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绿色宜居村庄规划编制的思考和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逐渐建立和完善,村庄规划在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围绕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绿色宜居村庄规划编制的相关要点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绿色宜居;村庄规划编制;框架;方法
  1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在实施过程中需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和乡村风貌。在国土空间规划有序推进的背景下,应有针对性地分析绿色宜居村庄规划的具体编制内容和方法,做好村庄规划编制,以保障乡村区域发展质量。
  2  绿色宜居村庄规划内容框架
  2.1  区域
  在国土全域管控总体要求下,绿色宜居村庄规划首先要分析村庄自身所处的整体自然环境条件,严格落实“三区三线”,并结合村庄发展实际与需求,权衡保护与发展重点方向,统筹协调村庄与生态、村庄与生产、村庄与城镇、村庄与村庄之间的关系,落实绿色宜居村庄在健康舒适方面的重点建设内容。在精确传递市县镇管控意图下,提出村庄生态环境管控要求和村庄分类原则、建议。
  2.2  产业
  作为村庄存在的基础,农业产业化方式直接决定村庄定位和方向,绿色宜居村庄规划在产业层面要在落实上位规划分区的基础上挖掘农业资源特色,明确村庄产业定位和产业空间布局,落实绿色宜居村庄在经济富裕方面的重点建设内容,并按照以生产要素组织生活要素的逻辑优化村庄布局,提出村庄分类施策的规划建议。
  2.3  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乡土文化,而村庄正是乡土文化的本源载体。绿色宜居村庄规划在文化层面的规划重点主要体现在村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和乡土特色文化塑造2个方面,深挖乡土文化特色,归纳文化符号,提炼文化含义,完善文化设施,并从景观风貌设计等方面强化文脉传承,回应绿色宜居村庄在乡风文明方面的建设要求。
  2.4  设施
  设施建设是绿色宜居村庄规划中占比最大的部分,规划结合绿色宜居村庄在健康安全和生活便捷两方面的重点建设内容,从农房院落、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三方面入手,基本涵盖村庄物质生产生活条件的主要内容。规划重点明确各类设施选址、建设规模和管理主体,并结合村庄发展需求,设计弹性建设方案,提出建设模式建议。
  2.5  制度
  绿色宜居村庄规划除明确空间建设方案外,还应进行乡村治理方面的制度设计,构建规范、稳定的制度体系,建立长效机制,发挥预期功能。构建乡村自治组织架构,维护基层民主,完善第三方社会服务体系;协助制定村规民约,将规划内容以简单易懂的方式传达至村民,弘扬文明风尚,约束行为习惯;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村庄规划编制完成后,定期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评估、总结经验,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1]。
  3  绿色宜居村庄规划编制方法
  3.1  明晰乡村地区规划定位
  村庄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部分,是优化我国土地整体规划格局的重要途径。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应预先明晰乡村地区规划定位。一方面,确立“全类型要素+全区域空间”的规划编制对象,综合划分乡村地区的国土空间,统一规划当地山林、农田、河湖等自然资源,巩固环境、资源安全的规划成果。另一方面,村庄是乡村区域内的上位规划对象,属于“多规合一”的综合规划。对此,相关部门应合理安排村庄区域范围内产业发展,高度整合地区旅游、村庄建设、土地利用等核心要素,引导、调控该区域内的空间整治工作,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综合性要求,区分乡村规划与城市规划,主动挖掘其独特价值。
  3.2  重视乡村区域专项规划研究
  (1)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内容,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经济建设提出更多要求。为发挥产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需推进现代化农业与乡村产业的融合,构建乡村产业体系。除此之外,相关部门应明确乡村地区现有产业定位、发展目标及空间布局,优化产业体系。其中,乡村产业在后期架构时,产业定位需以乡村、农业为本色,以旅游、農产品生产为特色。在一、二、三产业融合过程中,第一产业可根据乡村农业条件选定种植种类,第二产业应以农产品加工、生产为主,第三产业发展则以旅游业为主,注重旅游策划。
  (2)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生态宜居”要求,乡村建设应以提高农村居住环境质量为方向,科学规划、布局农村居民居住点、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建筑物。乡村空间整治应重视落实建筑选型工作,统一管控乡村整体风貌。此外,在居民点规划设计中,应注重交通、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的合理性,规划思路应坚持“近业近田、近镇进田”原则,居民点的建筑空间布局应充分融合乡村环境[2]。
  3.3  借助国土空间规划完善乡村空间布局
  (1)结合各专项规划用地需求,分析乡村空间平衡,并按照流量、减量规划标准,优化乡村各区域用地布局,借此综合调控公共服务、环境保护、居民点、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空间安排。但是,在改进乡村空间布局、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时,相关部门应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积极构建乡村区域的生态屏障。
  (2)根据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完善空间控制边界划分工作。对于交通廊道区域内的住宅基地,以及高压廊道范围中的产业用地,需及时调出并划分二次建设区域。除此之外,明确乡村水利、交通、基础设施等项目基地的空间布局,并结合第三产业需要,在乡村道路节点设置公共服务设施。
  (3)调整、改进乡村土地利用框架后,使用多规融合分析,确保乡村功能区域划分的合理性。例如乡村应以生态空间为主导功能区域,而农业空间需预留出弹性空间区域,确保现有乡村空间布局对国土空间规划、生态文明建设、国土开发事业的积极影响。另外,相关部门需及时优化乡村用地格局,减少农村建设用地,重视乡村空间的有效开发。
  3.4  结合实践型规划需求落实编制工作
  (1)确立乡村居民主体作用规划编制应坚持目标与问题导向,从村民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规划各村庄建设用地、农田建设空间,高效整合乡村环境、基础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同时向村民普及规划编制工作内容,听取相关人员意见,明晰土地归属权,并且充分考虑村庄集体利益,发挥乡村居民主体作用,调动其参与、实施规划的主动性。
  (2)简化乡村规划成果的表述形式在符合相关部门存档、审批标准的基础上,确保规划成果简明易懂,使其成为村规民约。争取将乡村规划做成规划文本薄,管制规则具体、图文丰富,为村民理解、配合实施村庄规划打好基础。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宜居是村庄发展顺应时代的必然趋势,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做好乡村的规划编制与实施,是振兴乡村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张坦坦.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乡土特色营造与保护——以乌兰浩特白音哈达村为例[J].城市住宅,2018(6):30~34.
  [2] 徐杰,刘瀚.乡村振兴战略下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要点[J].河北地质大学学报,2019(2):66~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134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