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2019新兴产业投资机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智能硬件是指具备信息采集、处理和连接能力,并可实现智能感知、交互、大数据服务等功能的新兴互联网终端产品。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与家居、个人穿戴、交通出行、医疗健康、生产制造等领域集成融合,催生各领域智能硬件的蓬勃发展,带动生产效率和生活方式质的提升。
从细分产品来看,智能硬件可分为以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为代表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以智能电视、智能机顶盒、智能路由器、智能冰箱、智能空调等为代表的智能家居设备,以智能车载雷达、智能后视镜、智能记录仪、智能导航设备等为代表的智能车载设备,以智能血压计、智能体温计、智能血糖仪、智能心电图机等为代表的智能医疗设备,以智能PLC、智能工业传感器等为代表的工业级智能硬件,以及消费级无人机、机器人等其他智能硬件。智能硬件与传统产业融合,赋予其智能化功能,具备大数据等附加值,同时催生出新兴业态和新的应用,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服务社会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赛迪重大研判
1.智能车载设备、无人机等新兴智能硬件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2.智能硬件感知交互技术是驱动智能硬件产品和服务创新的重要力量。
3.智能硬件产业主要集中在四个层面,即基础层、网络层、终端层和附加值层,规模均保持稳步增长。其中智能硬件终端层中智能家居设备占比降低。
4.智能硬件产业资源存在一定的不平衡现象,北京、上海、广东等产业基础雄厚地区具有先发优势,发展态势较好。
5.从投资潜力来看,智能硬件基础层的功能模块和终端层的各个细分领域均具有较好的投资前景。
产业政策分析
我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及日益提高的人力成本客观上推动智能硬件产业发展。得益于我国的巨大市场和逐年上升的人力成本,智能硬件在各行各业中应用广泛。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医疗设备、工业级智能硬件等垂直领域看已经基本形成较为成熟的智能硬件应用模式。智能可穿戴设备依托平台向用户提供个性化增值服务,从而形成特色服务导向的应用模式;智能医疗设备与传统医疗加速融合,助力傳统医疗产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工业级智能硬件则以工业数据为核心,在采集数据、生产制造、运维等不同环节实现工业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从而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安全、环保的现代工业生产。各行业与智能硬件融合程度加深,客观上推动智能硬件产业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走向指明智能硬件产业的投资方向。智能硬件是通过移动通信和便携计算技术,将互联网服务通过终端推送到每位用户。时至今日,智能硬件不再局限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变革,而是凭借人工智能技术反过来塑造新时代信息和通信的新形态。受计算能力、数据处理等关键要素的影响,人工智能技术步入技术拐点期,发展势头迅速猛烈,为智能硬件资本市场提供了新方向。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类脑科学、量子计算等新兴人工智能技术使得智能硬件产业步入更深一步的智能化阶段,改变了信息的获取方式、开拓新的应用场景和终端形态,既改变了智能硬件产业的商业模式,也带动资本市场上一轮又一轮的新投资热潮。
摩尔定律趋于失效,我国智能硬件产业发展迎来战略机遇。进入21世纪,智能硬件核心元器件性能提升已经接近瓶颈,摩尔定律趋于失效。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硬件的共同发展,相关智能硬件企业竞争激烈,打磨针对细分市场和特定场景的自家产品核心功能与价值。究其原因,在于当前的智能硬件发展矛盾是数据总量与计算能力不匹配的矛盾,需要新的元器件来支持计算需求的增长。同时智能硬件渗透至社会生活的诸多角落,细分种类难以计数,形态、功能、服务的快速升级迭代,对前端器件性能不断提出集成化和柔性化需求,使得硬件环节竞争越发关键,硬件门槛越来越高。可预见的是,随着我国在智能硬件产业核心元器件方面实力增强,其性能需求将被进一步推高,倒逼计算能力持续升级,使得我国智能硬件产业进入战略机遇期。
政策导向
提升终端产品智能化水平是主要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四部门联合印发的《“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将“提升终端产品智能化水平”列为主要任务,并明确提出了要加快智能终端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丰富移动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等产品的服务及形态,提升高端产品供给水平。智能硬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载体,其终端智能化水平直接反映了技术的成熟度,是我国智能硬件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衡量。因此制定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方案,引导智能硬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推动人工智能与各项智能硬件技术的深度融合,提升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智能交通等智能硬件技术与应用水平。《方案》从部委层面确立了智能硬件的主要任务是终端智能化的地位,对产业的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亟需建设智能硬件的技术基础服务平台。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印发的《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以下简称《行动》)指出,要提升高端共性技术与产品的有效供给,满足社会生产、生活对智能硬件的多元化需求。《行动》以提升智能硬件关键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夯实产业基础为核心,以优化政策环境,繁荣产业生态,加强公共服务为牵引,着力推动我国智能硬件产业高端化、创新化、自主化、生态化、服务化发展。《行动》提出,亟需建立智能硬件标准化和公共服务平台,支持面向标准符合性、软硬件协同、互联互通、用户体验、安全可靠等产品检测服务。《行动》的提出为企业提供产品的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以及相关孵化服务,有利于形成统一标准,推动产业链及价值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同时打造智能硬件生态链条,促进我国智能硬件产业技术服务平台快速发展。
通过智能硬件带动相关行业的协同进步。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推动跨行业协同创新,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来带动相关行业的协同进步是各地方政府发展智能硬件产业的总体思路。《关于促进中关村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支持措施》等政策均围绕价值链配置资源链,整合资源链打造创新链,依托创新链贯穿技术链,依据技术链布局产业链,统筹产业链形成生态链。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推动全球布局和产业体系国际化;同时通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智能硬件产业生态的建立,带动其它相关行业的协同进步和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产业链全景图
智能硬件产业主要集中在4个层面,即基础层、网络层、终端层和附加值层,为收集处理数据和实现感知交互的“智能化”提供了技术基础和实现途径。
基础层中,除了一般电子终端的核心元器件和机械硬件的生产和组装外,还有能够实现数据获取、连接的功能模块,与使用场景的深度融合和灵活获取的特点使其能较好地完成获取信息的任务。
网络层中,多种通信协议、云服务的应用和丰富的接入技术能够准确及时地传递基础层传递的信息。终端层呈现的是智能硬件的外部形态和实际应用,而附加值层则是对于智能硬件产业价值的深度挖掘,催生了产业的新业态。
基础层: 主要包括核心元器件、机械硬件以及功能模块三个部分。
网络层: 主要包括通讯协议、应用以及接入三个部分。
终端层: 主要分为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设备、智能车载设备、智能医疗设备、工业级智能硬件五个部分。
附加值层: 主要分为研发设计、营销推广、内容服务和销售四个部分。
价值链及创新
基础层。智能硬件基础层生态进一步完善,企业营业收入及利润加速提升。我国智能硬件基础层专有技术进一步发展,智能硬件企业获得较好发展机会。2018年前三季度智能硬件基础层上市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056.15亿元,智能硬件基础层上市企业净利润达到58.17亿元,营业收入及净利润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规模均超过2017年全年。
核心元器件自主化瓶颈待突破。从基础层四类核心元器件来看,从2014年到2018年创造的产值变化较小,对国外核心技术的依赖仍然限制着我国智能硬件基础层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瓶颈亟待突破。
功能模块更受市场青睐。从功能模块营业收入占总营业收入比例来看,近三年来均保持20%以上,可见使得智能硬件与场景结合紧密的功能模块越发受到市场重视。
网络层。网络层趋于成熟,增长速度较为稳定。我国智能硬件网络层趋于稳定。2018年前三季度智能硬件网络层上市企业营业收入达到894.75亿元,智能硬件基础层上市企业净利润达到50.94亿元,企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规模均超过2017年全年。接入环节多种交互方式增长快,发展潜力大。智能硬件网络层的接入环节中,APP比重逐年下降,2018年已经降低至2014年的一半左右,而语音交互和视觉、温度、湿度等多种交互保持较快增长,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终端层。终端层居于智能硬件價值链主体地位,占比较高。智能硬件终端层细分环节较为丰富,在全价值链中占有较高比重。随着智能硬件产业不断发展,未来终端层进一步发挥其主体地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终端层中智能家居比重降低,智能可穿戴保持增长。受成本和市场容量影响,智能家居设备占比逐年降低,需要新的智能家居产品开拓市场。而智能可穿戴设备普及度逐渐提升,迎来较快增长。其余智能硬件终端层领域变化较小。
附加值层。附加值层巨大潜力有待发掘。智能硬件附加值层在价值链中所占比重最低,增速也较慢,滞后于其他领域发展速度。但设计、推广、测试和销售等对于产业发展极为重要,随着智能硬件产业的不断成熟,该领域的巨大机会有待利用。
产业地图布局
智能硬件产业以企业为发展载体,呈现我国科技型企业区域分布不平衡的布局特点。278家企业中,东部所占比例在70%以上。同时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凭借其雄厚的科研实力,占据着绝大部分智能硬件产业资源。四川和重庆依托近年来较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环境,智能硬件产业发展迅速。东北、西部和中部地区大型智能硬件企业较为缺乏,发展水平有待提升。
从智能硬件的总体分布来看,智能硬件产业存在一定的发展不平衡情况。其中北京、上海发展较好,广东依托深圳也获得了较快发展机会,以上三地区产业规模均在千亿元水平左右。四川、重庆等西南地区发展势头较好,而中部地区以智能硬件的生产制造为主,产业规模普遍较小。
2018年,智能硬件企业在资本整合、技术创新、新产品发布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继续发力,各细分领域呈现不同特点。以小米为代表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企业为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扩大企业资金供应规模;智能家居设备企业采用与外企合作的方式,打开国外市场“走出去”;智能医疗设备与医保等领域进一步融合,发展速度快;智能车载设备助力传统汽车企业向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转型;工业级智能硬件与生产活动更深入结合,有利于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
市场规模预测
中国智能硬件市场正向成熟阶段迈进,市场格局初步成型,正迎来历史性机遇。目前,我国智能硬件产业正进入逐步成长规模扩张的黄金时期,我国移动互联网广阔市场的独特优势,为智能硬件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2016年我国智能硬件市场规模达到1039.8亿元,2017年达到2351.3亿元,同比增长126.1%。
随着我国智能硬件产业不断成熟,各产品终端呈现不同特点。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设备比重趋于平稳,表明其市场越发成熟;智能车载设备、工业级智能硬件比重逐年上升,表明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价值进一步彰显;而智能医疗设备和其他智能硬件产品市场情况处于波动状态,表明目前该细分领域市场情况不明朗,发展前景有待进一步观察。
赛道选择建议
1.智能硬件网络层接入、通讯协议和终端层智能车载设备居于投资热门领域。
2.智能家居设备技术已经基本成熟,资本进入应考虑市场容量情况,避免饱和市场低价竞争。
3.机械硬件、功能模块、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医疗设备、工业级智能硬件的技术成熟度在未来5~10年内将进入爆发期,资本可考虑进入。
资本市场动向
智能硬件领域投融资案例数平稳增加。从近三年的投融资案例数量来看,智能硬件呈现平稳发展态势。从细分领域来看,智能家居设备、智能车载设备和智能可穿戴设备比重较高,具有较大投资机会。智能医疗设备、工业级智能硬件和其他领域比重较小,需要突破性技术和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引领新一轮资本热潮。
投融资金额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从近几年的投融资案例金额来看,基本上呈现出逐年上涨趋势,但增长速度较为平缓。从细分领域来看,投融资金额集中在智能家居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车载设备领域,智能医疗设备和工业级智能硬件投融资金额相对较少,与投融资笔数情况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智能硬件融资轮次平稳过渡。从2016年到2018年,智能硬件企业融资轮次平稳增加。A轮及以后投资从2016年的36笔提升至2018年的73笔,表明智能硬件企业在资本领域获得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天使轮和Pre-A轮增长较慢,新企业进入不足,促进产业发展作用有限。
广东、北京和上海为投融资主要区域。从近几年的投融资发生区域来看,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重庆和四川的投融资案例数量较为靠前。
广东省依托深圳市雄厚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在智能硬件的基础层和终端层居于领先位置。
北京、上海科研实力及市场份额较高,属于传统优势地区。浙江、江苏等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基础较好,加上与国外先进企业联系紧密,也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重庆和四川等西南地区则凭借其良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环境,在智能硬件附加值层具备一定的竞争实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359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