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及其方法论在影视艺术领域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及其方法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科学地分析社会系统的方式,为我们认识文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认知角度和方法。影视艺术作为新兴学科之一,其发展历程并不久远,但其与社会的联系非常紧密。文章通过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及其方法论与影视艺术的结合,探究影视艺术鉴赏的方式方法,通过影视艺术表达的内容,侧映影片的社会意义,对社会的认识起着很好的作用。
  关键词 社会形态理论;方法论;影视艺术;美学
  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34-0140-02
  人类对社会的认识水平,随着文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而得到提高。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及其方法论与影视艺术领域的结合,使我们认识社会更加具象与深刻,影视作品中的艺术性表达,间接表现了创作人员对社会认识的思考,也表现着影视作品对受众认识社会的影响。
  1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及其方法论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人类文字语言的出现与发展,为记录事件、表达思想、认识社会等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逐步对经济、宗教、教育、军事、文艺等各领域产生着深刻的认识与理解。而这些领域共同构成社会,从不同层面反应着社会,了解一段历史社会,我们便可从其一领域得到认识,但这样的认识又是不全面的,只有将各领域结合为统一的有机体,才能够更科学地认识社会。社会是“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社会有机体”,[ 1 ]“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 2 ]就是因为这样的变化,从而也影响着各领域的或明显或微弱的变化。我们对目前的社会语境的有意识地关注,会对虽然不依赖人类意志而转移的社会发展,而对其提前做出预判和准备。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将社会根据不同划分标准分为经济社会形态和技术社会形态,将社会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标准划分为经济社会形态,以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划分为技术社会形态。
  方法论即关于方法的理论。社会是复杂的有机体,在分析某一具体的领域时,我们有多种多样的角度与方法。当今学科深度分化,不断细分着不同学科不同专业方向,这也体现着方法论的重要作用,虽然领域不同,但其都有独特(具体性原则)且共同的分析与认识的方法。在认识过程中,我们需要用冷静客观的角度,将其视为统一整体而又不脱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具体性原则,以不断发展变化的视角,追求人类在认识上的对求真善美的探索与认识。
  2 鉴赏影视艺术的角度与方法
  上文提到,人类语言文字的出现使用和发展为人类文明发展及对其的认识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那么影视艺术作为另一种语言——视听语言,同样对各领域产生着影响,通过这种具象的视听语言可以为记录事件、表达抽象想法、认识社会起到更好的作用。罗伯特·C·艾伦和道格拉斯·戈梅里在其著作中指出,“电影的发展包含了电影作为特殊技术体系的变革、电影作为工业的变革、电影作为视听再现系统的变革以及电影作为社会机构的变革”。[ 3 ]社会是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在影视艺术的鉴赏活动中,也要把它视为一个整体,处于影片语境的整体,影片内部各元素之间相联系的整体。
  2.1 电影与技术
  电影是科学技术的产物,因为技术的发展,才有了我们所熟知甚至发展为一门艺术、一门学科的电影。近代社会经历了蒸汽、电气、电子时代等技术社会形态,每次技术的进步都会促使社会进步,电影也一样。光刻摄影法、达盖尔式摄影法、卡罗式摄影法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都为电影技术的诞生奠定着基础。从开始易燃的赛璐珞胶片、轻薄便携式胶片到计算机技术和数码相机的出现与进步,这些技术的发明,是为了满足人类生活更加便捷,是生产力提高的一种隐性表现。摄影师不用带着厚重的胶片进行摄制,也不用担心胶片自燃和更换胶片。现在的数码相机,只需要一张小小的卡片,就可以储存大量的照片和视频。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极大地便利了剪辑师,他们不用在胶片上进行剪辑,现在通过数字技术的非线性剪辑,就可以对素材进行任意的剪辑和创作。由此可见,技术社会形态对电影产生着影响,同时,电影技术的发展,也侧映着技术社会形态,社会中出现了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相匹配的产业机构,如生产、发行、放映一体化的制片公司。
  2.2 电影与经济
  电影的出现一开始就伴随着商业性质,人们需要花钱才可以观看影片。中国早期的影片放映是伴随着其他休闲形式出现的,比如茶馆里,在杂技、戏曲、相声等节目中夹杂着播放一些短片,这种商业性质体现着电影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的联系。电影开始作为一种吸引别人眼球的杂耍商品出现,通过满足受众对这种新奇玩意儿的好奇心,以及吸引受众视觉上的刺激来赚取利益。但很快受众对这种新奇玩意儿并不感到新奇了,电影制作人员为了赚取利益,只能通过其他方式来使观众买座,电影制作人员发现了电影的叙事功能,从叙事上的跌宕起伏吸引着受众心理上的注意和关注。
  艺术电影虽然在试图与商业性脱钩,但它始终也无法脱离整个经济语境,艺术片《地球最后的夜晚》因其在营销策略上的成功,“骗取”了很多受众的钱,也因影片艺术上的表达,使得受众看完后一头雾水,心理也会对艺术电影造成排斥感,心理期待与心理获得相差太多,有时会影响一个类型电影的后期放映,自然后面观众也会对这类电影小心翼翼而不买座了,所以商业性也需要考虑长远发展。
  上面说到的是受众对电影这一商品的货币投放过程,受众花钱观看电影,货币投入到新的影片制作,产生货币流通,出现作品的制作与再制作,促进着电影行业的持久发展。这都充分体现着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经济社会形态,在生产实践中完成产品的生产、分配、消费等环节。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电视产业发展迅猛,逐渐对电影业产生威胁,电影制作人员被迫制作一些电视所摄制不出的类型影片,比如歌舞片、西部片等,电视虽然放映电影效果较差,但也可以放映电影,出现了电视电影,专门拍一些场景较为固定的、场面不大的情景电影。电影产业受到经济上的巨大威胁与挑战,于是就一边在院线放映,一边卖给电视台,弥补院线的亏损,好莱坞也会向外界租赁拍摄场地,来赚取资金投入新的影片生产制作。
  2.3 电影与社会
  电影与整个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虽然现在的电影产业发展迅速且工业庞大,但电影是个很弱小的东西,社会变革、世界格局改变,电影的格局也会受之影响。根据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及其方法论,将电影放于社会整体之中进行分析,电影就要与其他各领域进行相互结合。电影“客观”地记录一个历史事件,我们可以通过具象的语言了解历史社会时期的面貌,对当时的法律、经济、宗教、教育等方面都可以得到体现,电影自然便可以从各领域入手,“还原”当时的社会面貌。
  电影还可以体现社会的意识形态。无论是历史社会还是当今社会,电影这个大众传播媒介,是意识形态隐性传播的较好的工具。总之,电影对于整体社会语境的表达和解读,有其独特的作用,对我们认识社会具有一种“感性”的代入感。
  2.4 电影与艺术
  照一般论述而言,电影的艺术性理应放于第一点。本文之所以将电影与艺术放在最后,只是因为选题角度的原因,电影是因为进入了艺术的殿堂,才有如此的发展。在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及其方法论中,我们还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具体性原则,在面对具体问题时,我们应考虑具体分析,电影与社会的关系,為我们认识社会提供一个明朗的窗口,但其也因为具有艺术性而具有独特性。电影与其他艺术的区别,是因为它具有其他艺术所不具备的剪辑手法,剪辑使得电影获得艺术上的美感,创造出“1+1>2”美学效果。
  另一方面,电影在表现和反映社会时,会有更大的空间,为了创造出电影效果或在叙事上更加吸引受众,电影可以灵活地进行艺术性创作,在我们认识社会的过程中,还能够融入带来情感与心理上的美的感受的元素,极大地鼓舞了创作者的激情,也为受众带来更好的视听体验以及受众对影片内容的更丰富的解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04.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13.
  [3]罗伯特·C·艾伦,道格拉斯·戈梅里.电影史: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43-4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6997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