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靖江地区夏大豆品种比较试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沙亚鸿 胡宏亮 王华

  摘要 针对靖江市大豆生产中品种多乱杂、低产低效等问题,进行了淮豆4号(CK)、齐黄34、嘉豆51、嘉豆23等4个大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嘉豆51和淮豆4号在靖江地区土壤气候条件下产量潜力可达3 000 kg/hm2。
  关键词 夏大豆;品种;生育期;植株性状;产量;江苏靖江
  中图分类号 S565.1.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3-0145-01
  大豆的营养价值较高,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重要的养地作物[1-2]。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原来仅在十边隙地种植的大豆已转向大田生产,2010年靖江市种植面积1 887 hm2,实收平均产量为2 385 kg/hm2,实现农业产值1 349.9万元,为完成全年粮油生产任务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为实现今后大豆高产高效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夏大豆,通过筛选,参试品种分别为淮豆4号、齐黄34、嘉豆51、嘉豆23,共4个品种。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其中以淮豆4号为对照(CK)。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共12个小区,小区面积20 m2。
  1.3 试验实施
  试验在马桥镇经伦村小农场中进行,供试的4个品种均在播种前精选种子,以除去虫蛀粒和杂质,晒种2 d,于5月13日进行人工点播。统一南北行向,大行距60 cm,小行距40 cm,穴距20 cm,每穴点播4粒种子。播种时做到畦面无杂草、行株距及点播深浅一致,出苗后统一进行田间管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1可知,4个参试品种中,嘉豆51与淮豆4号生育期较短,全生育期均为110 d;齐黄34最长,为128 d;嘉豆23次之,为124 d。因为8月31日收获时,淮豆4号(CK)已经枯黄爆荚,说明淮豆4号在靖江地区的土壤气候条件下栽培种植,全生育期可能小于110 d。
  
  2.2 植株性状
  由表2可知,淮豆4号(CK)紫花,叶片卵圆形,株高79 cm左右,半矮杆,抗倒伏,分枝性较强;齐黄34紫花,椭圆叶,株高较矮,仅67 cm,矮杆抗倒,分枝性较差;嘉豆51紫花,圆尖叶,株高91 cm,株型较高,分枝性较强,部分半倒伏;嘉豆23白花,叶披针形,株高76 cm,株型适中,有分枝性,抗倒伏;根据收获期测量计算各处理的实收密度,在相同播种密度的前提下,淮豆4号单位面积收获株数最少,比嘉豆51少收8 640株/hm2。
  2.3 考种结果
  由表3可知,淮豆4号(CK)总荚数为47.7个、百粒重为23.2 g,均高于其他3个品种,双粒荚占总荚数的68.3%,但多粒荚较少;齐黄34与嘉豆23总荚数相仿,分别为33.8、32.4个,但三粒荚、多粒荚比例较高;嘉豆51总荚数为46.5个,比淮豆4号(CK)少1.2个,但三粒荚、多粒荚比例达31%,而淮豆4号(CK)仅18.9%,因此嘉豆51的总粒数为102.6粒,比CK多4.2粒。
  2.4 理论产量
  各参试品种的小区理论产量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各参试品种平均产量潜力均约为2 100 kg/hm2,其中嘉豆51及淮豆4号(CK)均有3 000 kg/hm2以上的潜力。因此,只要栽培管理措施得当,淮豆4号和嘉豆51在靖江地区的土壤气候条件下均能达到3 000 kg/hm2以上的产量水平。
  通过对该试验的小区理论产量进行方差分析(表5),F0.05=6.59,F0.01=16.69,试验区组间差异不显著,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说明该品比试验中各品种的平均产量存在显著的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夏大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精选种子,提高播种质量,可以提高出苗率,使苗齐、苗全、苗壮,增加实收株数,从而增加平均产量。试验中嘉豆51平均理论产量2 786.5 kg/hm2,位居4个品种之首;淮豆4号(CK)平均理论产量2 678.0 kg/hm2,居第2位,但嘉豆51株型较高,田间有部分植株半倒伏,在考虑其成熟期无台风、暴雨等灾害性气候条件下,可以优先选用该品种。如在靖江市作夏大豆栽培,宜在元麦茬或冬闲田于4月底至5月初播种,在8月中下旬台风天气来临前收获,以利获得高产;也可在大豆封行时,用15%多效唑300 g/hm2对水300 kg,在叶片正反两面喷施,进行化学调控,矮化植株,促使大豆生长稳健,提高单株结荚数,提高籽粒产量[3-4]。大豆种植户应注意及时收获,防止爆荚落籽,达到减少产量损失的目的[5-6]。
  4 参考文献
  [1] 陈芳芳,朱韬.淮豆4号密度肥料试验[J].中国种业,2010(12):59-60.
  [2] 毕杰.大豆新品种[J].农村科技开发,2004(9):39-40.
  [3] 张凤杰,李洪兴.七个高蛋白大豆新品种的比较试验[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11,5(5):19-21.
  [4] 贾兰,杜成章,张继君,等.重庆市春大豆新品种丰产稳产性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11(10):64-66.
  [5] 孙明明.2011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大豆新品种[J].大豆科学,2011,30(4):713-718.
  [6] 宋亮,石江,徐云松,等.早熟鲜食春大豆新品种的选育与品比试验[J].上海蔬菜,2011(4):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6010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