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乌桕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本文分析了乌桕丰产栽培技术推广示范的目的和意义,总结了其技术要点,介绍了乌桕栽培技术示范推广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为其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乌桕;栽培技术;推广示范
  中图分类号    S792.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8-0108-02                                                                                     開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乌桕(Sapium sebiferum(L.)Roxb.)为大戟科落叶乔木,集观赏、材用和油用为一身的多用途乡土树种。乌桕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种子外被之蜡质称为“桕蜡”,可提制“皮油”,供制高级香皂、蜡纸、蜡烛等;种仁榨取的油称“桕油”或“青油”,供油漆、油墨等用;假种皮为制蜡烛和肥皂的原料;其枝干也是优良木材,经济价值极高。除此之外,它还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树冠整齐,叶形秀丽,秋叶红艳夺目,冬季果实累累。乌桕主根发达,抗风力强,生长速度中等偏快,寿命较长,在良好的立地条件下可生长100年以上。乌桕能抗火烧,并对SO2及HCl抗性强,适宜于河滩、山地、渠岸和“四旁”绿化,也可作为新农村建设“三化 一片林”的造林树种[1]。作为安徽的乡土树种之一,乌桕适应性较强,在干旱及水湿地区均可种植,可作行道树,栽植于道路景观带,也可栽植于广场、公园、庭院中,或成片栽植于景区、森林公园中。
  随着宣州市园林绿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乌桕以其较高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同时也成为肥西县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首选树种之一。因此,肥西县大量种植乌桕,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而且还能增加群众经济收入,是农村调整产业结构、农民创汇增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之路。作为林业与园林行业的工作者,必须对乌桕栽培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推广应用成熟的乌桕栽培技术,使肥西县广大农民掌握乌桕栽培技术。
  1    乌桕栽培技术推广示范的目的和意义
  1.1    目的
  乌桕因其观赏、油用、材用的丰富价值为人们所熟知,但是对乌桕的造林技术研究及了解较少,对于乌桕林质量提升尚存在一定的空间,由此导致乌桕规模化生产以及在安徽省的推广受到限制。
  自2010年开始,通过多年对乌桕天然林和人工林的探索研究,对比分析了其观赏期、结实性状及稳定性,定向选择出了乌桕的优良品种,同时于2012年进行人工造林,并从合理密植、抚育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加快提升乌桕林的质量,对于乌桕树种的栽培模式、造林抚育相关技术以及乌桕林质量提升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改进。目前,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适宜于安徽各地区乌桕栽培、造林的高产高效技术与模式。
  1.2    意义
  由于安徽省肥西县乌桕资源丰富,示范与推广乌桕栽培技术研究及其应用,不仅不造成水土流失,还能提高肥西县森林覆盖率、提升林分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且项目实施会直接带动周边劳动力就业,增加资困户收入,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2    乌桕栽培技术示范推广
  2.1    造林地选择
  乌桕喜光、喜温暖气候及深厚肥沃的土壤,较耐旱,抗风性较强,能耐间歇性水淹;对土壤适应范围较广,可在砂壤、黏壤、砾质壤土、酸性土、钙质土及含盐<0.25%的盐碱地生长。山地造林应选择海拔<800 m、坡度≤35°、士层深厚肥沃的阳坡进行集约化管理。
  2.2    整地栽植
  造林前1个季度开始整地,按株行距3 m×4 m挖定植穴(长、宽、深均为80 cm),表土和心土分别堆放,待穴施有机肥10 kg后回填表土。
  栽植时最好带土球移植,随起苗随包装,及时运输、栽植。栽植前修根,栽植时苗木要扶正,保持根系舒展,踏实穴土。栽植深度应超过原地径处3~5 cm。栽后修好树盘,浇足定根水,待水渗后用塑料薄膜覆盖树盘。
  2.3    复合经营
  肥西县种植乡土树种乌桕的同时,并引入中药材芍药,提高了生物多样性,改善了森林生态系统,保证复合生态系统的稳定,为害虫天敌和有益生物提供原生栖息地。在示范推广乌桕套种栽培技术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合理密植,因为乌桕、药用芍药均为喜光植物,若密度过大,桕籽产量和林地经营均呈下降趋势;若密度太小时,林内光照不足,严重影响乌桕结果,套种芍药也会生长不良,甚至无法生存。因此,乌桕种植密度以3 m×4 m为宜,每隔一行按0.4 m×1.0 m的株行距,在其株行间插入1行芍药。乌桕人工林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使乌桕在幼苗时期因植株生长的趋光性长势较快,保证其足够的生长空间以及结实质量。在节约土地资源的同时,也满足乌桕良好生长的需求[2]。
  2.4    抚育管理   为提升乌桕林质量,充分发挥绿化树种的美化作用,首先要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然后要加强造林后期的抚育管理。①凡保存率>85%的乌桕林地,自造林后必须进行连续3年的抚育。造林后每年要进行1次扩盘施肥,除草2~3次;冬季结合深挖施有机肥,春季在春梢萌发前施速效肥,7月以后施磷钾肥;同时,7月也是果实的肥大生长期,应进行除草、松土,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证果实对水分的需要。②保存率<85%的乌桕林地,实施抚育管理的同时,及时予以补植[3]。乌桕树的抗病性强,病害较少,但是虫害较多,主要有刺蛾、大蓑蛾等,要及时防治,可用人工摘除、结合剪枝的方法除治。
  3    乌桕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效益
  3.1    经济效益
  乌桕是我国亚热带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种子既含油又含脂。一般来说,乌桕蜡皮、种仁、种壳分别占全部籽质量的36%、30%、34%,10 kg机料可榨取柏脂23~25 kg、梓油16~18 kg,得到皮饼8~9 kg、胎饼10~11 kg。基地推广乌桕林达20 hm2,种子平均年产量能达到4 000 kg。乌桕籽产量可达3 t/hm2以上,产出油脂1.3 t,单位面积油脂产量高于油茶、油桐,也高于号称“油王”的油棕。乌桕与芍药等中草药的套作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能提高乌桕籽的产量和产值[4]。每年生态观光的经济效益达到8万元,乌桕出售苗木实现效益至少80万元。芍药等中药材每年创造效益至少35万元。
  3.2    生态效益
  通过对乌桕的栽培推广,既增加了现有的林地面积,也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在成林之后对降水有较强的吸收和渗透作用,较密的树冠对降水也有一定的截流作用,还可以保护士壤,避免水士流失。另外,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改良当地的林业结构。芍药等中草药与乌桕套种等复合栽培措施,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促进营养物质的循环、提高土壤微生物,恢复和提高了乌桕林地的生产能力,从而发挥了乌桕的最大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复合型生产经营方式。
  3.3    社会效益
  在造林技术等方面所形成的技术体系,有利于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收入和国家财政来源,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增长。项目实施的同时可提供就业机会。项目建设和经营期间,每年需2 000多个工(日)从事栽培、管理、果摘等劳务,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可以有效解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乌桕栽培技术较为简单,推广便捷,广大农民很容易掌握,是肥西县发展特色乡土树种、进行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社会效益非常明显。
  4    参考文献
  [1] 蔡金峰.淹水胁迫对乌桕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8.
  [2] 郑中华.上海绿化树种固碳耗水特性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1.
  [3] 張彪.福建生物柴油树种筛选与良种选育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1.
  [4] 王瑗.涝渍对三个树种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436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