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前为了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问题,需培育且增强其创新的意识,以就业为契机,引领经济的发展。现阶段高等院校通过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针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研究数据表明:着眼于校园文化的角度,高等院校在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时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未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性作用,沒有实现文化的塑造功能,不能真正地陶冶大学生的情操。该文阐述了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情况,着眼于校园文化的角度,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校园文化 大学生 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6(a)-0202-02
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现状
1.1 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高等院校缺失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的专业化技能水平有待于提高、知识结构缺乏合理性,知识的数量少等;一些高等院校在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过程中,由辅导员等充当创新创业教师的角色,其专业性不强,仅仅管理学习,且针对学生传授有关就业方面的知识,不能充分地掌握其技能,普遍采取照本宣科等形式讲述知识点,教师缺失实践方面的经验,所以缺乏与学生共同分享相关案例的机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数量少,其掌握的实践经验以及业务技能不能使学生有关自主创业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
1.2 创业成本较高
在大学生的思想中,自主创业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过程,需要付出艰辛的汗水与劳作。在创业的过程中,常呈现出诸多不稳定的因素,致使大学生恐惧与忧虑承担创业不成功的风险,因此难以正确地对待有关创业方面的问题,并失去自主创业的勇气与决心。创业需支付大额资金,假如失败,其代价将是沉重的,现阶段我国缺失健全的社保体系,特别是在大学生创业的层面。
1.3 校园文化缺少社会化的创新元素
以校园文化的建设为契机,能够为大学生打造优质的创业环境,增强共创新的意识,使大学生更好地实现自主的创业,提高其创新水平。政府着眼于多个角度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加大扶持的力度,然而诸多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滞后的局面,致使其缺少创新型以及社会化的元素。目前传统教育模式已经根深蒂固,致使高职院校对灌输理论知识方面予以高度重视,校园文化脱离了实质上的社会环境,致使其无法与新时代的进程相契合。所举办的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形式是书本,缺乏高水平的文化活动,且重复建设的现象屡禁不止,导致校园文化活动缺失创新的元素及创新性思维,于是难以培育出学生的创新精神,也使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变得步履维艰。
2 校园文化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两者的关联
优化的环境能够使高职校院的学生基于某种程度增强知识储备且使其更具内涵,要使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具备积极的气氛,从而进一步地改进与优化学生在人格上的修养,使自身具备优雅的精神气质,并显著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国家朝着长远的方向努力与发展,要以创新为关键性因素,同时创新对于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意义。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培育人才的主体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与综合素质,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契机,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水平,增强创新的意识,协助大学生树立优化的创新理念,使高职院校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为切实提高人才的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目前大学生缺失自主创业的意识,缺少物质文化方面的基础。国家倡导“大众创业“理念,并对”万众创新”理念加以强调,针对全社会创新创业予以强有力的支持。
3 着眼于校园文化的角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策略
3.1 政策对顶层设计予以关注与指定
大学生创业密切地关联着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具备独立性特点,各机构之间要通过彼此协调来实现任务目标。要以国家的有关机构与制度为基础,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引领性作用,探究运作的机制或加大管理的力度,基于某种程度使学生创业教育的引领性作用得以强化,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为大学生打造优质的文化环境。
3.2 实现校园文化的教育宣传功能,针对学生创业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
在创业教育中,要畅通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同时将实践作为主要的阵地,实现课堂教学的主要功能,广泛地开展创业实践活动。高职院校采取策略建设师资团队,有效地设置创业课程,科学有效地论证与制定培育人才的方案,针对校园文化加大宣传与教育的力度,增加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学生以校园或社会为平台积累经验,同时要发挥专业教师的示范与指导作用,实现由经历至经验的转变。在高职院校教育中,要将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当作至关重要的环节,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以及综合素质,使其教育得以顺利正常地开展。高职院校既要“走出去”传播,同时也要“请进来”,为教师赋予对外沟通与外出学习的机会,参考其他高职院校的做法,借鉴优秀的经验,立足于学校的实际,以阅历为依托,为学生提供创业方面的指导。高职院校广泛地开展见习培训活动以及轮训活动,积极广泛地参与创业指导师的培训活动,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家,使其充当兼职教师的角色,分享创业的经验,畅通创业的多元化途径,广泛地开展报告会等讲座活动,使学生的视野得以开拓,并使其经验更加丰富,为其踏上社会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3.3 健全激励机制,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性作用,推动学生转变观念 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发扬人本主义精神,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在统筹的基础上协调,拓展与延伸内涵。为了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高职院校在校园中要深層次地挖掘创业的典范,使学生了解成功案例,使创业的自信心得以增强,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创业的内涵、创业的过程,使创业者得到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培育与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将产生深远的意义。高职院校可举办有关创业方面的事迹展,使大学生增强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打造创业光荣的环境,使学生更加认同创业本身,健全激励机制,培育与增强创业的意识。
3.4 发挥校园文化陶冶塑造功能,以活动创新带动学生思维创新
高职院校要打造优质的、利于创新创业的校园环境,使校内的资源得到充分整合且产生相应的合力,实现校园文化的陶冶性功能。加强文化建设是共青团重要的工作内容,因此要发挥其政治与组织以及宣传等方面的优势作用,围绕着创业这一核心,精心地设计创业类型的活动,同时开展丰富多彩以及多元化形式活动,诸如举办创业文化节、开展与创新有关的征文比赛活动,通过比赛推动练习以及对练习予以取而代之。利用学校的校报与广播站以及网络等宣传媒介,多维度且全方位地宣传与创业有关的事迹,发挥校园文化的陶冶性作用。高职院校要重视开展营销以及设计比赛活动、关注数学建模等问题,使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增强,能过比赛促进学生的学以致用。
3.5 发挥校园文化的辐射作用,健全社会支撑体系
政府与社会畅通宣传与支持创业的广阔渠道,循序渐进地冲破阻碍创业的禁锢,在全社会中打造支持创业的优质环境。高职院校发挥校园文化的辐射作用,营造“大宣传”的势头,与校外的报纸与广播台以及电视台等媒体加强联合,为学生的创业提供辅助。
4 结语
培育大学生创业的意识,使其提高创新能力,通过创业推动就业,使大学生就业方面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健全激励机制,支持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已成为高职院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履行的义务以及承担的责任。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招生的比例呈现出循序渐进提高的态势,持续推行延缓退休的政策,致使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我国推介“大众创业”方案且践行“万众创新”理念,将健全激励机制,对于大学生的自主创业予以强有力的支持,使就业的压力得到有效的缓解。?
参考文献
[1] 岳陈军,吴瑞英,吴芳杰,等.校园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J].考试周刊,2017(84):195-19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553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