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栽培工作存在问题和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铃薯栽培范围遍布全世界,从北纬71°至南纬40°之间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有马铃薯栽培。
我国当前的马铃薯种植结合我国当前的现状,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从而应该采取更加完善的科学技术和种植技术,从而进一步展现我国的产业化优势,提高我国种植马铃薯的种植前景。
一、马铃薯生长周期
1、发芽期。从块茎上的芽开始萌发到幼苗出土是马铃薯的发芽期。发芽期的生长以地下主茎生长为主,是马铃薯扎根、结薯、保证后期茎叶健壮生长发育的基础,也是构成产量的基础。块茎萌发时所需的营养和水分,主要由种薯本身提供,因而对大一点的种薯块,大家经常说母肥儿壮。
2、幼苗期从幼苗出土到现蕾一般为20-25天。出土半月左右地上主茎形成6-8片叶为幼苗前期。此后茎叶的生长量猛增,待主茎上叶片分化到12-16片后,顶芽便进入孕蕾期,地上部分出现花蕾时,地下匍匐茎的顶端开始膨大,此期为幼苗期的后期。
3、马铃薯形成时期
(1)块茎形成期:从现蕾到开花为块茎形成期,块茎的数目也是在这个时期确定。从现蕾到开花这段时期,块茎不断膨大。
(2)块茎形成盛期:从开花始期到开花末期,是块茎体积和重量快速增长的时期,这时光合作用非常旺盛,对水分和养分的要求也是一生中最多的时期,一般在花后15天左右,块茎膨大速度最快,大约有一半的产量是在此期完成的。
(3)块茎形成末期:当开花结实结束时,茎叶生长缓慢乃至停止,下部叶片开始枯黄,即标志着块茎进入形成末期。此期以积累淀粉为中心,块茎体积虽然不再增大,但淀粉、蛋白质和灰分却继续增加,从而使重量增加。
4、休眠期:休眠期的长短因品种而异,休眠期长的可达3个月以上,休眠期短的约1-2个月。不同品种不但休眠期长短有区别,而且休眠强度也不一样,多数品种在成熟期后20天以内,休眠强度最大,休眠不易打破。休眠期越短,块茎越不耐贮存,休眠期越长,块茎越耐贮存。
二、栽培技术的选择
1、切茎块
(1)播种前的15天,挑选具有本品种特征,表皮色泽新鲜、没有龟裂、没有病斑的块茎作为种薯。
(2)为了保证马铃薯出苗整齐,必须打破顶端优势。方法为从薯块顶芽为中心点纵劈一刀,切成两块然后再分切。
(3)场地消毒。切芽块的场地和装芽块的工具,要用2%的硫酸铜溶液喷雾,也可以用草木灰消毒。减少芽块被感染病菌和病毒的机会。
(4)切刀消毒。马铃薯晚疫病、环腐病等病原菌在种薯上越冬,切刀是病原菌的主要传播工具,尤其是环腐病,目前尚無治疗和控制病情的特效药,因此要在切芽块上下功夫,防止病原菌通过切刀传播。具体做法是:准备一个瓷盆,盆内盛有一定量的75%酒精或0.3%的高锰酸钾溶液,准备三把切刀放入上述溶液中浸泡消毒,这些切刀轮流使用,用后随即放入盆内消毒。也可将刀在火苗上烧烤20-30秒钟然后继续使用。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环腐病,黑胫病等通过切刀传染。
(5)切芽块的要求。芽块不宜太小,每个芽块重量不能小于30克,大芽块能增强抗旱性,并能延长离乳期,每个芽块至少要有一个芽眼。切好的薯块用草木灰拌种,既有种肥作用,又有防病作用。
2、播种
(1)选择地块:适合栽培马铃薯的地块,要土质疏松,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丰富,地势平坦,靠近水源,排灌方便。
(2)合理轮作:马铃薯不宜连作,因为连作能使土传性病虫害加重,容易造成土壤中某些元素严重缺乏,破坏土壤微生物的自然平衡,使根系分泌的有害物质积累增加,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前茬作物可以是水稻、玉米、葱蒜、瓜类等。
(3)合理施肥:施肥最好采用平衡施肥(配方施肥)。按马铃薯的需肥规律施肥,试验证明,亩产块茎1000公斤时,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5.6公斤、磷2.2公斤、钾10.2公斤。马铃薯对肥料三要素的需要以钾最多,氮次之,磷较少。氮、磷、钾的比例为5:2:9。不具备平衡施肥条件的地方,中等地力每亩施农家肥3000公斤,含钾量高的三元复混肥75-100公斤。
(4)播种:按照垄距为50-60厘米开沟,沟深10厘米,在沟内施化肥,化肥上面施有机肥。在有机肥上面播芽块,尽量使芽块与化肥隔离开。按照马铃薯品种要求的密度播种,早熟品种株距为20厘米,中熟品种株距为25厘米。覆土达6-10厘米厚。中等地力条件下,保证每亩种植5000穴以上。大田播种完成后,在地头、地边的垄沟里播一定量芽块,以备大田缺苗时补苗用。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种植马铃薯的现状中,栽培技术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提高马铃薯的产量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因此,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从而得出更加完善的措施。
(作者单位:150040 黑龙江省农业宣教与农产品品牌推广中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964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