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地区盐碱地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我国盐碱地面积巨大、分布广泛,盐渍化耕地超过20%。盐碱地的开发和治理,尤其“三北”地区对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近60年“三北”地区盐碱地治理技术的研究进行综述,提出盐碱地治理的策略和途径,为未来盐碱地改良技术的开发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 盐碱地;治理技术;建议;“三北”地区
土壤盐渍化是全球高度关注的资源和生态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据统计,全球盐渍土面积为10亿hm2,且以每年125亿hm2的速度增长[1]。中国是土壤盐渍化危害比較严重的国家,盐碱地总面积为9 900万hm2,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0.3%,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并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2]。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是补充耕地、提高耕地产能,以保障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经。土壤瘠薄、水资源匮乏、盐碱化程度高是盐碱地开发的主要限制因素。土壤水盐运移受气候、土壤质地、农田管理措施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应根据不同区域盐碱土的特征,针对性地采取治理措施。
改良盐碱土是我国面临的主要难题。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盐碱土改良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成果。盐碱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对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盐碱地改良主要包括化学、生物和物理改良等治理措施[3]。本文总结了“三北”地区关于盐碱地治理的措施,并比较不同措施的优缺点。
1 “三北”地区盐碱地概况
“三北”地区指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西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横跨东经73°26′~127°50′,北纬33°30′~50°12′,占国土总面积的42.4%。“三北”地区盐碱地面积2 984.98万hm2,占全国盐碱地面积的82.2%,轻度、中度、重度盐碱地面积分别占“三北”地区盐碱地面积的48.8%、35.4%、15.8%[4]。甘肃、宁夏和内蒙古盐碱地以硫酸盐为主,新疆和吉林分别以氯化物、碳酸盐为主[5]。20世纪40年代,形成以水利工程为中心改良盐碱地的基本理论,如防渗、灌溉和排水等治理措施[6];50年代提出植物和化学改良盐碱地理念;近年对盐碱的研究向耕作土壤的综合改良与治理方面发展[7]。治理盐碱化土壤,需要建立在改善生态环境条件,良好的农林牧业生态系统之上,因而要因地制宜,以水肥为中心,土、水、作物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把盐碱地区建设成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农牧业生产基地。
2 盐碱地治理的基本措施
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的改良方法是盐碱地治理成败的关键。目前,我国盐碱地治理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途径。“三北”地区盐碱改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2.1 物理改良技术
2.1.1 土壤改良技术。耕作措施主要包括深松、深翻,可有效减轻盐碱危害,增加作物产量。深翻即土层置换10~12 cm能抑制盐碱3~4年,置换13~15 cm能抑制10~15年,置换16~20 cm能抑制20年左右[8],表明深翻可有效抑制土壤返盐。目前,农民整地普遍停留在25 cm的深度,25~50 cm的土壤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深松、翻耙,已经形成了严重的板结层,土壤中的盐分得不到有效的冲洗和下沉[9],形成盐碱土。深松土和浅翻轻耙可有效改善盐碱土黏重、土壤团粒结构和透气、透水性[10-13],进而减轻土壤盐渍化。深翻配施有机肥、秸秆、炉渣等不仅提高了作物产量,也可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水平[9-12](表1)。
2.1.2 水利改良措施。盐碱地的水利改良措施基于“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移规律,进行排水或灌溉减盐[12],主要方法包括引水洗盐、咸水灌溉和引洪淤溉[18]。用含盐浓度在0.7%~2.0%的咸水灌溉,可大大提高多种粮油作物的产量[8](表2)。
2.2 化学改良方法
2.2.1 天然改良剂。改良剂的原料为草炭、天然沸石、糠醛渣及生物菌等,主要作用是改良土壤结构,提高透气性和可耕性[12]。施沸石3.8 t/hm2,产水量5.5 t/hm2,比对照增产21.7%。施用沸石后,土壤全盐量由0.240%降至0.179%,即降低25.42%,土壤pH值从9.5降至9.0,碱化度由13.98%降至7.11%,Na+由0.09%降至0.03%,HCO3-由0.12%降至0.06% [21]。
2.2.2 化学改良剂。重度盐碱土改良通常采用化学改良剂与土壤胶体发生化学反应。常用的化学改良剂主要包括含钙物质,如石膏、磷石膏、氯化钙、过磷酸钙等[25];酸性物质,如硫酸、硫酸亚铁、硫磺、磷酸、盐酸、硫酸铵和风化煤等[26]。施用化学改良剂可提高土壤脱盐率、增加作物产量[27-28],如施用石膏可使水稻产量脱盐率提高50%,增产16.0%~18.5%;施用磷酸三钠可中和土壤碱性,补充土壤磷素[29](表3)。
2.2.3 添加肥料。施用有机肥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作物产量和耐盐性[10,21]。50 kg腐殖质能吸附约15 kg Na+ [30],具有降低土壤电导率的作用[2]。轻度盐碱地施加氮肥,可以提高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31],氮肥总量减少10%,水稻品质有所提高[32]。盐碱地水稻产量受施肥量和肥料种类的影响。有机肥施用量45~60 t/hm2,水稻产量较不施肥的处理增加19.1%~21.6%。有机肥施用量15~30 t/hm2,产量增加8.5%~17.1%。施用纯氮163.5 kg/hm2较低施氮量(101.3 kg/hm2)产量提高29.3%[21]。 2.3 生物改良方法
植物蒸腾作用强烈,使地下水位下降,减轻次生盐碱发生,可通过植物抗盐、避盐等生物特性改良盐碱地[33]。由于耐盐植物对土壤盐分的大量吸收和体内累积作用,土壤中盐分被植物吸收后,通过收割去除盐分[12]。
2.3.1 植树造林。pH值8.5~9.6的苏打盐碱地可种植小黑杨、旱柳、家榆、白榆、黑杨、糖械、水曲柳、柽柳、沙棘、丁香、沙枣等[34]。柽柳、枸杞可作为重度盐碱地造林的主栽树种,但pH值大于9.5的盐碱地不适宜种植[35],白榆[36]可作为重度盐碱地造林的参考树种;柽柳、白榆、枸杞可作为中度盐碱地造林的主栽树种[37-39],银中杨、小黑杨可作为参考树种;柽柳、银中杨、糖槭、枸杞[37]、小黑杨、白榆和四翅滨藜[40]可作为轻度盐碱地造林的主栽树种,沙枣、垂柳可作为参考树种[41](表4)。
2.3.2 活性微生物菌肥。盐碱地施酵素生物菌肥料,采用简塑盘大棚育壮秧,浅翻,洗盐排碱,配施氮、磷、钾、锌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综合栽培措施,水稻产量达到8.5 t/hm2 [48]。
2.3.3 种植绿肥。绿肥是培养地力的重要物质基础。田菁是北方盐碱改良极有发展前途的重要先锋绿肥[19]。草木樨一年可以固氮75~240 kg/hm2,具有生物固氮的效用,也可作饲草[49]。绿肥可选一年生的豆科毛叶苕子、多年生的百脉根和小冠花,毛叶苕子1年可收2茬鲜草,合计产量266.7 kg/hm2,折合干物质产量43.3 kg/hm2;多年生的百脈根和小冠花,播种后第2年产鲜草200 kg/hm2,累计干物质产量大于33.3 kg/hm2 [50]。
2.3.4 种植耐盐碱植物。碱茅草是改良我国“三北”地区盐渍土的理想牧草[51-52]。碱茅草在土壤含盐量1.5%~2.5%的重度盐碱地生长旺盛,种植1年后0~60 cm土壤含盐量由3.8%下降至0.9%,0~40 cm土壤有机质增加1 000 kg/hm2 [27]。0~30 cm土层,以硫酸盐为主的盐渍土含盐量3.0%~5.0%,以氯化物为主的盐渍土含盐量2.0%~3.0%,以苏打盐为主的盐渍土含盐量1.0%~1.5%,均适宜种植碱茅草[53]。碱茅草在苏打碱土及0~5 cm土层的总盐量达3.17%、pH值为10的重盐碱上能生长繁茂;在pH值8.9、总盐含量4.90%的(0~100 cm)氯化物盐土上出苗率达100%[54]。碱茅种子出苗期适宜的土壤盐碱度为1.71%,临界盐碱度为3.10%。苗期以后耐盐性逐渐提高,可在2.47%~2.79%的盐碱土正常发育生长,成株的耐盐碱度高达4.25%[55]。
不同牧草及其品种对盐碱地改良效果和耐盐性存在明显差异[56]。如禾本科牧草林肯无芒雀麦、奥比特高冰草和北美雀麦等为耐盐品种(盐胁迫适宜值0.41%,盐胁迫临界值0.77%)。紫花苜蓿适合在轻度和中度盐碱地种植,虎尾草、马蔺可在重度盐碱地种植,具有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和减少盐分的作用(表5)。因此,在盐碱地改良的过程中,要考虑初始土壤盐碱含量、牧草种类及其品种。
此外,黑龙江省种植水稻可以有效改良土壤盐碱地[19,70-78]。但盐碱地水稻种植需要保温旱育苗[79],配合化肥深施可明显提高水稻产量[80]。1984年之前吉林盐碱地水稻产量由原来的4.3 t/hm2 [22]增至5.6~6.0 t/hm2 [81]。盐分含量0.3%的中度盐碱土壤种植水稻,3年平均产量可达到7.5 t/hm2 [82]。盐碱井灌稻区水稻产量为7.68 t/hm2,比旱育苗人工插苗提高8.8%,且提早5 d成熟[83]。
3 盐碱地改良建议
3.1 培育壮苗,旱育稀植,抛秧种稻
pH值6.5~7.0旱地育苗,提高幼苗对盐碱地的适应性,促进水稻根系发育,育苗成功后带营养土向稻田上空抛撒方式种稻[16],通过对插秧前四叶期苗情调查,抛苗平均茎粗0.3 cm,根长6.0 cm,根数18~22条;常规育苗平均茎粗为0.25 cm,根长4.0 cm,根数13~15条[22]。吉林水稻壮苗稀植平均产量7.5 t/hm2 [84]。
3.2 实行高效种植模式
小麦套种草木樨,玉米间种草木樨[16],加拿大小麦与三叶草、雀麦草和紫花苜蓿轮作8年后,0~30 cm土层电导率下降了55%[8]。星星草与羊草混播的覆盖率最高,覆盖率达90%,是紫花苜蓿的6倍[9]。pH值8.68的盐碱土种植水稻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水稻田每昼夜渗漏1 cm水层、施用有机肥750 kg/hm2的处理产量较无渗漏、单施化肥的处理极显著增产,分别增加0.19、1.02 t/hm2 [85]。1969—1973年,粮草轮作区(草木樨-草木樨-高粱-谷子-玉米)5年粮食总产量4.8 t/hm2和粮食轮作区(玉米-谷子-高粱-谷子-玉米)5年粮食总产量4.1 t/hm2比较,增产0.7 t/hm2 [49]。吉林鱼麦轮作模式减轻了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危害[86]。向日葵耐盐碱适应性强[87],可与草木樨和紫花苜蓿套种,此种模式下苜蓿地上部分鲜重可达1.5 t/hm2 [88]。
3.3 覆盖免耕控盐
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水泥硬壳覆盖和沥青覆盖[89]都可应用到改良盐碱地。裸碱地上扦插和平埋玉米秸秆可使土壤表层可溶性盐分明显下降[12],扦插玉米秸秆对重盐碱地改良有良好的效果。免耕盐碱地覆盖秸秆,农田土壤含水量增加1.37%~5.24%,脱盐率达到40%~70%,增产44.2%~94.1%[8],大豆比常规措施增产21.5%。农作物秸秆还田还具有增加腐殖质、降低盐碱度和提高Ca活度等作用[25]。 3.4 合理植物配置
弱盐碱地,杨柳科2种(新疆杨、银白杨);豆科1种(紫穗槐);菊科2种(菊芋、波斯菊);鸢尾科1种(马蔺)。轻盐碱地,菊科2种(菊芋、波斯菊);鸢尾科1种(马蔺);豆科1种(紫穗槐);藜科1种(碱蓬)。重盐碱地,菊科1种(菊芋);鸢尾科1种(马蔺)[90]。
3.5 综合防治
重盐碱地通过洗盐碱或置换土层,洗盐碱废水调低盐碱度后可再次灌溉,置换的重盐碱土层可用于构建温棚。经过洗盐碱洗碱或暗管排盐降低土壤盐碱含量,通过施加有机肥和细沙可进一步降低盐碱地对植物的毒害作用,用柽柳和枸杞将盐碱地分割成小面积土地后,可种植马蔺、虎尾草和碱茅等,化肥引路,选取酸性化肥如硫酸铵、过磷酸钙、硫酸钾,秸秆还田,适量施用磷肥[91]。2年后可种植苜蓿和草木樨等,3年可恢复农田生产。
4 参考文献
[1] CHERNOUSENKO G I,PANKOVA E I,KALININA N V,et al.Salt-affected soils of the Barguzin Depression[J].Eurasian Soil Science,50(6):646-663.
[2] 王倩姿,王玉,孙志梅,等.腐植酸类物质的施用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J].应用生态学报,2019,30(4):152-159.
[3] 赵彬玥,孙兆军,何俊,等.暗沟对宁夏引黄灌区盐碱地改良及垂柳生长的影响[J].节水灌溉,2019(8):1-4.
[4] 楊光滢.内蒙河套平原盐碱地水盐运动研究[J].林业科学,1999,35(4):107-110.
[5] 朱兴运,郑波.碱茅属植物草地后作物地土壤盐分调控研究[J].草业学报,1994,3(3):76-80.
[6] 秦超.黑龙江西部土地盐碱化动态遥感监测与预测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2.
[7] 苑芷茜.吉林省西部土壤盐碱特征和养分状况分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8] 孙广玉.盐碱土上马蔺的渗透调节和光合适应性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9] 张秀春,徐淑清,梁晓光.林甸县盐碱地治理经验综述[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0,38(5):168-169.
[10] 尤海洋,罗新义,柴凤久,等.黑龙江省盐碱化草原治理技术[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10):25-26.
[11] 潘冬梅,魏国江,刘淑霞,等.黑龙江省盐碱地向日葵栽培技术[J].黑龙江科学,2012(2):62-64.
[12] 杨春桥.对黑龙江省土地盐碱化的思考[J].商业经济,2012(14):25-26.
[13] 尚晨.黑龙江省兰西县西部盐碱地的成因与局部改良利用[J].草学,2017(4):41-44.
[14] 张廷璧.黑龙江省肇东县尚家公社红光大队采取综合措施改良利用盐碱地实现连年增产经验简介[J].土壤通报,1965(6):13-15.
[15] 李义.改良盐碱地经验[J].东北农业科学,1966(5):62.
[16] 龙显助.黑龙江省苏打盐碱化土壤的改良措施[J].水利水电技术,1992(3):30-35.
[17] 齐占国.盐碱地改土造林试验初报[J].吉林林业科技,1990(1):14-15.
[18] 王继和,刘虎俊.加拿大阿尔伯达省盐渍化土地治理与研究[J].干旱区研究,1999(1):67-71.
[19] 张宏纲,杨淑香.黑龙江省苏打盐碱土改良利用的探讨[J].内蒙古水利科技,1984(1):33-37.
[20] 郭士德,房建,柳进.发展水田灌溉,改良苏打盐碱土[J].东北水利水电,1990(1):22-25.
[21] 何绍桓,王福荣,仲秀珍,等.盐碱洼地开发种稻综合栽培技术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88(2):1-5.
[22] 佚名.东北及内蒙四省区水利科协作盐碱地改良技术讨论会会议纪要[J].内蒙古水利科技,1984(1):4-6.
[23] 李树生.盐碱地小井种稻高产技术[J].吉林水利,1995(4):34-35.
[24] 史历延.地下滴灌对旱薄轻盐碱地苹果生长发育的影响[J].吉林农业科学,1999(2):54-56.
[25] 王志春.松嫩平原盐碱地区发展水稻问题[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9(2):51-52.
[26] 郭丽.重度盐碱土改良剂配方及改良效果的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07.
[27] 王成武,王文党,张维亚,等.论吉林省西部“三化”草原的开发利用[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0(增刊1):109-110.
[28] 唐玉文,刘仲臣,李修海.石膏改良苏打盐碱土的试验报告[J].吉林农业科学,1985(1):21-25.
[29] 刘星宏,张青青,张鹏,等.北疆盐碱地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OL].中国农业科技导报:1-8[2020-04-21].https://doi.org/10.13304/j.nykjdb.2019.0476.
[30] 李取生,裘善文.松嫩平原土地次生盐碱化研究[J].地理科学,1998,18(3):268-272.
[31] 徐艳霞,丁昕颖,黄新育,等.轻度盐碱地氮肥水平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5):181-183. [32] 姜红芳,郭晓红,胡月,等.氮肥运筹对苏达盐碱地水稻品质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9,32(6):1223-1229.
[33] 樊自立,马英杰,马映军.中国西部地区耕地土壤盐渍化评估及发展趋势预测[J].干旱区地理,2002(2):3-8.
[34] 李长胜,项凤武,张玉江.苏打盐碱地造林研究[J].吉林林学院学报,1994(2):113-119.
[35] 郭振和.盐碱地造林初报[J].吉林林业科技,1995(4):18-20.
[36] 高长启,关于榆紫叶甲综合防治技术的几项建议[J].吉林林业科技,1987(4):29-30.
[37] 张森,张健秋.灌木柳引种试验初报[J].吉林林业科技,1990(4):3-6.
[38] CHEN H Y,YANG C,REN A,et al.The evapotranspiration of tamarix and its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coastal saline land of China[J].Water,2019,11(11):2273.
[39] 王世林,曹文侠,王小军,等.河西走廊荒漠盐碱地人工柽柳林土壤水盐分布[J].应用生态学报,2019,30(8):2531-2540.
[40] 赵晓明,权文富.吉林西部四翅滨藜引种初报[J].吉林林业科技,2005(5):13-15.
[41] 曹志伟,张玉柱,许成启,等.黑龙江省西部盐碱地适生树种选择及造林技术研究[J].防护林科技,2008(5):19-22.
[42] 戴克明.大力营造沙棘林[J].吉林林业科技,1985(3):57.
[43] 张环.白城地区沙棘引种和生态功能调查初报[J].吉林林业科技,1988(1):15-17.
[44] 边振江.吉林省西部三大治沙工程造林树种的选择[J].吉林林业科技,1989(2):11-14
[45] 刘凤冰.大师村盐碱地营造柽柳成功[J].吉林林业科技,1984(1):59.
[46] 马晓斌.寒地盐碱地桑园高效立体集成技术研究[J].广东蚕业,2016(3):21-23.
[47] 高清,韩伟.黑龙江省种植桑树改良开发盐碱地的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5):10.
[48] 韩太日,全炳武,安尚哲,等.初探酵素生物菌肥料对盐碱地水稻生长的影响[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1999(4):21-25.
[49] 刘雨坤,梁钧琦,刘铎.绿肥试验研究——第一报:白城地区粮草轮作的意义与效果[J].吉林农业科学,1981(2):35-40.
[50] 杨德祥.果园覆盖绿肥效果好[J].吉林农业,1996(4):17
[51] 朱兴运.碱茅草改良盐碱地适应区域试验通过鉴定[J].草业科学,1990(4):41.
[52] LI J,HUSSAIN T,FENG X H,et al.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resistance of Suaeda glauca and Suaeda salsa to drought,salt,and alkali stresses[J].Ecological Engineering,2019(9):105593.
[53] 朱仲权.碱茅草适应性区域试验通过验收鉴定[J].中国农垦,1990(9):28.
[54] 王生录.碱茅草:改良盐碱地的先锋牧草[J].草与畜杂志,1992(1):32.
[55] 郝志刚,朱兴运.碱茅耐盐性的研究[J].草业学报,1994,3(3):27-36.
[56] 刘春华,苏加楷,黄文惠.禾本科牧草耐盐性的研究[J].中国草地,1992(6):12-17.
[57] 岳景范,张如玉.田菁成熟习性及其引种规律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65(7):48-50.
[58] 王静.盐碱对黑龙江省向日葵生产的影响及高产栽培技术[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2,28(6):62-65.
[59] 庞治国,吕宪国.3S技术支持下的盐碱化土地现状评价与发展对策研究:以吉林省西部大安市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0(4):42-45.
[60] 韩承伟.大庆地区不同亚麻品种的性状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61] 田玉杰,张兴,夏尊民,等.黑龙江省西部盐碱地双亚15号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示范总结[J].中国麻业科学,2013(4):199-202.
[62] 魏国江,潘冬梅,刘淑霞,等.黑龙江省大庆市盐碱地种植红麻技术初探[J].中国麻业科学,2011(1):13-17.
[63] 尤海洋.黑龙江省轻度盐碱地苜蓿的种植方法和田间管理[J].养殖技术顾问,2014(6):98.
[64] 王明强,刘旭平,孙海滨.中草药板蓝根对盐碱地pH值的影响初步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1):38.
[65] 徐安凱.吉林西部地区的朝鲜碱茅和小花碱茅及其利用[J].中国草地,1990(2):64-67.
[66] 杨柏明,张亚兰,金艳华,等.改良盐碱地的优良牧草:短芒大麦草[J].吉林农业,1997(7):25.
[67] 夏天翔,刘兆普,王景艳.盐分和水分胁迫对菊芋幼苗离子吸收及叶片酶活性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4,24(7):1241-1245. [68] MAINGUET M.Aridity:droughts and human development[J].Aridity Dr-oughts & Human Development,1999:302.
[69] 任玉民,赵巖,魏晓敏.辽宁省盐碱地区地肤子的栽培及其发展前途[J].北方水稻,1989(1):34-37.
[70] 李阁斌,肖辉.黑龙江省盐碱地水稻种植浅析[J].黑龙江水利,2003(7):38-38.
[71] 刘宝海.耐盐碱水稻品种绥粳5号[J].中国种业,2003(11):62.
[72] 汤凤兰,李敏,朱长波,等.盐碱地水稻开发及技术措施[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3):156-157.
[73] 王维国,刘东.苏打盐碱地改良种稻技术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8):38-41.
[74] 潘再莲.黑龙江省水稻盐碱地改良综述[J].中国农业信息,2014(2):38-39.
[75] 潘世驹.寒地水稻耐盐碱资源筛选及产量品质稳定性研究[D].大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6.
[76] 何绍桓,王福荣,仲秀珍,等.盐碱洼地开发种稻技术研究[J].盐碱地利用,1988(1):5-9.
[77] 付珍玉,王淑珍,兰士珍.盐碱洼地水稻直播栽培技术开发研究报告[J].吉林农业科学,1991(2):15-20.
[78] 宋泽.肥料配施对盐碱地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D].大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6.
[79] 贾永贵,高佩文.对于盐碱地水稻保温旱育苗理论和实践的初步探讨[J].北方水稻,1981(2):1-7.
[80] 兰士珍.盐碱地水稻深层集中施肥的增产效果(1977—1978年)[J].吉林农业科学,1979(4):82-89.
[81] 曹静明.我省水稻育种和栽培研究工作的展望[J].东北农业科学,1984(2):7-12
[82] 李学谌,赵国臣,郭唏明.盐碱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报告[J].吉林农业科学,1993(4):1-5.
[83] 邵喜文,孙长占,张洪江,等.盐碱井灌稻区抛秧水稻生育性状及产量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8(1):30-32.
[84] 博采.吉林前郭灌区盐碱地水稻壮秧稀植亩产500公斤栽培技术[J].盐碱地利用,1991(1):44-45.
[85] 郑桂萍,于国锋,李红宇,等.渗漏性及有机肥对盐碱地水稻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稻米,2013(4):86-88.
[86] 杨富亿,王志春,李秀军,等.吉林西部苏打盐碱地鱼麦轮作试验[J].土壤与作物,2006,22(3):228-230.
[87] 刘永华,李国士,张德元.试论吉林省向日葵生产的发展趋势[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80(4):74-77.
[88] 张庆学,赵红梅,李德松,等.提高向日葵单产的栽培技术[J].东北农业科学,1980(3):89-90.
[89] 王久志,巫东堂.沥青乳剂改良碱盐地的效果[J].山西农业科学,1986(5):89-90.
[90] 周晓晴.黑龙江省林肇公路盐碱路段的植物配置及景观评价[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4.
[91] 吕云生,金作贵.盐碱地怎样选用化肥[J].吉林农业,1997(2):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288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