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提升的普通生态学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段碧华 郭家选 高凡 王敬贤 孙中华
摘 要 为了满足国家建设与发展的需求,在普通生态学教学的基础上要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优化,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创新能力。文中结合实际案例,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基础上对普通生态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旨在提高普通生态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能力提升 普通生态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20.02.014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General Ecology
Based on the Improvement of Ability
DUAN Bihua, GUO Jiaxuan, GAO Fan, WANG Jingxian, SUN Zhonghua
(College of Bioscience and Resources Environment,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2206)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n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we need to reform and optimize the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general ecology teaching, so as to arous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and improve their awareness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ability.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cases, the author explores and studies the teaching reform of general ecology on the basis of improving students' ability,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general ecology.
Keywords ability improvement; general ecology; teaching reform
普通生态学(GeneralEcology)是对现有的生物与环境关系进行研究的一门独立学科。作为环境科学、生态学以及生物科学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普通生态学既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学科,而且还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随着全球人口密集度不断加大,全球环境恶化、各种资源短缺、生态危机等世界性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生态学的研究。生态学在获得进步与发展的同时,也给传统的教学方式造成了巨大挑战。要怎样提高生态学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大学生的能力素质,就成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1 普通生态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长时间地处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整个生态教学活动是围绕教师而展开的,教师在讲台上讲解教材里的内容,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知识,整个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固态,师生之间也没有进行良性的交流和沟通。虽然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成绩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是极为不利的。除此之外,由于学生长期处在这种学习环境下,思维模式也被局限在小小的课堂和书本之间,学生的创新思维、独立思考能力无法得到提升。还有一些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呆板,没有把生态学理论和前沿课题相结合,学生能够学到的只是书本上的理论内容,专业课程的思维并未得到扩展,创新意识无法被激活,学生的个人能力和个价值也无法被体现,因此在传统的普通生态教学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是势在必行的。
2 推进参与式教学,实现教学方法灵活化
“参与式”教学就是学习者在教育者的思维启与引导下,依据既定的学习目标主动地融入到每个教学环中,而且在融入過程里要运用创造性的思维去学习知识、发展自身能力的高效学习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参与式”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还重视均衡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普通生态学课程来说,许多教师沿用的是说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这种陈旧的方式早已不再适应新时期的教学需求,所以要打破传统的说教模式,交还给学生的学习主动权,再引入案例分析以及课堂讨论等方式来吸引学生加入到教学活动中。
2.1 课堂讨论
在课堂内进行交流和讨论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加强课堂教学效果意义重大。在进行课堂讨论之前,教师可以按照顾教学内容制定出几个与内容相关的论题,再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学生可以按照自已喜欢的方式来查找相关的资料(利用互联网搜索,或者到学校图书馆内查找),然后再把各自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共同制定出一个完整的提纲。在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自由辩论采取鼓励和支持的态度,同时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教师负责观察并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了解问题的核心。如果学生就问题的答案与理解产生不同意见时可以进行自由辩论,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力。比如在讲解“固体物污染”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把课前准备好的论题“有偿塑料袋的普及是否可以有效地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写在黑板上让大家自由讨论。在讨论的过程当中学生自觉地分成了两个对立面,针对该问题的利弊进行激烈辩论,最后总结出许多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方法,还有一些环保意识较强的学生决定以后尽量不用、或者少用塑料袋以保护生态环境不被破坏。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深化学生的理论知识,而且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也有重要意义。 2.2 案例分析
在讲解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按照教学内容选择与内容相近案例,这样既能够深化学生的记忆力,还可以让学生把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思维当中。在案例的选择方面要简洁、直观,在讨论案例时教师则要把自已置于从属位置,把课堂节奏交由学生把控,师生共同交流和互动的方式找寻出问题解决的方法。就以“大气污染”为例,教师可以把“雾霾天气”的案例引入到课堂中,利用课堂中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播放环保记录片《穹顶之下》来引出案例,把不同的问题以随机的方式交给不同的学生小组,例如“什么是雾霾?”“它的危害有哪些 ?”“有什么解决雾霾的好办法?”等等。之所以把雾霾作为教学案例的原因,首先是我国近些年来频频出现严重的雾霾气候和其他大气污染问题,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让学生主动地加入到论题的讨论中;其次是该案例在环境保护问题中具有代表性,而且和教材的内容紧密相连,这样就能够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知识,而且还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这对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是极为重要的。
2.3 学生自制课件授课
想要提高普通生态课程教学的质量,教师除了要做好日常教学工作以外,还要帮助学生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让学生自已主导课堂教学的走向,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思维。例如说讲解某个部分内容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上课前自制课件,课件内容要与当前国内社会的热点问题相关。具体方式是先把班级内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分析与生态学相关的问题。例如“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办法”“如何做好生物多样性及保护工作”“黄土高原和水土流失问题的关系”,以及“转基因技术运用的利与弊”等等。每个小组的成员可以采用分工协作的方式进行资料的收集、课件制作、以及课件的讲解等等。当学生讲解完成课件内容后,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对讲解的内容给出相应的评价,也可以对问题的不同观点进行辩论、交流,最后再由教师负责评价并对课件中的内容进行完善或者补充。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可谓是一举多得。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实现教学现代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多媒体技术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让原本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动态、直观、趣味性,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能够让学生的注意力于短时间内迅速集中,并调动学生的眼、耳、思想等感官,对于构建高效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
3.1 图片、动画展示
教师在进行课件讲解时可以在其中加入与教学内容契合度高的动态视频或者图片,以此来提高整个课堂的灵活性和生动性,而且还可以解决教师在讲解过程出现想象空泛或者讲解疏漏的弊端,同时学生也可以在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里掌握到更多的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热带雨林基本特征”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若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只能够在教师的只言片语里感受到雨林的文字特征,无法在脑中形成感性认知。把多媒体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中后,教师可利用校内网下载一些热带雨林的图片和视频,再配上教师的语言分析,不但提高了整个课堂教学的表现力,还强化了学生的信息意识。
3.2 影片赏析
在进行生态教学时,教师可以把一些与生态内容相关的影片内容引入到课堂当中,在教学工作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讲解“全球性环境”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播放《无法忽视的真相》这部电影。在该电影当中出现了大量因全球气候变暖给整个人类世界带来毁灭性灾难的画面,学生在观看电影片段之后,可以无需通过教材的讲解就能够基本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以及所造成的后果,并从中意识到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尽量降低碳的排放量。值得注意的是,影片虽然可以在教学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内容的选择方面要与教学内容相契合,能够服务于整个课堂教学。当影片欣赏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和学生对影片的内容进行共同点评。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够扩展学生的专业视野,而且还可以完成教学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3 微课教学
微課教学是以短视频作为载体,把教学过程中的某个重要知识点或者教学内容所进行的教学资源组合。微课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够让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随时”“随身”学习,只需要一个能够正常连接网络的移动终端(例如笔记本、智能手机等)就可以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环境也不再局限于课堂中。微课的运用让学习变得更加自由、灵活,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显著。教师把制作好的微课上传到网络平台中(比如微信群、QQ群、或者微博等),学生只需要连接网络就可以进行即时学习,同时也可以在平台上给出自已的评价与反馈;教师也可以利用微课与学生进行即时性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在基于能力提升的背景下实现对普通生态学教学的改革,教师除了要重视“生本理念”的渗透以外,还要能够运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学生自制课件授课、信息技术、微课、以及影片赏析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实现普通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基金项目:本项目受北京农学2017年教学团队项目“生态学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项目资助(项目编号:BUA201702)
参考文献
[1] 梁娟,伍贤进.基于能力素质培养的《普通生态学》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J].大学教育,2015(9):40-41.
[2] 韩志强,徐娜娜.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普通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步探索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5(20):26-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868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