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校企协同育人发展的创新思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创新在民族进步的过程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同时也是国家兴亡的动力源泉,更是人才培养的必经道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大众化程度也获得了一定的提升,因此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培养,往往是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项重要选择。学校与企业之间加强合作进行人才教育,往往是双方资源的充分利用,更是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开展的系列教学活动,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与基础。
  关键词:企业  校园  协同育人  大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8(a)-0147-03
  The Innovative Thinking of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Development
  LEI Li
  (Wuhan Polytechnic, Wuhan, HuBei Province, 430000 China)
  Abstract: Innovation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process of national progress, and it is also the power source of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country, and it is the only way to cultivate talents.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popularization degree has also been improved to a certain extent. Therefore, the training of high-level innovative talents is often the core content that ADAPTS to the social needs,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choice in the process of talent training. Strengthening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n talent education is often the full use of resources of both sides, but also a series of teaching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talent training, which is an important way and basis for talent training.
  Key Words: Enterprise; Campus; Cooperative education; University
  1  校企协同育人的涵义
  校企协同育人属于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合,他们充分融合资源、取长补短,展开系统优化,构建深入合作的培养模式,及时整合资源。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对于创新与创业系统的整体与开放程度加以强调,同时要求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以及教育资源之间进行充分的结合,并不是纯粹的加减法,从而产生系统叠加的良好效果。协同育人的过程可以说是高效和企业所进行的紧密结合的过程,同时也是资源聚合的一种重要方式,构建双方之间的密切合作效益。
  2  如今校企协同育人的困难
  近年来,在逐步深入化认知的过程中,我国在学校与企业之间协同育人等方面已经获得了相应的推进,不过同时也有很多的问题存在。总体来说,这些问题主要包括观念认知、政策影响以及运行过程等方面,而深入分析其原因,往往是政府、企业以及高校之间无法达到有效供给所产生的问题。
  2.1 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如今,虽然国家大力提倡以及鼓励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然而对于某些地区而言,并没有推进与此相关的一些政策及法规,作为政府一方,并没有在全国各地进行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模式的大力推进。而如今的法律法规对于企业本身存在比较严格的规定,企业往往无法有效加入到教育過程中,然而,与之不对应的是其在企业权利以及利益方面并没有进行充分规定,甚至可以说是比较薄弱的存在,所以导致学校与企业的发展并没有得到充分鼓励。政府作为主导机关,没有进行充分的统筹与指导工作。而依照国外的系列工作经验,政府应当通过有关机构的成立进行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的有效推进,可以说是作为一项重要保障参与到项目工作当中。我国如今实行的经济制度是将民营企业作为主体,多项所有制经济之间所进行的共同发展,而对于不同企业本身而言,不同企业在价值观、竞争力以及运作模式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区别。而政府对于企业发展的推动往往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在资金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以及工作被动、政策方面没有稳定性等问题,或者在其他方面没有办法与形形势发展相适应。另外,如今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体制还存在着其他一系列的状况,政府无法真正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
  2.2 校企运行方式不畅通
  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往往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制约,比如师资队伍存在来源单一等问题,以及缺乏实践能力和考核机制等情况,没有办法更好地满足在学校与企业合作过程中的期待情况,同时也无法满足校企合作在师资力量方面所产生的具体要求。高校加入到学校与企业合作过程中的目的往往是对于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升,比如综合素质的提升等,但对于企业而言,往往比较重视的是自身经济效益的提升,一般情况下学生们的加入可能会成为企业存在的负担,而并不会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对企业其他人员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   因为合作双方在学校与企业合作方面还有着认识层面的具体差异,所以校企之间的合作往往只是在高校进行基地建立,或者邀请企业人员参与到学生的实习过程中等一系列的简单内容。
  3  完善校企协同育人动力机制的实践探索
  现如今,在我国高校以及企业之间进行协同创新的模式当中,组织、战略以及要素之间的协同可以说是十分重要的3个方面,其中要素协同是最多的内容,也就是说我国在这一方面的模式依旧处于较为低级的情况当中。所以,应当更好地进行协同模式的开展,从而推进一系列的企業与学校协同育人工作的重点。
  3.1 协同机制的建设以及模式的演进
  在高校与企业协同机制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进行建立的应当是成本意识以及利益分享意识,这对于校企之间的信任增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组织凝聚力得到提升,同时构筑更加和谐与稳定的关系,同时构建效果更加显著的协作模式。此外,作为学校以及企业之间,则应当重视这类教育过程中的文化建设,使文化之间得以有效协调和交融,从而培育相应的文化模式,构筑相应的动力体系。
  3.2 结构优化以及协同建设
  在开展创新创业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有效推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协同作用,同时依照对应的功能需要,进行合理化的结构设置,确保育人机制的有效性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同时保障机制的有效运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成立相应的专家委员会,包含了高校、政府以及企业当中的专业人士,针对相关改革内容展开具体的设计,让创新与创业教育获得一定的积极意义指导,同时组建将高校作为主要场所,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创业学院等内容,负责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一系列日常工作内容。另外,还应当积极地进行资源方面的具体整合,进行创新与创业平台的建设,同时建立教师实训平台等,从而让教师、学生以及其他各方之间实现有效的合作。在如今的互联网发展背景之下,更应当进行全面化的创新创业平台的打造,建立相应的在线课程以及平台,探索更加有效率的教育模式,让学生能够从中便捷地获取相应的知识,打造对应学习体系。
  相对于传统教学工作而言,创新以及创业教育有比较强的实践性以及开放性效果,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其不仅仅属于知识方面的传授,重点还是在实践过程中促进学生能力方面的提升。所以作为学校而言,应当更进一步加强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建设,并且依照学生具体的层次,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相关指导建议和实践机会,在学生不同的参与阶段应当设置不同的难度和挑战程度。而针对全体学生来说,则应当统一进行实习活动的安排,使其创业创新意识得到有效提升,其中指导教师往往以高校老师作为主要参与方,而企业一些专家则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使学生的创业意识得到有效提高;针对一些有意愿参与创业的学生来说,可以进行实习活动的安排,在企业与专家指导过程中,使其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而针对较少数的存在创业行动的学生们来说,则应当安排其参与到实习活动当中,比如创业孵化基地等,使其创业成功率得到有效提升。
  3.3 加强制度建设,创造协同环境
  政府应当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制度的建设工作,提供一系列的保障,并且有效地进行平台搭建,制定相应的激励手段,使相关企业与高校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另外,政府本身还可以通过税收优惠等多种政策,让学校与企业在合作过程中避免风险的扩大。校企协同育人本身属于系统性的工程,应当以正确的社会导向作为基础,促进政府和高校之间的协调工作,全力推进制度建设,高校应当将双赢作为重点,使学生的服务水平得到提升,使企业积极性得到增强,而作为企业而言,也应当在追求利益之外承担相应的教育责任,从而更好地实现与学校之间的支持关系,实现创新能力的优化配置,让人才培养获得相应的帮助。
  4  结语
  校企协同育人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政府、高校和企业相互协调,整体推进。政府要完善校企协同的相关政策并保证落实到位,高校要以互惠共赢为原则,强化主动服务企业的能力,提升企业参与协同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也要承担为教育服务的社会责任,推动校企之间建立互惠互信、相互支持的关系,实现创新资源与能力的共享与优化配置,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费小燕.基于就业岗位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88-90.
  [2] 刘勇.几类典型中职课程开发方法的比较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8(1):45-47.
  [3] 廖敏.台湾技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启示[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20-21.
  [4] 姜华,潘援.基于岗位能力分析的中高职“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内容衔接的研究与实践[J].文教资料,2018(32):88.
  [5] 胡祯臻.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
  [6] 杨莹.构建长春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7.
  [7] 王岚,许艳丽.智能时代:职业风险与高职教育应对[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2):45-55.
  [8] 李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建设的连接模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6):68-7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3102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