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索引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国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物理学习的都是生活上常见的声、光、热、电、力等基本知识,怎样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观察、探索这些知识,激发兴趣,掌握好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运用知识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分四个方面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索引导。
一、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是探索引导的前提
很多物理现象如声音的产生、光的反射和折射等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理现象,但学生不懂其原理和规律。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闪耀其智慧的火花呢?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的情景,这是引导学生认真探索学习知识的第一步。
情境创设要尽可能直观、真实。例如,人们为什么要及时把道路上的结冰铲除?从未停稳的车上跳下人为什么会向前倾倒?跳高运动员起跳前为什么要助跑?我们为什么能看到不同颜色的物体?为什么镜中有像、水中有倒影等,这一系列的问题情景。极易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
情境创设要有趣味性和探索性。在教学中创设新鲜、有趣的情景会使学生在愉快的情趣中不知不觉地进入物理世界,例如,我在上“摩擦力”时,让学生做“抓油碗”和“扭转油瓶盖”的趣味游戏。又如在“光的色散”一节,我用三棱镜把白光分散成七色光,这些情景既有趣又能激起学生的探索热情。再如“用鸡蛋做惯性实验”、“用鸡蛋做大气压实验”、验证大气压存在的“喷泉”实验、“保险丝熔断实验”等都能很好地利用学生好奇心创设思维的情境,进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逼真的物理情境。有些物理情境在实际条件下很难呈现,但通过多媒体创设可展现给学生,例如,我在上“光的折射”一课时,多媒体能播放“海市蜃楼”和一些美丽奇妙的折射世界……这样很容易探索地引导学生去掌握相应的物理知识。
二、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是探索引导的重要环节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是探索引导的重要环节。
猜想和假设是物理智慧中最活跃的成分,猜想出的新奇现象和问题能吸引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诱使他们用现有的知识去解释或唤起他们对新知识的追求,是驱使学生调动积极性和渴求新知欲望的动力,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去探究物理知识。那么如何做呢?可通过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诱发猜想,教师如能引导学生对这些现象加以关注,必然能激发学生猜想的兴趣和求知欲,如生活中水的蒸发、沸腾、结冰和溶化的现象可以在物理的物态变化教学中引导学生猜想:生活中的路滑摔跤和自行车胎气不足时骑起来费力的现象可以在摩擦力教学中引导猜想。还有很多实验探究的内容,如力的作用、液体内部的压强、浮力、电流强度、电压、电阻和电功率等等。这些内容的教学,完全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想。猜想结果正确与否,只要有个人的想法就应该肯定。
在教学中也可以利用图片和视频诱发猜想。让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分析现象,认真进行思考,在教师指导下抓住本质所在,形成概念性语言,教师为学生创造适宜的猜想环境,引导学生的探索性思维的形成。如在学习“物体的浮与沉”时,可以展示木块浮在水面而石块沉到水底的图片,或播放游人躺在水面上悠闲地翻阅报纸的一段录像,学生看到这种情境会产生很多疑问,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的探索性猜想。
三、让学生主动进行实验求证是探索引导的关键
教学中学生的各种猜想是否正确要通过科学实验进行验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勇于科学探究,告诉学生科学并不那么神秘,科学实验并非都需要复杂的、先进的仪器和设备,我们身边的一些东西也可以做实验。引导学生善于利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深入观察和思考。提高学生的物理兴趣,进而培养学生一定的创造力,如引导学生用一盆水做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实验,也可以做验证物体振动发声。用身边的纸片和尺、板等物品验证物体振动频率不同发出的声调不同;用塑料笔杆摩擦自己的头发吸附纸屑验证摩擦起电等。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是探索引导的关键。首先要求学生理清实验原理和思路,才能进行实验的设计、实验步骤、仪器的选择、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归纳。如在平面镜成像教学中,让学生清楚我们每天照镜子看到的像是一个虚像,它是物体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人人的眼睛引起的视觉。明白了这个原理,学生就可以提出问题和设想:平面镜成像时像在何处?是变大还是变小?像与物有什么关系?学生会根据实际去进行的,如有的学生会按教材用玻璃板和蜡烛在白纸上画线,有的学生会选用有色玻璃片、塑料片和笔、电池或其他相同和不同的作对比的物体来做实验,每组得出不同位置的物体和对应像的数据,之后总结出规律,从而完成学习和掌握知识。所以,教学中切实让学生亲身感悟物理实验原理,感悟实验所表现出来的物理现象,感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物理思想,培养探索、创新、实践的能力,让他们不再感到物理的深奥与神秘了。
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造力是探索引导的最终目标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善于运用知识,如学生能熟练运用欧姆定律测电器的电流、电压和电阻外,懂得怎样用已知电阻测未知电阻、电路中某一点的电阻改变后其他各处的电流和电压将怎样改变、怎样保护电路中的用电器等实际应用。要引导学生在处理问题时善于利用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外,还可采用一些如物理模型法、类比法、等效法、逆推法等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来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多注意一些开放性问题或习题,加强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知识经济的社会中,人最重要的素质是创新能力。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物理实验这种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使学生由“知识型”人才向“创造型”人才转变是一条很有效的途径。学生对一些新发现提出的质疑和思考,教师应予以肯定,热情鼓励,积极引导,让学生感到新发现的乐趣,这时学生的思想就会得到解放,探究能力就会得到加强。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确实具有创造意识,能获得独立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589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