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顺应论角度看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移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冬颖

  摘要:作为言语交际中语言选择的一种形式,移情被频繁地应用于日常言语交际中。之前对于移情的研究多存在于心理学,美学以及语言学习这三大方面,而运用顺应论来探讨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移情问题,还不是很多。因此,对于移情在言语交际中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意义。从理论意义上来看,此研究基于比利时语言学家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从实践意义上来看,移情的诸多语言功能若能被合理准确地用于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对于成功的完成言语交际可以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语用移情 顺应论 语境
  
  “移情说”是德国的罗勃特・费肖尔在《视觉形成感》(1873年)一文中首先明确使用的美学概念。然而,移情(empathy)不仅仅是一个美学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心理学概念。移情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指通过对情感的知觉而自身产生与他人的情感相接近的情感体验,这相当于情感的共鸣。移情在语用学上(pragmatic empathy)指言语交流双方情感相通, 能设想和理解对方用意。它既是语用―语言的问题,也有社会―语用问题,涉及说话人如何刻意对听话人表达用意,听话人如何设身处地来理解说话人的意图。本文将从比利时语言学家维索尔伦所提出的顺应论(adaptation theory)的角度分析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移情。即从语言选择以及语境关系的顺应两个方面得出语用移情对于日常言语交际的促进作用。
  一.移情――语言选择的结果
  本研究是基于维索尔伦所提出的顺应论(Adaptation Theory),其核心即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语言选择的过程,同时也是对于语境关系的顺应过程。作者认为使用语言是一个不断的选择语言的过程,不管这种选择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也不管是出于语言内部的原因还是出于语言外部的原因。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作出种种恰当的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语言的变异性是指语言具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商讨性是指所有的选择都不是机械的或者严格按照形式-功能关系作出的,而是在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的基础上完成的;顺应性指语言能够让其使用者从可供选择的项目中作灵活的变通,从而满足交际的需要。例如:
  (1)Suppose one day Lilly met Mary and Lilly said:
  “ How charming are you in this skirt!”
  从说话人(utterer)Lilly的角度,她可能真的所说即为所想。但基于语言本身所具有的商讨性,理解这样的语言还可以从其他很多不同的角度。譬如:Lilly可能只是为了取悦Mary但她的内心并非真的认为对方穿上这条裙子很好看;也可能这只是Lilly故意讽刺的说法。而从Mary的角度,作为听话者(interpreter)对Lilly的话语也可能有不同诠释。假设他们的关系是好朋友,Mary会把Lilly的话语看作是真诚的赞扬并且为此非常高兴;如果他们是上下级的关系,即Mary是公司的老板,那么她就很容易视Lilly的赞扬为故意的讨好。由此看来,基于语言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交际双方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对于语言的表达和理解并非简单逐字逐句的表面含义。
  语言的顺应性要求交际双方在语言选择的过程中考虑语境因素。例如A和B两位客人赴宴,被安排在同席的相邻座位, A出自礼貌会从B的角度说一句十分得体的话:
  (2)“What bit of luck that I am placed next to you.”
  这是A的移情说法, 表示他被安排在B旁是一种荣幸,有抬举B之意。如果A不用移情手段,把话说成: What a bit of luck that you are placed next to me.就会使B觉得A说话趾高气扬,俨然以长者自居,似乎在说:“你能坐在我的身边,你应该感到荣幸。”同样一个语境,语言选择的不同导致语用效果大不一样。再如:
  (3)a. “去机场。”
  b. “你能载我去机场么?”
  从语法上分析,a是一个祈使性话语,b则是一般疑问句。在语用上,他们的恰当使用需要根据语境条件进行判断。比如,说话人对出租车司机使用a就比b更恰当;但当说话人的请求对象是隔壁邻居或者好朋友时,b就比a更得体。
  二.移情――顺应语境的过程
  语境(context)也是语用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因为语用学研究的是语言在一定语境中体现出来的具体意义,即语用学考查的是特定语境中特定话语的意义,而非抽象的、游离于语境之外的意义。语境不是静态的,而是由不断被激活的语境因素和一些客观存在的事物动态生成的。语境产生于交际双方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语境会顺着交际过程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根据维索尔伦的顺应理论,语境分为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而本文主要侧重于阐明语用移情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如何顺应交际语境。交际语境由物理世界(physical world)、社交世界(social world)和心理世界(mental world) 组成。物理世界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时间和空间的指示关系;社交世界指社交场合、社会环境尤其是文化传统对交际者的言语行为所规范的原则和准则;心理世界包括交际双方的个性、情绪、愿望、意图等认知和情感方面的因素。
  1. 顺应物理世界
  (4)朱军:您白天睡的好么?
  在对世界魔术大师大卫.科波菲尔的采访开始,主持人朱军说了以上的这句话。主持人的这句提问可能对于一般观众来说是不合常规的,因为我们一般是在夜晚睡觉。事实上这句话有它特定的背景,魔术大师刚刚结束他在欧洲的表演于节目录制前一天来到北京。他必须要适应时差转变并且准备参加《艺术人生》这个晚间档节目,因此朱军的提问正是顺应了时间指示关系。
  2. 顺应社交世界
  顺应特定的社交语境,选择间接性的话语表达隐含信息甚至可以取得直接话语所不及的语用效果。有时借助隐含某一特定语用信息的间接性话语还可对非正面或非积极的现象起到一定的遮掩作用,以免过于直白,产生负面效果。例如:
  (5)“当领导一行人赶到这个市时,却如何也找不到一把手局长
  面对此场面,局里的副局长及一些工作人员都很急,再打电话和到家中找都无结果的情况下,局里只好派人再四处寻找。一天快过去了,还是没有结果,这时有人提议找他的车,结果在找了几个地方没有找到之后,决定撬开他家的车库,这一撬一切全明白了,因此时这位局长已死在车里,而车里还有一个女子,也已经死亡。“发现了局长所在的地方,他身边还有一位女子,最让人难堪的是他们的衣服都没在应在的地方。”该市教育局的一位同志对记者这样说,他还说他们见到这个场面一时不知该怎么办,考虑了半个小时才决定向市委汇报。市委领导当时还都以为弄错了,因教育局长平时各方面表现得都很好,但当市委领导赶到现场也亲眼目睹之后,第一句话是“这事没法向全市人民交代”。这是一个典型的顺应社交世界,具体说顺应社交场合的移情话语。说话人没有直言该局长和该女子之间可能发生的媾和之事,因为作为有身份、有地位的局长发生此类事件是很不光彩的“这事没法向全市人民交代”,因此说话人通过现场描绘,巧妙地传递了信息,但同时又隐含了所要表达的语用含义。具备一般常识的读者、听话人都会轻易推知究竟发生了什么,但该话语比直言更文雅、更具遮盖性。
  3. 顺应心理世界
  (6) 我们是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以上是一位教师在批评或劝诫学生时使用的话语,此时老师同样采用了移情的策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你”或“你们”说成“我们”,在这里,这位老师就站在学生的立场,顺应他们的心理世界,从而提高了该话语的可接受性与劝说力。
  三.移情的语用功能
  如以上例子证明,运用移情可达到赞扬、鼓励、暗示、迎合、否定、掩盖等等交际目的。语言的使用多为了达到一定的言语交际目的,作为语言选择结果的移情话语若能被合理准确的用于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对于成功的完成言语交际可以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何自然(1997),《语用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长沙。
  [2]何自然(1991),言语交际的语用移情,《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
  [3]何自然(1998),《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
  [4]何自然(2002),《语用学讲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5]冉永平(2006),《语用学: 现象与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
  [6]Verschueren, Jef. 2000.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London: Edward Arnold Ltd.
  [7]何兆雄(2000),《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
  
  作者简介:李冬颖,女(1979,12―)河南郑州,郑州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生,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外语系,助教 ,研究方向:英语语用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693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