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田径训练特点及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谭永昌
摘 要:近年来,市场经济体制变革下,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对身心健康方面的需求越发强烈,这也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体育教育活动的组织开展势在必行。田径训练作为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项目,在强化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亦有利于其精神品质的培养,对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目标有着重要价值。该文基于对大学生田径训练现状及其特点的概述分析,就其相关践行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校 田径训练 现状 特点 策略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8(c)-0203-02
缘于田径运动特殊的优势功能表现,得到了高校及师生的高度重视,并组织开展了系列训练活动,在全面发展学生身心健康方面发挥了巨大价值。事实上,随着我国多元化的社会形势,大学生田径训练课程亦是不断创新变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实践中,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亦表现出了严重的表层化现象,对其本质特性的认知不足,影响了系列活动的有效组织,相关方面的课题研究备受关注和热议。
1 大学生田径训练现状
在现代高等教育课程结构中,田径运动因其独特的优势特点表现,得到了各类高校的重视,并组织开展了系列训练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客观维度上讲,受多重因素影响,现阶段的大学生田径训练仍旧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发展层次,亟待进一步优化与完善。具体而言,很多高校田径训练项目设计单一性、滞后性问题突出,未有与社会潮流、学生需求关联在一起,过度突出理论知识灌输,长此以往滋生了学生排斥心理,训练中的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有运动损伤的风险。同时,当代大学生處在一个科技迅速发展并且社会复杂的时代,面临着多重压力,包括学习压力、生活压力以及就业压力等,心理健康状况不佳,是高等教育必须要解决的重点议题。然而,多数情况下的大学生田径训练,更偏重于运动素质训练亦或技术素养训练,忽视了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参训兴趣,持久力表现不足。某种维度上讲,田径训练本身对大学生有着较高的心理素质要求,只有在强大的抗压能力下,通过坚持不懈的精神指引,才能获得佳绩。
2 大学生田径训练特点
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大学生田径训练对其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显著功效,其本身负载着丰厚的精神文化,并且展现出了多样化特点,具体相关表述如下,以更好地指导系列活动组织开展,最终实现预期目标。
2.1 心理特征
大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一代,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本身承担着众多责任,同时亦面临着多重挑战。相较于中、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阅历不断丰富,其思想及文化底蕴亦随之日益深厚,对田径训练价值的认知深化,并依托较为强大的心理素质坚持训练,从而取得一定成果。田径作为一项特殊的体育项目,在日常训练中,要求大学生积极应对高强度训练带来的种种心理反应,并善于自主舒缓压力,以健康的心态参加活动,如此才能发挥最佳水平。因此,大学生田径训练有着较高的心理素质要求。与此同时,大学生处于在校学习的最后阶段,未来还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成熟的思想品质,使之更加注重田径训练与专业学习的协同发展,合理安排时间分配,如此既达到了强身健体、提升意志的目的,还有效缓解了紧张情绪或过大压力,进而更好地参与到专业学习中。
2.2 文化属性
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高标准、高要求,很多高校已然意识到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并历年来举办了多场运动会,其中田径作为重要的项目,相关训练活动开展至关重要。大学生田径训练亦是高校积极响应教育部阳光体育理念的重要表现,在进一步充实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营设了良好的氛围环境,使之获得愉悦的精神享受,并有利于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近年来,随着社会文明进步,田径体育的运动范畴不断延展,存在着多个具有不同特性的分支项目,如跳跃类、竞走类以及短跑跨栏等,每个专项运动都有着不同的训练要求和比赛规则,相关训练活动组织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大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积累,文化素养普遍较高,并且表现出了较强的理解能力,能够更好地吸收田径训练技巧知识,并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出创新创造,继而进一步提升训练效果。
2.3 依需安排
现代田径训练有着明显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会根据运动项目及学生的体能情况、体能潜力等差异化制定科学的实施计划。对于非体育专业学生而言,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以期积累自己在未来社会竞争中的优势,因而十分注重专业课学习。同时,由于田径项目多样化的运动价值,亦是大学生学习的重点,常常选择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大学生较为宽松、自由的课业构成,亦为之兼顾专业学习与田径训练提供了利好条件。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田径训练所包含的项目种类多样,加之大学生个性化选择,因而时间安排上存有一定困难。为此,常规情况下,高校规定田径运动员的周训练时间为9h,并可在特殊情况下自行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大学生成长需求。如,身体素质突出的学生可适度增加训练强度,而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则需依照循序渐进原则,合理减缓训练速度。
2.4 合理选才
科学选才是反射大学生田径训练成果的重要一环。现代田径运动远非传统意义上的跑、跳,而是附着上了一定的技术性、竞技性,是一个全新的体能训练领域,其重要性已然得到体育界的广泛认可。某种维度上讲,田径运动对人体机能的综合体现提出了要求,包括体力、速度、肌肉力量以及生理机能等,并且其还有较高的心理素质要求,因此并非所有人都可以坚持到底,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适应该类训练,从而滋生出了负面情绪,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田径训练成果。为此,高校要严格恪守训练考核程序,选择身体素质优秀,并且兴趣浓厚的学生进行更高层别的强化训练,而对于一般学生则区别对待,以维持他们的参与情绪及能动力。但事实上,很多高校的选才标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适合田径训练但文化分数偏低的学生却未有机会参与高等教育,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田径运动员的整体质量。 3 大学生田径训练策略
如上分析所述,田径训练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同时关注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科学的方法策略,能够对大学生田径训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大学生田径训练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3.1 丰富学识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田径运动的认知并不全面,并形成了固定形象思维,重视程度不足,直接影响了相关训练活动的开展,持续性、能动性欠缺。尤其是现代精神文明视角下,体育项目种类越发丰富,人们的文娱活动倾向亦是发生了巨大变化,有着悠久历史传承的田径运动日渐被遗忘在角落,泯灭在时代的碎片中。据可靠调研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对田径训练的热情日益衰减。事实上,田径运动本身有着优于其他体育运动的特点,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价值无可替代,因此,高校应力担社会发展责任,普及田径运动相关知识,包括价值、精神、文化、技术等,有效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并使之从中受益。除此之外,高校还需重视大学生田径训练的现代化变革,逐步扩大其发展空间,有机地与其他运动关联在一起,如攀岩、野外生存等,创设良好的运动场景,激发学生们的参与能动性。
3.2 激励法则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經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唯有在浓厚的兴趣支持下,大学生田径训练才能更加持久,强大的内部驱动力是其坚持训练的根本。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田径训练效果,高校应建立科学、完善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主观能动力,使之在活动中超常发挥,如此亦可实现对大学生潜力的深度挖掘。具体而言,在大学生田径训练中,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们的参训表现,有机地将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客观评述学生行为,善于发现他们的每次进步,并充分运用附有鼓励性色彩的语言予以激励,提高他们的神经兴奋性,使之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训练活动中。同时,在学生各方面情绪很高的情况下,亦可向其灌输训练动机,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为学生训练指明方向,并设置一定的奖励机制,给予完成规定任务并且表现优异的学生适度奖励,以激励他们坚持下去。
3.3 提升素质
如上分析所述,大学生田径训练亦是一场严峻的心理素质考验历程,所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多,加之训练项目的丰富多样化,要求参训大学生必要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在具体的大学生田径训练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参训学生的行为动态表现,并善于解析他们的心理活动情况,做好相关记录工作制成档案,以便于后期针对性地予以指导或帮助。尤其对于心理状态消极的大学生予以重点关注,除了训练中的鼓励之外,还可从他们的生活入手,加强彼此间的互动交际,通过自己的专业所长帮助其解决学习问题。同时,必要时教师还需注重心理辅导在大学生田径训练中的渗入,教会他们舒缓心理压力的方式方法,树立其正确的三观认知及高度的精神品质,确保田径训练持续开展。除此之外,田径训练对大学生的专项素质和身体素质还有一定要求,在训练组织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训练目标及计划,在循序渐进的原则导向下,提升学生的专业性、协调性以及耐力、毅力等。
4 结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田径训练作为高等体育教育重要科目,其组织开展有着非凡的价值意义,在实践中,应深度了解其特点特性,包括心理特征、文化属性、依需安排、合理选才等,结合实际情况,有效组织活动,重视学生身心素质的双向发展,并不断充实其中学识构成,充分利用激励法则,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持久性。笔者希望学术界大家持续关注此课题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全方位解析大学生田径训练特点,善于发现实践中的不足,进而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有效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1] 畅鹏.普通高校田径训练的特点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5):20-21.
[2] 王有凤.试论激励理论在大学生田径运动训练中的应用[J].田径,2018(3):35-36.
[3] 楼静,常凯静.大学田径训练的特点与方法[J].运动,2016(9):96,101.
[4] 殷建武.谈论大学田径训练的特点与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6(9):225-226.
[5] 于顺来.浅论大学生田径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J].生物技术世界,2015(2):1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402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