宅中,安全疏散楼梯通常会给人以死角的感觉,人们会在这种环境下提高警惕,另外公共空间中人均的享受率也必将减少,人们相遇的机会减少。现代居住区因为在建筑层数过高造成的封锁性,不便利性,居民不容易产生熟悉感反而容易产生不信任感和没有安全感。因此在实际设计中,把握整体的同时要认真对待细部设计,在传统设计中往往侧重于对大空间的规划研究而忽视了小空间的细节处理。交往的空间大多呈现在‘街巷’‘胡同’等区域当中,没有考虑到人们交往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小空间当中,以至于在大空间的利用上只局限于聚会等活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传统交往逐渐瓦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代规划设计中对细节设计上的缺漏。因此要加强对细小空间上的规划设计,做好对住宅区出入口、宅前等小空间规划的研究工作。比如,住宅入口的地方,是给人们产生第一印象的重要场所,也是居住居民重要的公共交往空间和活动场所,在设计规划时,可以就近在宅前、游园等地方设置相应的景观、座椅等等。将这些细节部分处理完善,不仅能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同时还能有效延续人类的文化和情感等。
4 结 语
高层住区交往空间设计涵盖了较为繁杂的内容,而宜居视角下的高层住区交往空间设计,更需要围绕人们对家园的理性回归,不仅需要满足居住区功能性等方面的需要,同时还需要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也只有身体与精神上的双重居住,才能切实的实现‘宜居’。
参考文献:
[1]刘大威,王彦辉.城镇宜居住区整体营造理论与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
[2]杜宏武.当代高密度社区休憩空间适居性研究的进展[J].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0,(05):513-518.
[3]朱惜晨,何小弟,俞丽琴.居住区公共空间的人性化环境营造[J].中国城市林业,2008,(05):37-39.
[4]魏宏杨,熊健.高层住宅中交往空间层次探讨[J].住宅科技,2000,(02):21-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35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