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技术助力安徽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的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传统小农无可比拟的优势。在“互联网+”背景下,本文调研了安徽省宿州市家庭农场产业链发展情况,发现安徽家庭农场存在互联网技术缺乏、产业链短、深加工水平低、销售形式单一等问题。本文通过结合美国和上海家庭农场既有经验,研究互联网技术在家庭农场产业链应用的理论机制,再根据安徽实际情况,分别在产前、产中和产后提出互联网技术在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    “互联网+”;家庭农场;产业链;理论机制;对策;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    F3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6-0262-04
  Abstract    As the main body of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family farms have the unparalleled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farmers.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development of family farm chain in Suzhou city of Anhui Province,and found that there were many problems in Anhui family farms,such as lack of Internet technology,short industrial chain,low level of deep processing and single sales form.Based on the existing experience of American and Shanghai family farms,this paper studied the theoretical mechanism of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technology in family farm industrial chain.Then,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Anhui Province,it put forward the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extension of Internet technology in family farm industrial chain before,during and after childbirth,respectively.
  Key words    "Internet +";family farm;industrial chain;theoretical mechanism;countermeasures;Anhui Province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问题上提出要“扶持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精深加工、现代营销,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实施乡村振兴”目标,要求“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从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可以看出,家庭农场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在“互联网+”战略的深入推进下,互联网技术与家庭农场产业链的结合将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传统小农由于信息闭塞和生产技术落后,存在产业链分割、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生产与市场无法有效对接等问题。家庭农场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运用科学技术的特征,能有效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即令产业链进入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延伸则进入到市场拓展环节。互联网技术利用大数据,能为农业产业链提供精确、快捷、科学的全方位信息服务,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传统小农向现代农业的过渡,也是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因此,如何借助互联网促进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家庭农场长久发展中的助推作用,成为政府和农民高度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以宿州家庭农场为例,分析宿州家庭农场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再通过借鉴上海金山、美国家庭农场经验,研究互联网与家庭农场产业链在理论上结合的途径,研究互联网技术助力安徽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的对策,为安徽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提供有益指导。
  1    宿州市家庭农场产业链现状分析
  宿州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是全国重要的粮食、肉蛋、蔬菜、水果供应基地和农产品集散中心,有“果海粮仓”之称。宿州市以埇桥国家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和宿州市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为载体,围绕粮食、果蔬、畜牧、林木四大主导产业,培育包括家庭农场在内的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初步形成以砀山水果加工、萧县粮食加工、埇桥泗县木材加工、灵璧畜禽养殖加工为龙头的加工集群。
  1.1    碭山县红卫家庭农场模式分析
  砀山县拥有我国最大规模的连片果园产区,以发达的水果种植业为主导产业,除了以砀山梨作为最主要的生产品种外,还种植大樱桃、石榴等高档水果。砀山红卫家庭农场由砀山红卫果蔬合作社发展而来,采取农家乐的经营方式,产品以大樱桃、猕猴桃为主。2014年,合作社同意流转士地120 hm2,用于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内规划22家家庭农场,每个家庭农场5.3~6.7 hm2,合作社与家庭农场中建立一种新的利益联结机制,合作社负责全部投资,基地规划、技术服务、产品销售、租金和其他支出全部由合作社投资;家庭农场负责平常生产劳动,季节性雇工。产品销售时,合作杜得到产品收益53%,家庭农场得到产品收益的47%。红卫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如表1所示。   1.2    宿州家庭农场产业链存在的问题
  1.2.1    融资成本高,经营风险大。2013年7月,中国农业银行出台了《中国农业银行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贷款管理办法(试行)》,提升了家庭农场贷款额度。2016年以来,央行一直对农村金融机构实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以支持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项目。但是,家庭农场和资金供给方缺乏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农业作为弱质产业,一方面,极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造成生产收益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农产品市场有大量买者和卖者,产品同质化,近似于完全竞争市场,农户在市场上作为价格接受者面临较高的市场风险,因而金融机构为其供给资金的主动性不强。
  1.2.2    互联网人才缺乏,农户缺乏相应的网络技术。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拥有良好互联网技术的人才选择去大城市发展,留在当地的农户文化水平较低,不会用电脑或网络操作水平停留在简单的收发信息,缺乏农业现代化需要的网络技术,如家庭农场网页的设计与维护、大数据搜索等。
  1.2.3    成本收益不对称且生产具有特殊性。砀山的水果生产为低收益农业,农业附加值低、利润低,而信息化运用中所需要的设备投入成本相对过高。砀山家庭农场的水果种植及采摘基本上都是采取人工操作的方式,雇佣大批工人集中进行农药喷洒及水果采摘、装袋。原因如下:一是砀山家庭农场的部分果树形态不适合机械化操作;二是由于特定的技术要求,水果剪摘的方式和装袋方法都有讲究,必须采用人工方式;三是砀山闲置劳动力富余、劳动力成本低,水果成熟季雇佣大量人员可满足劳动力工作需求,这早已成为当地农户的生产习惯。
  1.2.4    销售渠道单一,电商销售情况不乐观。虽然砀山县以“电商县”作为自己的建设品牌,宣传电商的应用,红卫家庭农场也与京东、天猫盒马鲜生、厦门来三斤、湖南友阿微店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然而据农户反映,销售方式依然以卖给水果批发商为主,通过电商销售的数量不足总销售量的10%,原因主要在于网络营销手段落后。网络营销相较于传统的线下营销方式,面临着更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对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知识有全面的认识和熟练的运用。同时,网络营销手段又在不断地更新,时效性强,市场环境瞬息万变,需要时刻关注市场动向,及时调整营销方式,否则将很快面临市场的淘汰。
  2    互联网技术与家庭农场产业链结合的理论机制分析
  产业链的延伸主要表现为延伸产业链长度的纵向延伸和扩大产业链宽度的横向延伸。前者主要指尽可能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比重,实现价值增值;后者主要指提高综合利用水平,扩展产业环节和产品功能。
  家庭农场产业链是以家庭农场为核心、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由农产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组成的一种新型农业产业化链条[1]。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包括涵盖上游和下游的多个产业环节,各环节之间相互制约依存,共同构成一个技术平台[2]。家庭农场处在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受到前后向链条的双重影响,要想家庭农场的发展更具竞争力,必须考虑链条前后的延伸[3]。现阶段出现较多的新型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模式主要有“家庭农场+网络营销”产业链经营模式、“家庭农场+连锁超市”模式、“家庭农场+产业化龙头企业”模式、“种养型家庭农场+农业产销企业”模式[1]。由于当前农业产业链上各主体信息不对称,产业链各主体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流通渠道,一、二、三产业未能实现深度融合,产业链上各主体只从个体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进行分散决策,产业链整体收益达不到最优,难以适应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需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推进,互联网技术与农业深入融合,能促进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加速农村二、三产业融合[4];建设“互联网+专业服务”的相关平台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信息公开透明。所以,在新时代“互联网+农业”的政策背景下,家庭农场要想实现转型,利用互联网技术延伸产业链是最佳的选择。
  2.1    产前:农资购買、技术研发
  家庭农场可以通过专门的网上农资交易平台与生产资料供应商(饲料企业、种子公司等)取得联系。以前,由于生产资料供应商与家庭农场相互独立,造成了信息不对称与不必要的交易费用,而通过互联网平台,引入大量生产资料的买者和卖者,利用网上公开的地理位置信息和生产资料价格品质信息,买卖双方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生产资料,可以有效压缩中间环节,促进信息的透明化,降低交易费用。此外,这条产业链可以继续向上延伸至科技成果研发机构,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及时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可以使家庭农场主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因时而变,走在市场的前沿。
  2006年,上海市实施“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千村通工程”,建设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每个服务站配备固定办公场所、一套信息设备及一名信息员,形成了一套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建设镇、区两级“千村通”工程服务点,形成了由村至镇,由镇到村的三级服务体系。“千村通”工程成功拓展了信息服务渠道,借助“农民一点通”功能,第一产业从业者和村民可以轻松地接入互联网,获取各式信息。“农民一点通”功能作为“千村通”工程的信息载体,整合了诸多功能,从起初的信息查询功能向多方互动功能拓展,实现了远程连线视频专家诊断、涉农补贴资金政策、统计数据公示、农村三农资金查询、土壤质量管理、在线向农业专家咨询农业生产问题等功能,充分发挥了互联网在信息查询和传播上的优势,减少了农民的信息查询成本,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发展[5]。
  在农业融资方面,可以借鉴美国模式,发挥互联网金融的优势,特别是互联网可以众筹的特点,建立起农业项目众筹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农业创业者可以发布自己的项目信息,申请通过股权众筹的方式进行融资。投资者则在这个平台上浏览并筛选自己心仪的项目进行投资。为了促进该平台的良好运行和维护,以市场化的方式来建立是最好的选择,创建该平台的公司可对投资者收取一定的交易手续费,但同时政府必须加强监管。   2.2    产中:农情监控与实时分析
  互联网技术通过研发软件,结合“3S”技术,可以获得详细的农业信息,如农场降雨量、日照气温记录、热量积累等自然信息,农场主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查看分析图表,实时了解农场土地的土壤结构、生长进度、灌溉施肥、农作日志及病虫害情况,进行收成预测、盈利预估和库存管理。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美国的“精准农业”,即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在农业生产中与之相关的几乎所有可控因素进行实时监测,通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产量差异,制订高针对性方案,给农民们提出切实可行的农业生产建议。
  互联网技术还在整体农业市场信息获取中发挥作用。例如,美国家庭农场拥有的电脑与其他信息中心联网,可获得该信息中心分享的农业市场信息;当一个美国家庭农场与当地州立大学农学院联网后,即可获得该农学院掌握的市场信息,农学院会结合当前市场需求和农场生产情况,帮助农场主分析、利用信息,但是最终的生产方案则依旧由农场主制订。这种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高效信息化服务为家庭农场的生产规模、生产产品等提供了大量信息支持和决策帮助。
  2.3    产后:农产品销售、深加工
  农产品销售是农业生产的最终环节和目的,当前我国的农产品流通模式还比较传统,主要有4种类型即生产者主导、零售商主导、批发市场主导和龙头企业主导。这4种不同的流通渠道呈现出明显的结构不对称性和分配权力不平衡性,渠道权利逐渐向龙头企业、大型零售商和大规模批发商倾斜,形成了一定的垄断趋势,不仅使农户丧失了利益分配的话语权,也使消费者被动参与到农产品销售当中,流通模式两端的农户和消费者利益都得不到保障[6]。而农村电子商务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压缩了中间环节,减少了农产品的流通成本并且提升了规模效应。如随着上海金山黄桃登上天猫超市,上海市居民可以直接在天猫超市下单,以市场价1/5的价格购买到新鲜的金山黄桃,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
  另外,互联网技术也解决了农产品作为时鲜产品对销售快速性和稳定性的依赖,以销售的扩大带动家庭农场规模化生产。美国的社区支持农业(CSA)经营模式,通过一个农场主与消费者相互信任的平台,建立起一个当地的食品销售体系,农场主和消费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一般来说,小型的家庭农场更依赖于CSA经营模式,因为这是重要的直销通道,而这些小型农场为了降低风险,一般会选择与其他农场合作,以规避例如自然灾害或者收成不好时带来的农产品短缺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小型家庭农场走向合作化、规模化[7]。
  农产品深加工上,可采取“政府+企业+家庭农场”模式。上海市金山区由政府牵头建设了一批综合农产品就地深加工工厂,帮助金山区农产品直接打入市场,同时积极帮助广大农民,自产自销,优质的农产品不再适用批发价走量的模式销售,而是有了包装和品牌,将更多利润从蔬果批发商手中转移到农业生产者手中,极大地提升了农民收入,增强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3    推进互联网技术在安徽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上的应用对策
  产业链延伸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逐级向前的过程。各环节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因果关系,完善、发达的产业链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提前规划布局、层层推进。结合安徽省当前的实际情况,借助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有的发展经验,提出符合安徽实际情况的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建议。
  3.1    产前
  3.1.1    设信息员,开展互联网技术培训。针对技术培训政策落实不到位,可以借鉴上海千村通工程经验,各地政府专门设立信息员一职,招聘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才,对信息员进行集中农业互联网知识教授,再由各地信息员专门负责对当地农户进行农业互联网知识宣传与技术培训,并定期开展信息员教学成果汇报交流,以保证互联网技术培训精准到位。
  3.1.2    设立网上农资交易平台。该平台整合农资销售和服务两项功能,通过线下招商和远程邀约等方式,吸引农资供应商入驻并提供线上交易服务。通过该平台,一方面使农资供应商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农资产品类型、品质、价格等方面的市场需求情况,进而完善其产品布局;另一方面使农户可通过开放式的交易平台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产品,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还可以快速搜寻新品种,拓宽生产范围,寻找新商机。
  3.1.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政府应对运营商提供资金支持,提高家庭农场宽带覆盖率,根据农村的市场选择合适的宽带接入技术,同时整合优化现有的网络资源。另一方面,应加强农村的物流建设[8-9]。由于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的投资大、周期长,普通物流企业难以承担,应由政府引导建设,对农村的运输,仓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从资金投入、政策支持方面完善道路建设,为农村电商企业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加强农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从而为农产品销售提供更好的平台。
  3.2    产中
  加大资金投入,共享农机设备。考虑到现阶段家庭农场规模小且收益不稳定、农机设备成本相对较大的现状,可以镇或村为单位,政府投入资金,建设农机租赁中心,同时建立一个互联网农机租赁平台,农民通过平台发布对于农机的需求信息,平台通过数据匹配,推荐合理的农机租赁分配调度方案。平台通过装载的GPS设备实时获取农机位置信息和作业情况,对农机服务进行实时监测和优化调度,实现农机的合理分配。
  3.3    产后
  3.3.1    創新农产品预售模式。由于水果等农产品具有保鲜期短、季节性价格波动大的特点,可以结合互联网营销技术的培训,实行农产品网上预售。一方面,对消费者来说,可以提早选择农产品,并锁定满意的价格进行购买;另一方面,对农户来说,预售可以激发消费者的购物欲望,还可以提前知晓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产规模,并能够提前准备好网销的农产品、包装、快递单等,以便以最快的速度将农产品寄送到顾客手上。预售锁定价格也能减少价格波动对农户造成的生产经营风险。
  3.3.2    建立龙头企业,进行农产品深加工。政府通过政策优惠、资金支持等方式扶植培养一批龙头企业,使龙头企业专业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利用互联网精准、快捷地搜寻初级农产品来源,由点至面逐步建设本地农产品深加工体系。
  3.3.3    发展“互联网+休闲观光”。凭借互联网传播快、受众广的优势,进一步发展农家乐。如今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娱乐通讯工具,人们更习惯于手机端浏览信息。所以,可以以县为单位开发专门介绍宿州县各个家庭农场的公众号,以此吸引更多的游客。
  4    参考文献
  [1] 伍开群.家庭农场的理论分析[J].经济纵横,2013(6):65-69.
  [2] 何劲,祁春节.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模式、形成机理及制度效率[J].经济体制改革,2018(2):78-84.
  [3] 王凯,颜加勇.中国农业产业链的组织形式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4(11):28-32.
  [4] 胡威,谢云.代际差异视角下家庭农场主农业产业链延伸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6,55(12):3256-3260.
  [5] 唐润,关雪妍,于荣.“互联网+农业”产业链协同平台建设[J].中国科技论坛,2018(9):121-127.
  [6] 袁松梅.加快农业信息服务 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J].中国农业信息,2012(6):35-37.
  [7] 李国英.“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现代农业产业链及商业模式解构[J].农村经济,2015(9):29-33.
  [8] 周淑甄,王树进.美国家庭农场CSA经营模式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4,20(7):34-38.
  [9] 胡愈,许红莲,岳意定.我国现代农村物流建设发展的审视与构想[J].湖南社会科学,2007(1):78-8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935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