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少年儿童家庭教育比较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人的一生中,家庭是教育的第一场所。在早期教育中,它是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一个。本文是关于中国和美国少年儿童的家庭教育的比较,从目的、内容和方法方面分析中国和美国少年儿童家庭教育的差异和原因。然后,对中国的家庭教育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中美少年儿童 家庭教育 比较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1.066
Abstract In one's life, the family is the first place in education. Early education, it is the longest and one of the most far-reaching impact. This paper is about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children's family education from the objective analysis, the difference of family education of children Chinese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reasons and contents and methods. Then,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China family education.
Keywords child and youth in China and America; home education; compare
心理学研究早已证明:一个人的童年经历,特别是原生家庭,对个人性格、行为、心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且会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甚至会决定一生的幸福。由此可知家庭教育之于少年儿童的重要性,而且不止对少年儿童,对于他们成长之后生存的国家和社会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1 少年儿童与家庭教育
相关法律和惯例提出六岁以上不满十四岁的为儿童,十四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为青少年(12~16岁为少年),因此少年儿童的年龄范围可以界定在6~18岁。少年儿童的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和连续性、不平衡性,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和顺应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才能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美国著名的教育家金斯贝瑞说:“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个老师,因此他们对子女的一生有着最强烈而深远的影响,他们站在价值观提供、态度形成和咨询给予的第一线上。” [1] 我国著名的家庭教育家赵忠心也提出:“广义的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2]因此,家长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应该注意谨言慎行,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个人榜样,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得少年儿童能够阳光、快乐、健康的成长。
2 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比较
2.1 家庭教育目的
2.1.1 教育目的——个人本位和家庭本位
美国起先作为一个殖民国家,美国人民深受殖民者的压制和迫害,最终奋起反抗赢得独立,正是他们这样的悲惨遭遇,使得他们在建国时起草了《独立宣言》,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局面。因此美国十分强调个人主义,以个人为中心,具有强烈的自由和民主观念,不容许管制和束缚。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的家庭教育注重孩子的独立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家长也不会过多干涉孩子的自由和决定。而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决定了个人不可能单独生活和工作,因此家族模式成为最好的生存方式。正是这样的一种模式把人们置于一个复杂关系网内,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息与共,每个人的命运都息息相关。我国五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形成的科举制度,使得个人命运牢牢地与家族绑在一起,所谓的“光祖耀祖”、“荣归故里”等等都是个人与集体关系的真实写照,这样的背景下家长们更是强调个人荣辱关系整个家族的命运,孩子因此背负着更大的期望。
美国过于强调民主和自由,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亲子关系不如中国家庭来的亲密。而中国家庭家族式的关系网把人们束缚在一起,没有相应的自由和独立空间,个人的意愿往往被忽视。
2.1.2 教育目的——成人和成才
毋庸置疑,不管是美国的父母还是中国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但是哪个是第一顺位就有了不同的思考。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来的科举制度虽然早已被取消,可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依然深深植根于中国人民、中国父母的心中。而如今的高考制度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使得家长更深信唯有高考才能改变命运,中国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执念也使得孩子成才是最重要的。美国的个人本位观念,使得美国家长更关注孩子自身的想法,而不是将自己的观念和想法强加给孩子。美国家长的教育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能够适应不同环境和独立的社会人,他们认为孩子自身的成长必须依靠自己的经验,這样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
美国家长关注孩子的独立能力和是否能够良好的适应社会,但是文化知识就相应薄弱,不管是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不只是需要良好的适应能力,还需要足够的知识储备。中国家长过于重视知识教育,使得中国孩子知识能力过硬,但社会适应力普遍较差,对于学生和社会人的身份往往不容易转变。
2.2 家庭教育内容
美国作为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中国作为典型的社会主义国家,由此可知二者不仅是社会制度,在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都截然不同。在这样的背景差异下,美国和中国的教育内容有着很大的不同。
2.2.1 知识教育
中国教育部门制定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但是自入学以来首先映入家长眼中的就是知识教育,主要是书本知识。使得本就有着重智轻育的家长更加关注知识教育,从而将其他方面的培养置之脑后,终日都在强调好好学习,忽视孩子其他方面学习的诉求,孩子创造力的培养更是完成被忽视。美国家长受个人本位的影响,书本知识只是知识教育其中的一部分,会对孩子进行宗教、语言、运动、理财等方面的知识教育,使得孩子能够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独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2.2.2 道德教育
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思想并没有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消失殆尽,而是依旧无时无刻地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忠孝是维护封建君主社会的主要思想,如今这一思想依旧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把忠孝作为基本思想,长辈和子女之间有着鲜明的等级制度,孩子对长辈更多的是服从。美国作为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强调民主和自由。所以家长在道德教育方面重在平等和博爱,认为每个人都是平等而独立的个体,大家在相处时应平等交流,不过多干涉对方。
2.2.3 体育教育
由中国父母过于注重知识教育就可以看出他们对体育教育的轻视,在他们看来知识教育是首位的,其他一切教育都应给知识教育让位,体育教育更是浪费学习的时间,到了等级考试规定的体育测试时间,才开始加紧锻炼,有的甚至为了考试给孩子报体育辅导班。就这样,本应是日常强身健体的活动,也成为了考试的加分项。美国的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注重孩子身体素质的提高,带领孩子运动,组织孩子进行专业和规模性的训练,目的不是让孩子追求胜利,而是过程教育,让孩子在运动过程中感受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2.2.4 性别教育
中国封建社会流传下来对性别禁忌的思想,使得现在的父母仍旧对这个问题闭口不谈,学校也避讳相关的教育。而如今社会快速发展,信息越来越开放,但思想远远跟不上脚步,使得孩子在面对伤害时不能够很好的保护自己,从而让伤害程度扩大化。美国开放的思想和社会环境,使得父母和学校都会以健康的态度和方式对孩子们进行教育,让孩子们能够正确健康的了解到性别问题,以至于在面对性别问题时能够很好的保护自己。
中国家长过于重智育轻其他方面的教育,结果便是中国孩子文化知识素质过硬,其他方面知识过于欠缺,面对困难的毅力和抵抗力较弱,美国家长最看重的是孩子的社会适应力,从而对知识教育重视不够,美国孩子的文化知识素养较弱。中国家长受忠孝观念的影响,对待孩子多是要求和命令,不考虑孩子内心的真正想法。美国家长认为自由和民主是教育的基准,孩子的自由过于放任,从而缺乏相应的管束。
2.3 家庭教育方式
2.3.1 专制与民主
中国自封建社会以来,信奉“君权神授”,以“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为信条,维护着封建君主社会的稳定。这一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国家长的心中,即使受过现代文明教育的家长亦是如此。因此在长辈与晚辈相处的过程中,中国家长最爱讲的词就是“不要”、“你要”、“应该”,显而易见这些词语很具有专制意味,中国家长普遍具有强权思想,认为我生养了你,你就应该服从于我,我让你做什么你就得做什么。美国家长则认为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由和决定权,因此不管做什么决定都会提前询问孩子的意见,把尊重孩子放在首位,由孩子自己做出最终的决定,家长只担任聆听者和建议者的角色,即使出现分歧,家长也是会同意孩子的决定,认为你是最终结果的承担者,如果你决定了这件事,证明你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并不可预知的结果。
中国父母的专制抑制了孩子用于表达自我的想法,中国孩子在需要展示自我时多呈现胆怯的态度,缺乏冒险和勇往直前的精神。美国家长的过度民主造成了美国孩子多“以自我为中心”、“我就是我”,做事没有约束的观念,有的就去尝试一些越线的行为,导致美国孩子的犯罪率普遍较高。
2.3.2 溺爱与独立
中国家长自古以来都爱为孩子规划人生,铺平道路。古有“为子子孙孙留下的江山”,今有“为孩子买好的车子和房子”。中国父母很具有牺牲和奉献精神,在他们看来自己再苦再累都没关系,只要自己的孩子能够生活的轻松、幸福。家长不论何时何地都尽自己最大努力满足孩子的要求,而不思考究竟對孩子是好是坏。小时候,中国家长多方位看管,以防孩子磕到、摔到。长大上学了,要以学习为重好将来出人头地,孩子们大多除了学习什么也不干,并且也干不好。美国家长并不把孩子摔到当做了不得的大事,相反认为这是很好的对孩子的锻炼,让他从小就养成不怕困难的习惯。美国的孩子18岁以后就被家长要求独立生活和负担自己的花销,家长们从他们小时候就开始培养他们独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干家务获、做兼职等等一系列劳动获取零花钱。但随之而来的是本该是亲密融洽的家庭活动变得充满利益性,孩子不能从中获取家庭带来的快乐。
中国家长过于溺爱孩子,事事包办,让孩子养成了依赖的习惯,与父母关系较亲密,但遇到事情往往比较焦虑,没信心能够面对和处理,在长大成人以后,也不能很好的独立生活和适应社会。美国家长从小对孩子的训练,使孩子形成了独立自主的能力,遇事沉着冷静,勇于面对,能够顺利的解决,但亲子关系就相对来说较为冷漠。
2.3.3 严苛与宽容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话中国孩子从小到大听老师和家长讲过无数遍。如今这一传统思想被极端的传播着,本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却被拿来当做贯穿始终的教条。每个孩子都渴望被肯定、被夸奖、被认可,可中国家长却一直都很吝啬赞扬孩子,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一般就用沉默来代替回答,或者说下次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仿佛下次才永远是最好的。但是当孩子比上次考差了一点,家长们的批评就停不下来,孩子们因为一次的失误或失败,心灵要经受极大的打击。美国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秉持着鼓励的态度,及时给予孩子肯定,目的是为了保护孩子的心灵,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在以后能够勇于尝试,不胆怯。
正是中国家长的严厉态度,使得中国孩子普遍比较自律,对于工作和生活有原则和底线,过程和结果都比较规范和完美。美国家长的过度宽容使得孩子对标准的态度模糊化,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规范,但家长的鼓励和赞扬让孩子认为自己的就是对的和最好的。
3 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建议
3.1 家庭教育目的方面
中国家长要转变把孩子作为自己的附属品的思想,意识到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不依附于我们每一个人,有着自己的思考和意愿,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要做一个倾听者,而不是领导者。把选择的权利留给孩子,不要拿都是为了你好当借口,要求孩子服从自己。摒弃把“读书”作为一切的思想,认识到孩子的成长与发展不仅需要读书,还需要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如今信息化和全球化的社会,竞争异常激烈,需要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使得他们能够在竞争中立足。不过中国父母可以把自己走过的路,获得经验以一个“咨询者”的角度提供个孩子,让孩子自己考虑后选择。
3.2 家庭教育内容方面
中国的文化传统以及现在社会的考核制度决定了家长们前仆后继地为了孩子的成绩抓心挠肺,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思想的进步,需要的人才越来越向综合型和全面型靠拢。因此,不能再只局限于文化知识的学习,而需要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中国孩子的理财能力和生存能力较于美国的孩子比较薄弱,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这两项能力十分重要。多元化的时代,家长们的思想也要与时俱进,不要再对一些守旧的思想固守自封,也不要过于觉得不适合讲,如今小孩性侵害问题的问题频发,家长们需要敲起警钟了,你的避讳才是孩子面临危险的源头。中华文化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改革,但要“取其精华,去其糟泊”,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比如“诚实守信”、“谦虚礼貌”等要继承和发扬。
3.3 家庭教育方式方面
中国孩子就像一个“瓷娃娃”,从小被长辈宠爱着——“含在嘴里怕化掉,捧在手里怕摔掉”,经不起风吹雨打。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国家的相关政策以及生活的压力等,一个孩子六个家长的情况比比皆是。但正是这样的情况,家长们需要深刻反思这样真的是对孩子好吗?这样培养的孩子将来离开家长的羽翼能够独立的适应社会吗?家长要勇于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走这条也许并不平坦的成长之路,但他们反而收获颇丰。中国孩子跟美国孩子相比自信心很弱,在需要面对问题是总是持胆怯的态度,“我行吗?”“我可以吗?”家长要多看到孩子的长处和优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不仅能让孩子了解到自己的行为是对的,是值得被肯定的,也利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中国家长严苛的态度也是有必要的,严格要求有利于孩子自我要求自己,明白底线和原则,避免孩子肆意妄为而误入歧途。
参考文献
[1] 许桂清.浅析美国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其根源[M].吉林:外国教育研究,2003:2.
[2] 赵忠心.家庭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7227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