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文本翻译策略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邓荣娟

  摘 要 旅游文本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目前国内翻译质量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我们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改进措施。翻译行为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策略的选用,本文主要以“目的论”为指导举例分析翻译策略和技巧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的运用。
  关键词 旅游文本 目的论 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1.017
  Abstract The translation of tourist texts is a kind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t present, the quality of translation in China is uneven, which requires us to face the problems and solve them and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and improvement measure.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re decided by the purpose of the communication. Therefore, this paper, on basis of the guidance of the Skopostheorie, illustrates the concrete applic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skill enlightened by the Skopostheorie in translation of tourist texts.
  Keywords tourist texts; Skopostheorie; translation
  1 翻译“目的论”概述
  系统功能翻译理论是把语言的实际应用作为研究对象的一种系统理论,而翻译本质上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目的论”认为翻译活动不仅仅是将一种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转化成另一种语言的活动,而是人类行为当中一项有目的的交际活动。
  汉斯·弗米尔(Hans J.Vermeer)和撒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较早系统的提出翻译目的论,其观点也基本一致。他们认为翻译是人类交际活动的一种具体行动,译者必须根据译文在目的语文化背景下所要体现的功能和作用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策略,对译文进行转换和翻译。随后,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在目的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忠诚”原则,她认为译文以目的为取向,同时又要建立在“忠实”的基础上。 “目的论”认为翻译的目的是由目标文本和委托人所决定,因此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根据“目的原则”和“忠实原则”对译文功能进行合适的调整,不能随意的改变译文的内容。
  2 旅游文本翻译策略的选择
  旅游文本是一种实用型翻译,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注重信息传递同时又注重传递效果。根据“目的论”的“目的原则”,翻译旅游文本的最终目的是吸引游客,使其对旅游景点产生浓厚的兴趣。由此可见旅游翻译在语言表述上具有典型的“号召功能 (vocative function)”。旅游文本旨在为旅游者提供有用的旅游信息,并在某种程度上吸引他们购买一些旅游产品,这时就需要译者结合译入语文化背景为读者提供准确信息和有吸引力的翻译文本。通常文本的翻译可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如:增译法、省译法、改译法等。
  2.1 增译法(Amplification)
  增译法不是无中生有的随意增加,而是在某种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当源语文本对某些特定的文化或词语没有进行阐释或者表达的意思不完整时,翻译过程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合适的词汇如: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或文化背景内容。
  2.1.1 修辞性增译
  在翻译旅游宣传材料时,如果采用直译不能产生与原文相等的效果,这时译者可采用修辞性增译,即从修辞的角度,按译入语的行文习惯适当增补原文句子中省略的词、原文比较句中省略的部分或原文含蓄条件句中所省略的部分等,将源语言隐含的意义表达出来,从而达到与源语言文本一致的修辞效果,使之更贴近译文读者的欣赏习惯和阅读心理。如:
  “这真是一群强盗!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雷雨》)
  原譯:What a bunch of robbers! You're Ping——ping. Why did you beat my son?
  改译: You are hooligans, too! You are my——mighty free with your fist! What right do you have to hit my son?(王佐良译)
  例文来自于曹禺的话剧《雷雨》中的一个场景,呈现的是周萍的母亲认出自己的儿子脱口说的一句话,但是当时的境况不能和自己的儿子相认,于是急忙改口。
  上例中原文用词很简练,这句话中周萍母亲当时复杂与矛盾的心境与汉语的“萍”和“凭”两个同音字都是翻译的关键点。原译很明显采用了直译的翻译方法,而改译后王佐良先生的译文增加很多原文中没有的词汇“You are my——mighty free with your fist!”。译文增加这句话,是为了再现原文从萍”到“凭”的修辞手段。从my——mighty的转变,把说话人矛盾痛苦的心情表达的淋漓尽致,更能传达出原文字里行间隐含的意境,不仅增强了修辞效果,表达也更为生动感人。   2.1.2 注釋性增译
  注释性增译是指在翻译的过程中,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读者对原文中一些带有源语文化色彩和历史背景的重要信息不理解或不了解的情况下,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读者误解甚至不解,就需要在译文中适当阐释甚至加注以明确原意,做到内外有别。例如:
  说到赤壁,人们自然就会想到“赤壁之战”,想到那场著名战役的情景。
  The name of Chi’Bi or Red Cliff would remind one of a Battle of Chi’Bi that took place in A.D.208 and is well known in Chinese history, and the battle between the army of Cao Cao of Wei(220-265) and the corporate forces of Sun Quan of Wu(222-280)and Liu Bei of Shu(221-363) in time of the Three Kingdoms(220-280).
  在中国,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是众所周知的历史文化,但对于一些对中国历史文化知道的不是太多的外国游客来说,如果翻译的时候没有增加注释,这些游客就得不到足够的信息量,在这种情况下,翻译的目的就很难实现。因此,通过增加一些注释和典故等方式,使外国游客更清晰的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文明,更好的实现目标文本的预期功能。当然这种增补不能无中生有,凭空杜撰,而要有一定的根据在译文中增加一些原文字面上没有的词语。
  2.2 省译法(Omission)
  省译法在英译汉或汉译英中经常用到,就是把那些不重要且繁琐的内容去掉,简单的来说就是把那些用来加强或者修饰的语句删减掉,这样简单明了的文章既能使译者把写作的意图展现出来,同时也能使读者清楚的理解译文所要表达的意思,这就是一个能被受众所接受的译文。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善于保全,也要善于牺牲。如:
  If you want to kill a snake you must hit it first on the head and if you want to catch a band of robbers you must first catch their leader.
  原译:如果你想要杀死一条蛇,你必须先打它的头部,如果你想要抓住一些贼,你就必须先抓住他们的首领。
  改译:打蛇先打头,擒贼先擒王。
  上例中原译和改译相比,改译用了省译法。原文中“If、 you、a”等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在翻译过程中这些词就成了违背译文语言习惯的词,这种情况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就可以用减译法。英语是一种形合(hypotaxis)的语言,在句子结构中为了满足语法对遣词造句形式上的需要经常会用到冠词、连词、代词等,其作用是将汉语隐藏的形式逻辑关系展现出来。汉语重意合(parataxis),其的语言特点书比较精炼,各类连词、代词使用较少,其顺序常常由词语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表示。因此在两类不同语言的翻译转换过程中恰当的翻译策略就必不可少了,如省译法。
  2.3 改译法(Paraphrase)
  改译法指的是将原语文本在内容和形式上做适当的修改和调整,以便增加文本的可读性、趣味性,从而达到适应目的语读者语言表达习惯,便于读者理解。
  目前在我国中式英语存在的情况还是比较广泛,但中式英语是一种具有汉语特色的英语,它不是标准的英语也不是标准的汉语,实际上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它们的旅游文本表达方式也各不相同。当我们把汉语直接翻译成英语时就有可能出现中式英语翻译,然而这些翻译文本对于英语读者来说完全不能接受,因此,译者在翻译句子的时候就需要调整句子结构,从而形成一种目的语读者能理解并接受的语言表述,如:
  (1)请把生活垃圾丢入垃圾箱内。
  a. Household waste should be put into the garbage cans.
  b. Please don’t litter.
  c. Please put garbage in the bins provided.
  这句话在中国的旅游景点基本上都可以见到,第一个译文是直译;第二个译文不是逐字的翻译,而是给出一种口语表达,然而,第二种翻译对一些非英语母语的读者来说不太认可“litter”这个词,并可能会觉得这个翻译很不能被接受。因此,翻译者提出了一个新的翻译,即“Please put garbage in the bins provided”。
  (2)“蓝色度假村”。
  在这里,我们不能将“蓝色”直接翻译成“blue”,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同一事物或事件可能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 “蓝色”意味着和谐,庄重与宁静,但在英语中这意味着抑郁、悲伤或低品位。通常,外国游客和我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对同一实物或事件有着不同的理解,如果翻译不当的话很可能引起游客的反感和不满。看到这个度假村名字的外国游客会认为“蓝色度假村”是一个让人抑郁或悲伤的地方,从而降低了旅游的希望和热情。由此可见,如果翻译不当的话,它不仅会破坏旅游景点的形象,而且也会导致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因此,从文化交际的角度看,这里的所说的“蓝色”应该翻译成“Tranquility”,“蓝色度假村”应该翻译成“Tranquility Villa”。
  3 结语
  从目的论的角度来看,“呼唤型功能”是旅游翻译文本一个典型特点,在翻译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翻译的目的、用途及所面对读者的情况等灵活的选择翻译策略,使译文能忠实和通顺的表达出原文的内容和风格。恰当的译文在某种程度上传达出有效的现实信息,给读者提供较为准确的信息,促成或达到翻译的目的。
   项目基金:2019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旅游景点公示语翻译现状及对策研究”(编号2019-ZDJH-651)
  参考文献
  [1] 刘军平.西方翻译理论通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2] 目的论指导下新疆旅游文本翻译策略[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446-449.
  [3] 高林芝.目的论视角下的旅游翻译——以Newfoundland and Labrador旅游文本为例[J].海外英语,2015.11(3):112-120.
  [4] 谢琳琳.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旅游翻译——以桂林旅游文本翻译为例[J].海外英语,2018 (9):52-53.
  [5] Vermere, Hans."Skopos and Commission in Translational Action"from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 edited by Lawrence Venuti[M].London:Routledge,2004:221-23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773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