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薄壳山核桃缀叶丛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文章详细介绍了缀叶丛螟为害薄壳山核桃的发生规律、各虫态的发展历期、形态特征,并对该害虫的防治时期和防治方法进行了详尽描述,以期为皖北地区缀叶丛螟的防治工作提供可靠参考。
  关键词: 缀叶丛螟;发生规律;为害寄主;防治方法
  文章编号:2096-8108(2020)04-0047-03  中图分类号:S664.1  文献标识码:A
  Occurrence Regularity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the damage of Loacstra muscosalis to Carya cathayensis
  CHEN Lei, TENG Huarong
  (Fuyang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ique Promotion Station, Fuyang 236000, China)
  Abstract: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lawn, development period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oacstra muscosalis were introduced in detail, and the control period and methods of the pest were described in detail for reference.
  Keywords: Loacstra muscosalis; occurrence rule; damaging host; control measure
   缀叶丛螟是继星天牛、美国白蛾之后,又一为害薄壳山核桃生长发育的重要食叶害虫。2019年6月阜阳部分薄壳山核桃育苗区发现该害虫发生,由于防治及时、措施得力,未造成大的损失。由于该虫产卵集中、幼虫结网为害、取食量大、产卵部位较高不易发现,极易在短期内食光单株叶片,形成局部范围内整株光秃,加之幼虫前期为害留下的叶脉、叶片表皮,远远看去,形如枯死,既影响苗木生长,又严重影响林相美观。该害虫为害时间主要集中于七八月份,气温高、发育快,稍有不慎极易造成爆发危害,是当前薄壳山核桃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要重点防治的主要害虫之一。现将该害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仅供大家参考。
  1 名称及寄主范围
  缀叶丛螟(Locastra muscosalis Walker)又称核桃缀叶螟、木橑粘虫,为鳞翅目,螟蛾科[1]。缀叶丛螟喜食核桃[2]、薄壳山核桃[3]、核桃楸,同时为害多种林木:枫香、黄连木、南酸枣、盐肤木、黄栌、悬铃木、火炬树等。
  2 形态特征
  2.1 成虫
  雌成虫体长14~18 mm,展翅32~ 36 mm。雄成虫体长12~14 mm,展翅25~28 mm。体黄褐色,复眼绿褐色,触角丝状,足褐色。前翅中部有一黑褐色横带,锯齿形深褐色,外横线褐色弯曲如波纹,内外横线之间深栗褐色,前翅靠近前缘有两个黑斑点,外缘线浅灰白色,亚外缘线黑色,中室灰褐色,外缘顶角至肩角深灰色,基角黑褐色,顶角有一黄褐色小眼点。后翅灰褐色,近外缘色较深,向外逐渐减淡,近外缘处有一新月形黄白斑。雄虫前腿节无绒毛,雌虫前腿具有绒毛。
  2.2 卵
   卵椭圆形,初产浅豆绿色,密集排列成鱼鳞状,产于叶片背面、主脉两侧,一般每块卵1~100粒。卵壳布满网状纹,有粘液,粘着牢固。
  2.3 幼虫
  幼虫初孵时为乳白色,渐变乳黄色,头部和臀板为黑色。每蜕一次皮后虫体,色泽逐渐转深。成熟幼虫长31~42 mm,头黑色,有光泽,宽约3 mm。前胸背板黑褐色,中间有1条浅色纵沟。背中线宽阔,杏红色,亚背线与气门线间基色为黑褐色,间有黄褐色斑纹,气门线以下为棕黄至浅黄色,臀板黑褐色,腹面和足均深黄色,全体有白色短毛。
  2.4 蛹
  蛹长12~19 mm,黄褐色、黑褐色至黑色。
  2.5 茧
  茧灰褐色,革质,扁椭圆形,长16~20 mm,宽8~12 mm ,结实,近似牛皮纸。
  3 发生规律
   在皖北地区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薄壳山核桃根部附近土壤内结茧越冬,土壤深度一般在表层10 cm以内。翌年4月末5月初化蛹,蛹期20~25 d。至5月末6月初羽化成虫。成虫常于凌晨羽化,夜晚活跃,以上半夜最盛,飞行迅速,有很强的趋光性。羽化1 d后交尾,1~2 d后开始产卵,卵多产在薄壳山核桃叶片背面。成虫寿命 3~5 d,产卵后死去。一般经 2~3 昼夜,在临近叶片上连续产卵多块,每块有卵 30~100 粒不等。初产卵浅豆绿色,受精卵24 h后逐渐由绿变赤红色(未受精卵不变色),孵化前变成黑褐色。卵经 7~10 d 孵化幼虫,孵化率 95%左右。6月中旬是幼蟲孵化期,6月下旬幼虫为害显见,7 月中旬为害盛期。一卵块孵化几十头至上百头幼虫,初孵幼虫将临近枝叶片吐丝结网,形成大巢粘在一起,舔食叶肉,保留表皮和网状叶脉。此时幼虫活泼,白天在网内叶片上四处游走,蜕皮、排泄全部在网幕中进行。为害叶片多处于树冠外围及中上部,不易被发现。1~2 龄幼虫取食量较小,仅取食叶肉。3龄后食量增加,取食叶片仅保留叶脉。一头缀叶丛螟幼虫一个生活史可蚕食 20~30 cm2,一个薄壳山核桃复叶大小。幼虫约4~5 d增1龄,共6龄,同一批卵块孵化的幼虫,蜕皮时间较集中。幼虫各龄期初蜕皮时胴体为白色,约30~40 min后渐从头壳始恢复色泽;3龄后,幼虫开始分成小群,把叶片缀成筒状,静止时在筒内取食;4龄后幼虫多在夜间取食、转移,白天静伏在叶片上或网筒内不动,偶遇惊吓即可爬出落地串爬。8月上旬老熟幼虫陆续下树寻适宜地钻入土中结茧,幼虫吐丝做茧3~5 d,幼虫在茧内呈卷曲入眠越冬,老熟幼虫冬眠期 230~240 d。缀叶丛螟生活史见图1:   3 防治方法
  3.1 物理防治
  3.1.1 清除寄主
  清除周边共生寄主或寄主根际虫茧、树冠幼虫。根据阜阳发生地周边林木种类来看,香樟是缀叶丛螟的寄生树种,且为害较重。桃树及其他绿化树种有待进一步观察。
  3.1.2 灯光诱杀成虫
   5月下旬至6月中旬,成虫发生期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并及时消灭处理。
  3.1.3 采摘网幕
   缀叶丛螟的幼虫常在树冠上部和外围结网,并卷叶集中为害。在上年度發生较轻、当年网幕较少的地块,可以人工采摘网幕或用钩镰把虫枝割下,集中消灭幼虫。
  3.1.4 挖捡虫茧
  根据树冠虫巢数量,在树冠根际刨挖虫茧。缀叶丛螟的虫茧一般在树根旁或松软土里比较集中,在封冻前或解冻后挖取分拣,集中消灭。
  3.2 生物防治
  3.2.1 保护利用天敌
   缀叶丛螟天敌较多,可以充分利用:卵期天敌有瓢虫类、华姬蜻、螳螂类;幼虫期寄生性天敌有姬蜂类、茧蜂类、钩腹蜂等多种;捕食性鸟类天敌有:山雀、麻雀、画眉、灰喜鹊、黄鹂、白头翁等多种益鸟。
  3.2.2 喷施生物制剂
   按照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柯治 国等发表的《缀叶丛螟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论述,多种细菌、病毒、真菌可以制约缀叶丛螟的发生蔓延。缀叶丛螟幼虫为害期可喷施白僵菌粉剂;幼虫老熟入土期 ,于树冠下地面撒施白僵菌粉 ,然后浅耕松土 ,以消灭入土老熟幼虫。于 6 月上中旬幼虫初孵期,使用1 500~2 000 倍 2% 阿维菌素乳油或1%的甲维盐1 000倍液+菊酯类农药,防治效果良好。同时,按照柯治国等的防治试验,苦楝油等植物性农药对缀叶丛螟有明显的拒食作用,尤其是250倍苦皮藤乳油和雷公藤根皮粉浸出液,拒食效果在95%以上。
  3.3 化学防治
  3.3.1 喷药防治
  6-7月幼虫为害高峰期,2.5%溴氰菊醋3 000~5 000倍液,90%敌百虫8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2 000倍液、5%吡虫啉乳油2 000~3 000倍液,晴天上午8-10时逐巢喷洒,防治效果良好。
   3.3.2 树干注射防治
  害虫盛发期,在树干基部不同方位,根据树木粗度,用电钻钻孔4~8个,深达木质部2~4 cm,与树干成50°夹角,视虫龄和虫口密度、植株大小,用注射器注入40%乙酞甲胺磷(或氧化乐果)原液4~6 mL,并及时用湿粘土填封洞口。在防治缀叶丛螟的同时,还可兼治刺蛾、蚜虫、叶蝉等刺吸式口器害虫。
   参考文献
  [1] 萧刚柔.中国森林昆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878-879.
  [2] 杜万光,赵 阳,焦进卫.缀叶丛螟危害黄栌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7):180-181.
  [3] 柯治国,南玉生,卢令娴.缀叶丛螟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J].中国生漆,1985(4):14-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3166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