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地方性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提升的决定性因素,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高校的重要工作。目前看来,一些地方性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还存在着自信心不足、创新创业师资力量薄弱、创新教育平台缺乏等问题,分析现状,提出地方性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地方性高校  大学生  创新创业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1(a)-0215-02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国务院在2015年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培养质量,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各高校已经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大学生是知识密集、创业条件优越的群体,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关系到我国自主创新战略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如何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
  1  地方性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创新创业意识缺乏
  传统的就业观对我国大学生择业有着较大的影响,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大学毕业后能找到稳定的工作,首选稳定的公务员、事业单位或大中型企业就业,对于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基本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和理解,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热情。刚毕业的大学生一般都是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对创新创业的意义、过程、目标认识不足,部分学生自信心不强,一般会认为创业是遥远、很难的事情,获得创业的帮助和引导的机会也不多或虽有机会而不够重视,有的大学生虽有一定创业尝试,由于遇到资金、人脉、综合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困难,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和支持,使得创新创业的实践难以坚持下去,从而导致大学生对创新创业兴趣缺乏。
  1.2 缺乏具备创新创业精神和素质的师资
  目前地方性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困难很多,缺乏足够的具备创新创业精神和素质的师资是一个突出问题。教师是教育活动的核心,教师具备了创新创业精神和素质,才能够极大地教育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然而在地方性高校,许多教师教育观念不能适应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氛围,习惯于灌输式教学。有的教师虽然也能够积极地适应创新创业教学思想,由于自身缺乏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科研课题,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也难以有效地开展好创新创业教育。
  1.3 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建设亟待加强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出创新创业能力,这就需要社会、企业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平台,而企业都是看重效益、看重盈利、看重是否能为企业解决实际的技术问题,对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持怀疑态度,从而对人才培养工作积极性不高,有的企业虽然也为高校学生提供部分实习实训机会,但仅限于参观体验,也不能给学生深度参与企业技术管理的机会,因此,地方高校在利用企业资源、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探析
  2.1 树立自信,根据各自学校的特点,构建适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对于地方性高校的大学生来说,往往会存在一种误解,认为创新创业是高精尖大学的事,是那些掌握了最前沿知识和高新科学技术的大学生的事,自己掌握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很难进行创新创业,其实这是对创新创业的一种误解。
  对于高水平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学生来说,他们创新创业的目标是发展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将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综合性大学拥有完备的学科门类,人才济济,可以在法律、管理、金融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智力支持。因此,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该以培养国家层面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对于地方性普通本科高校,其重点任务是传授知识,为区域和地方经济建设输送实用型人才。因此,其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可放在积极引导学生在侧重应用型技术和服务型行业方面创新创业,紧跟市场需求,在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过程中找到创新创业的切入点。
  2.2 合理导向,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
  目前许多地方性高校在教师的考核中,往往更加重視科研,对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而对科研的考核一般也是注重考核论文、立项、获奖的数量和层次,而一些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实用技术,往往因为难以形成高层次论文而被忽视,这对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作为地方性应用型的高校,我们要研究调整对教师的评价方式,要把教师的精力引导到开展应用型科研方面来。要鼓励教师深入企业一线了解市场动态,了解该专业最前沿的发展和社会需求,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教师的科研方向贴近市场、贴近实际应用,才能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改变那种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传授一些陈旧的“书本知识”的状况。
  2.3 加强平台建设,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提升
  (1)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对于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业技能、创业精神的培养不可或缺。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首先应该重视和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应该加大投入建成高水平、综合性、实用性强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实验实训设备要与企业先进设备接轨,要超前于企业装备,让学生在学校就能接触到一流装备,学到先进的、领先于企业的技术,提升大学生的自信心,要配备创新意识强、科研水平高的导师,使大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创业意识、培养创新思维、锻炼创业技能、为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创新创业一线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让学生走向市场最前沿,了解最新市场动态,提升创新创业的素质和能力。学校要争取政策,要与企业加强沟通与合作,力争建立多层次、高质量的校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基地,要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企业处在市场最前沿,了解市场需求,高校拥有较强的智力资源,研发能力强,我们就要加强合作,由企业提出课题、需求,由高校教师带领学生攻关研发,既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为企业带来效益,又能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现双赢,使得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还可以让学生参与企业管理、参与企业经营,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运作、社会需求,为今后的创新创业打下基础,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
  3  结语
  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求高校多措并举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还需要政府、企业共同努力,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才能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创业素质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 吴丽丽.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创新[J].继续教育研究,2017(6):98-100.
  [2] 兰华.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6(15):79-81.
  [3] 王建,陈亭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8(4):110-1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893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