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问题逐渐突出。本文分析了我国林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以期为促进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林业管理;问题;改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人均森林面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落差较大,仅为世界平均水准的20%,并且每年森林总量还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究其原因,是因为近些年我国频繁发生的森林火灾和愈来愈烈的乱砍滥伐现象降低了森林资源的质量。针对此现象,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森林政策来支持造林,也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大面积人工造林,但是由于树种相对单一,抗逆性较差,使人工造林成活率越来越低,没有在源头上改善森林资源短缺等问题[1]。因此,对于林业管理部门来说,构建完善的管理方案、采取科学规范的指导方法来提升林业生态和经济效益刻不容缓。
1 我国林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森林资源质量较低
我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衡且总量匮乏,并且目前构建的林业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缺乏生态保护意识,某些地区乱砍滥伐现象连年递增,不但使木材流失严重,也破坏了生态资源环境。此外,我国天然森林资源不足,现阶段幼生森林资源中人工造林的比重接近25%,并且造林树种较单一,幼苗死亡率较高。
1.2 没有构建合理的林业产业结构
目前,我国林业管理产业结构过于粗放,经营标准化程度较低,并且林业周边企业的规模和实力都较低,无法以点带面,带动当地区域经济的稳步发展。在林业经营过程中,很多都是原材料加工,技术含量较低。由于没有构建合理的产业结构,降低了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急需创新生产模式,加强管理力度,以迎合外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趋势[3]。
1.3 林业体制存在滞后性
在我国林业经营工作中,普遍存在林业体制滞后性等缺陷,这种陈旧的林业体制无法跟上当前经济发展的步伐,也阻碍了林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我国当前林业管理中,经常存在政企不分等现象,模糊了内部职责和义务,影响了林业企业的自主经营;与此同时,政府对林业管理的政策扶持力度有待提升,也没有对林业管理和生态发展做出充分的关注,投放的资金与目前所需相背离,无法帮助周边企业创新和改革,降低了经济效益。
2 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对策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由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构成的。促进管理林业可持续发展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途径。因此,林业管理需要得到社会、企业和政府三方面的共同支持。
2.1 提升林业资源的质量
建议林业部门强化对森林资源的保障力度,借助现有法规政策为指导方针,顺应当地资源和经济发展现状,构建适合推动的管理方案,同时针对乱伐树木等行为进行惩治,提高违法成本,强化对违法者的约束,通过增强监管力度来保障现有的森林资源。针对人工造林幼苗死亡率较高等问题,可以派遣专家进行实地考察,核查死亡原因,针对性地完善造林技术,提高幼苗的抗逆性。与此同时,林业部门也可以结合药物和人工预防喷洒相融合等形式,从源头上防治病虫害,在提升幼苗成活率的基础上,提高森林的整体质量。
2.2 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促进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外部保障是优化产业结构,对产业结构的优化也可以提升经济效益。要以市场需求为主导,积极对内引进先进的人工林培育手段,同时也要改革产品生产模式和结构,加强新产品开发和研究力度,由传统低层次原料加工转变为高层次深加工的产品。当地也要加大发展林业第三产业的力度,比如可以开发林业旅游新型项目来增加附加值,结合目前产业优化等趋势,淘汰落后企业,培育新的领头企业,以点带面优化生产布局,完善林业产业架构,健全林业产业链[4]。
2.3 改革林业经济体制
改革林业经济体制也是提高林业现代化、实现可持续化的主要途径。在改革经济体制过程中,要顺应市场外部体制的需求,尽可能地符合林业整体行业的特点。建议政府机关构建促进林业发展的法规政策,融合社会效益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理念,对林业企业进行管理和指导;清晰地界定林业产权等问题,使林业资源在开发应用上更具市场化,實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要提高林业企业自主经营的能力,林业部门要顺应当代企业制度的内容,调整林业企业管理对策,构建完善的企业制度;政府也要适当加大对林业管理的扶持力度,营造外部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林业管理工作的发展[5]。
2.4 构建林业生态评价体系
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评价体系可以保障林业经济发展具备生态效益,此评估体系可以客观、合理地对生态效益进行评价,调节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在评估体系各个指标的建立上,也要求植物和生态环境专家提前对区域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森林质量进行调查取样,构建完善的评估机制,为林业管理科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5 完善防护制度,强化监督管理
林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是对管理防护制度做出完善。林政资源和林业保护两方面的内容共同构成了林业管理内容,林权、砍伐、林业经营是林政资源管理的内容。因此,若要强化林业管理力度,一是构建多层保护的管理体系,明确内部各管理人员的义务和权限,使其认知自身所承担的责任,强化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二是提高对森林资源的保障和管理力度,严格控制砍伐限额,并针对林业运输和管理等工作强化监控,严厉打击乱砍滥伐、非法占林等行为,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三是健全林业管理防护制度。基础职工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执行者,他们自身综合素质水准的高低都直接决定最终的管理工作效率。因此,建议林业管理部门构建管理防护机制,在其中明确各职工的权责,真正实现林业管理和监督相结合,建议与企业内部员工签订所属的维护协议,不定期地针对员工的维护和管理行为进行考核调查,适当地融合激励奖惩制度,不但可以调动工人工作积极性,也会提升工作质量。
3 结语
建议林业管理机构要认真分析目前经营和监管存在的不完善之处,在顺应林业资源特征和经营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管理对策。在完善产业结构、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构建评估机制以及改革林业经济体制等四大方面做出协调发展,更好地促进我国林业工作的可持续开展。
4 参考文献
[1] 张伟民.林业的生产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策略[J].南方农业,2018(5):65-66.
[2] 卢渊.生态文明下的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J].农家参谋,2018(9):87.
[3] 林香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策略[J].农家参谋,2018(17):97.
[4] 霍巍.印台区林业发展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5] 周显范.乡镇绿化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现代园艺,2018(24):13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526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