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公路路基水毁防治措施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对水毁病害发展的机理进行了总结,对加强公路路基路面水毁的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需要加强路基路面设计和施工措施,采取合理的防护方案、重视公路设施养护管理,从而有效减少公路路基路面水毁造成的影响,延长公路路基、路面、桥涵及附属设施等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路基路面;水毁;防治措施
  0 前言
  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公路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各地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也变得更为重要。在我国多雨地区、山区丘陵等地方,公路管养过程中常遇到路基水毁的现象。水毁现象的出现,轻则边坡冲刷塌陷,重则路基路面下沉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水毁病害的成因,既有环境、气候等外在因素,也有设计施工阶段的影响,也有养护措施不到位造成的。本文对高速公路常见的水毁发展机理进行了总结,分析研究水毁病害产生的本质原因,从不同角度提出相应合理可行的防治措施,为公路养护管理提供参考经验,保证了公路的安全运营。
  1 水毁病害发展的机理
  1.1 雨水作用
  受到气候条件的干扰影响,如降雨影响,很容易促使原本的路基路面结构发生本质变化。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沥青材料长期处于环境湿度过大的环境,导致沥青使用性能与铺设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如沥青混合料稳定性严重下降等。与此同时,再加上随着路基路面内部结构含水量的逐渐增加,导致路基路面内部结构的致密性呈现出较小情况。长此以往,路基路面水损害问题势必会越加严重,很容易造成路基结构塌陷问题。
  1.2 外界压力作用
  外界压力作用主要来自过往车辆的超载压力作用,行车过于密集,势必会导致路基结构受到严重荷载压力,容易出现损害等问题,并且容易造成土质湿陷特点,最终形成水损害问题。如果此时外界温度过高,沥青路面会受到温度作用的影响,内部结构出现软化问题。
  1.3 自身内部作用
  高速公路路基路面空隙率问题始终是影响公路实际使用效果的直接因素。根据大量研究表明,倘若公路路面空隙率满足8%或者15%標准要求,那么水损害出现概率比较小。反之则相反,如果公路路面空隙率比例较高,那么大量水流会渗入到路基路面表面结构当中,此时水流会进入空隙当中,对路基结构质量造成严重危害。长此以往,水损害问题的不断加剧会进一步对路基承载能力产生不良影响。且随着影响作用的不断加大,路基结构性能会进一步降低,形成严重的水损害问题。
  2 公路水毁路基防治措施
  2.1 加强路基设计
  在对路基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做好把关工作,选用具有专业素质的施工人员展开设计工作,然后根据公路的状况进行路基强度的设计,不断提升其抵抗水源冲刷的能力。同时还要注重路基排水设施的设计,要到现场进行实地考察,根据地形采用合理的排水方式,减少流水对路基的冲刷和浸泡,保证路基的稳定性。
  2.2 严控路面表层级配
  正式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控制路面空隙率问题,目的在于及时预防路基路面早期水毁问题。一般来说,公路路面空隙率需要严格控制在4%左右。但是这并不是决定的,现场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条件进行合理调整。与此同时,在胶粉比的控制方面,最好严格控制在0.8-1.6之间。此外,构造深度需要严格控制在1mm以上,目的在于通过加强构造深度,确保路面空隙率得以得到有效调整,防止出现水毁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路面表层级配控制方面,最好根据公路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表层级配比例,确保实际空隙率满足规定标准。
  2.3 合理设计路基路面排水系统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系统作为确保现场排水工作顺利进行的主体保障,必须加以合理设计与严格重视。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针对槽式断面排水系统进行重点设计。从客观角度上来说,科学、合理的路肩排水系统可以及时将路面结构层存储的大量积水排出,能够有效规避水毁问题。对于水毁问题自身而言,产生原因主要是由路面积水渗入内部结构当中,而引发的质量问题。针对于此,建议降水量较大的施工区域应该严格按照公路路面排水设计方案进行合理施工。对于路面排水工作而言,现场施工人员应该重点把握好路面排水工作内容,尽量从多个方面统筹规划、合理部署,及时解决路面结构渗漏问题。在排水系统优化设置方面,建议现场施工人员可以在基层设置的基础上设置沥青封闭层,促进其与排水系统进行有效连接,确保积水得以排出。除此之外,设计人员应该综合现场实际施工条件,合理改善排水系统体系。最好优化与升级传统排水系统内容,如将水泥砂浆均匀涂抹在基层表面,并按照规定要求做好土工布铺设工作。
  2.4 加强对路基材料质量控制
  材料问题始终是公路施工单位予以重点关注的问题。选取优质的沥青混合材料与其他配合材料,往往可以达到提高沥青路面质量、水稳定性的效果。其中,运用黏度较大的沥青材料往往可以提高沥青与集料之间的黏合程度,能够有效预防雨水冲刷作用带来的结构坍塌等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细集料的选择方面,建议现场施工人员最好优先选择机制砂,目的在于加强集料与沥青之间的黏合程度。
  2.5 采取合理的防护加固方案
  公路路基防护加固方法有很多,最为常见的为挡墙防护、干砌片石防护、生态防护等,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护措施。
  2.5.1 挡墙防护
  挡土墙在路基防护中经常会被采用,其主要作用是利用自身墙体能够抵抗土的侧压力,保证周围土体的稳定性;同时挡土墙采用片石或块石砌筑、混凝土浇筑等形式,能够很好地抵抗水的冲刷,减少流水对路基的冲刷。
  2.5.2 干砌片石防护
  干砌片石防护主要是使用大块的片石,在路基坡面进行砌筑。从而使得路基边坡稳定性提高,不容易出现水毁现象。在片石砌筑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片石之间的错缝要密切并且相挤,能够牢固在一起。   2.5.3 生态防护
  生态防护具体包括植树植草等基本措施。植草植树的目的在于加强土壤结构的紧实性和严密性。在进行生态防护措施之前,防护设计人员要提前走访当地群众,了解当地适合种植的草种树种。并结合气候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植树植草措施。例如在非洲地区,气候干旱,这时候对于草种树种的选择就要考虑到它们的抗旱抗灾害能力,在适应当地气候的条件下,让这些被种植的树和草起到一定的公路防护作用。
  2.6 重视施工期间水毁处理
  在正式施工期间,技术管理人员必须深刻意识到自身的管理重责,对于早期水毁技术管理、材料管理、设备管理等监管内容,必须加以严格重视。与此同时,现场监管人员必须肩负起自身的职责内容,最好采取区域监管方式,让全体参建人员明确自身所负责的区域。重点加强自身对该区域的管理强度,力图将各类隐患因素及时消除于萌芽当中。对于现场发现的质量问题,必须及时整治,防止质量隐患程度进一步扩大。除此之外,现场施工人员应该明确早期水毁的危害,并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从多个方面进行优化施工,力图将早期水毁隐患问题及时处理掉,为道路工程建设安全提供保障。
  2.7 重视路基排水设施养护
  在公路路基水毁处理过程中,不仅要提高路基抗冲刷的强度,还要注重流水的排泄,以减少对路基的冲刷和浸泡。路基路面排水的形式常有明沟、盲沟、截水沟等,在养护过程中这些附属设施也要定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养护处理,确保其排水功能,保证路基稳定性。行车过于密集,势必会导致路基结构受到严重荷载压力,容易出现损害等问题,并且容易造成土质湿陷特点,最终形成水毁问题。因此,建议养护管理人员在工程建成之后,应该定期深入现场当中,重点检查路基路面是否存在龟裂等水毁问题。一经发现,必须加以及时处理,并生成相关养护管理方案,防止隐患问题的进一步扩大。如此一来,公路运行质量势必会得到有效保障。
  3 总结
  在公路建设和管养过程中,路基水毁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水毁出现形式相对固定,在工程实践中,要从水文气候环境、工程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找出本质原因,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路基在运营过程中的安全,为公路养护管理提供技术保证。
  参考文献
  [1]张静波,吕岩松,詹永祥,何荷.贵州省重载高速公路软岩路堤填料分级标准研究[J].公路工程,2017(02):210-212+227.
  [2]李成義.公路边坡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01):100.
  [3]王飞跃,彭湘华.高边坡开挖与支护技术[J].水利水电施工,2014(03):10-12.
  [4]刘宏力,龙维,刘品.某高速公路滑坡稳定性评价及治理建议[J].交通科技,2016(03):143-145.
  [5]张学东.浅议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现状及其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1):223-2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311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