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OBE教育模式下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改革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从文 贺雪梅

  摘   要:針对“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文章采用以预期结果导向,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宗旨的OBE教学模式,明确“计算机网络”课程在学生毕业后要达到的能力指标,反向设计,重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的评价体系,改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成果导向;教育教学模式;能力目标;“计算机网络”
  1    OBE教学模式的概述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的教学模式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基础教育的改革。OBE的基本理念是所有学习者均能成功,理论建立的基础就是所有的学生都是有才能的,只是才能突出表现在不同方面,学校不是竞争的职场环境,而是合作共赢的,学生在学校应该都能找到实现成功的方法[1]。在OBE教育模式下,关注点主要是学生的预期成果和是否成功,而不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时长等因素。
  随着今年初国家对于职业教育改革方案《职教二十条》的实施,各高职院校已经开始越来越重视职业技能型人才能力的培养。高职类职业院校为当地企业培养适合的专业人才,是培养学生的最终结果目标。以汕头大学为代表的很多高校都在研究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模式,这是一种教学范式的革新,实现了教学由“内容为本”向“以学生为本”的根本性转本,实现了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不再是教学围绕教师的经验、知识去运行[2]。
  2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计算机网络”是网络工程、软件技术等计算机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分层协议及各层次之间的关联。基于传统以知识掌握程度来衡量学生的学习产出结果,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在教学过程中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内容太过深奥和抽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决定其主要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计算机网络7个层之间的分工、协作。学习的内容太过深奥,高度的抽象性使得学生很难理解各层次协议之间是如何工作和配合协作的。
  (2)实训内容太过单一。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中,大概只有20%左右的课时量是留给实验的,其余都是理论课时。实验教学内容多是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现有的实验内容相互关联性不是很大,学生即使全部学会,也很难把实验知识串到一起。实验过分重视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忽视了对于学生必需具备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忽视学生就业职场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虽然高职教育一直在改革,但本质没有太大的调整,依然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很多课程不能以高职学生的学情实际为出发点,结果就是学生不肯学,老师懒得教。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场素养一直没有得到培养和提高,对于实际模拟实训项目,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分析、解决问题。经济的发展、产业的升级需要职场人士具备创新能力、创业意识,但现在高职学生普遍不具备创新能力,不能对具体项目给出自己独到的设计及解决方案。
  3    OBE模式下“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设计
  将OBE教育理念引入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能够实现高职应用性技术人才培养从“以内容理论知识为本”向“以学生综合能力为本”的根本转变[3]。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宗旨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清楚自己所教授的每一个学生的学情特点,清楚学生在完成学业后3年中应该具备的职场能力。以能力目标反向去设计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和具体的实施教学的方法。
  3.1  构建高职类“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目标
  OBE教育理念强调教学的反向设计,在调研了许多合作的企事业单位对高职类学生的职场需求后,形成IT相关专业学生毕业后的能力指标,据此形成高职计算机类学生培养目标。将毕业后最终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分解,形成相应专业下的各个课程贡献度目标。由于“计算机网络”课程在不同专业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同专业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时能力培养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故而对于不同专业学生有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由各专业最终分解细化培养目标,形成“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见表1)。现以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的毕业合能力目标分解出高职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人才培养的能力模型。
  3.2  基于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调整
  “计算机网络”课程主要内容为OSI 7层模型和TCP/IP 4层模型的比较,让学生理解网络每层模型的作用及相互关系,重点讲解各层协议之间的联系。内容特点偏理论且太过抽象,要求学生基础好、想象力丰富,而高职学生的理论不扎实和逻辑推理能力相对差的特点,导致教学过程举步维艰,学生和教师互相都有怨言,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太过重视学生知识点的掌握,而许多学生根本不能理解相对知识,更不要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了。基于高职学生特点的OBE教学模式,全面改革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删除了相关知识点的推理过程。对于很抽象的知识点,例如在讲解网络数据包在发送方和接收方工作原理时,采用动画Flash的方式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网络数据包的整个工作流程(见表2)。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淘汰了一些过时的知识点和技术,增加了网络实战中的常用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的工作原理、配置方法的讲解。
  3.3  调整理论和上机实训课时比列
  采用传统的纯理论方式讲解“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效果一直很不理想,即使是那些看似学得比较好的学生对于网络里面的协议等相关知识点也是一知半解,纸上谈兵,根本谈不上应用网络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以结果为导向,以学生实际能力培养为目标,修正“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理论部分和实训部分的学时划分,由原来的100%的纯理论课程调整到只有30%的理论课时,70%的实训课时。“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训实验内容分为验证类、配置类和设计类3个层次,逐步推进。首先,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点,在实训时学生通过每个单元的实验,进一步理解相关知识点,通过能力的培养带动知识点的掌握。理论和实训交叉进行、相互渗透,教学效果显著。   3.4  以學生利益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学生负责听、老师负责讲,上课模式对教学对象的自控力要求很高,对于高职学生,每节课只有前5~10 min的效果是可以的。为了改善高职类学生上课的教学效果,采取将理论学习课时和实训类中的第一层次实验过程交叉进行的方式,基本上40 min的一节课,教师真正在讲解的时间不会超过20 min。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将知识点分成5~10 min的慕课短视频,要求学生最好在课前熟悉知识点,了解学习的层次,课堂上主要采用鼓励大家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小组实验、项目展示的方式,加深知识点的理解及达成能力培养目标。
  3.5  私人定制式的教学方案设定,确定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学习路线图
  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要求所有学生在毕业时都能够达到专业的毕业要求,即岗位能力要求。为了达成该目标,在每一门课程中也就形成了课程必达目标,将课程必达目标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个性化每一个同学的学习路线图。让每一个学生清楚自己课程中的起点、终点在哪里,给予其不同教学课时和教学方法的指导,最终每一名同学都能实现岗位目标。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在完成既定课程目标的基础上,鼓励其达成更高的学习目标。在国家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基础上,要重视并培养每一名学生成功,给教师带来很大的教学挑战,需要教师非常清楚学生毕业岗位能力目标和每名学生的实际学情,完美结合,构建出每一名学生的课程乃至专业的成长路线图。
  3.6  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全面衡量OBE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型是通过试卷的方式来检测学生学习效果,而这种评价方式过度重视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能很好地衡量学生能力方面的水平如何。科学、有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是检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人才培养方案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以学生学习效果为导向、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工科类考核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在实际操作环境下综合能力的整体考核。经过不断的探索,本研究提出基于高职类学生实际学情的多元化评价考核机制(见表3),其中,学生互评占30%,教师评价占70%,引导学生从传统的重视知识的掌握转化为对职场能力的培养,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在理论部分,注重学生的识记能力、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自我学习探索能力及表达能力的考核;在实践部分,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创造能力的考核。对于这些能力指标的考核,可以采用学生独自完成、小组团队作业等不同方式进行。以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效果除了可以用这种评价模式来衡量外,还可以根据后续课程中学生的表现情况、各类网络技能竞赛确定。长期的还可以根据学生在实习中甚至毕业后的职场表现来获得反馈信息。根据短期、中期及长期的反馈信息及学生的学情现状,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4    OBE教学效果
  在2018级网络信息安全学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实验性地采取了OBE教学模式,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后反向设计组织了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变革。从2017级和2018级学生教学成绩的对比中(见表4)发现,OBE教学模式确实比传统的知识驱动模式先进。OBE模式下的学生对于自己的定位及教学目标很清晰,改变了需要教师不断督促的学习习惯,无论在课堂还是在课后,都能做到自己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实现了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辅助教学。教师把精力主要放在提供优质教学资源、设计课堂交互环节、丰富网络平台教学资料、帮助不同的学生调节学习进度安排等事务上。
  5    结语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高校培养目标要求必须改革现有的教学体制和培养模式,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因材施教”,将所有的学生培养成企业合格的员工,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完美无缝衔接。所谓教学改革,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教师[3]。教学改革给高校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所有教师清楚每一名学生的学情,准确概括出企业及行业的能力及职场素养需求,不断改变教学思维,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准。在实施OBE理念修改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时,注意纵向课程和横向课程的联系,保证课程之间衔接但不重叠。
  [参考文献]
  [1]申天恩,斯蒂文·洛克.论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J].高校教育管理,2016(5):47-51.
  [2]顾佩华,胡文龙,林鹏,等.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头大学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27-37.
  [3]海莺.基于OBE模式的地方工科院校课程改革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4):41-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784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