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馆的数字化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怡
摘要:数字化技术为美术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成为美术馆未来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回顾了数字化技术在国内外博物馆的兴起和运用,对我国美术馆的数字化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美术馆 数字化 虚拟现实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1)12-0162-0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数字化工程进入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所带来的各种效益也逐步显现出来。在我国美术馆普及程度还严重不足的形势之下,利用数字技术,突破时空限制,让美术馆的资源能够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为美术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成为现代美术馆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美术馆未来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1、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的兴起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数字技术开始在各国博物馆兴起,各信息科技大国都非常重视数字技术在博物馆建设和推广工作中的运用。在北美,美国国会图书馆1990年开始启动“美国记忆(American Memory)”项目,将图书馆内的文献、手稿、照片、录音、影片等藏品数字化,到2000年共实现了500万件文件文献的数字化。
加拿大遗产信息网络(Canadian Heritage Information Network,简称CHIN)将各博物馆的丰富资源全部整合到加拿大虚拟博物馆(VMC,Virtual Museum of Canada)中,利用加拿大藏品资料库的影像信息提供各种在线展览,虚拟影像画廊服务,并开设了趣味游戏、教师中心、社区记忆、博物馆活动、个人博物馆及在线购物等特色栏目。自开通以来,以其生动的形式和丰富的多媒体内容,吸引了自世界各地的在线观众,第一年的访问人次就达到了300多万。[1]
在亚洲,日本最著名的数字博物馆计划是“全球数字博物馆(Global Digital Museum)计划”,主要是支持网络环境中数字典藏资料的检索,同时支持互动式的网络浏览、编辑,尤以博物馆教育为重点。[2]
我国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与国外同步,较为成功的案例有“数字故宫”、“数字敦煌”、“今日数字美术馆”等。
故宫博物院早在1999年就提出了“数字故宫”的构想,旨在采取数字虚拟现实技术,对故宫的建筑、藏品和档案进行模拟与复原,实现文物影像的细节浏览和虚拟展厅的360度旋转展示。2001年数字故宫网站开通,改变了故宫近百万件藏品只有不到1%能与观众见面的旧有格局,源源不断地将故宫中珍藏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珍宝陆续介绍给世人。
十多年前,敦煌研究院与国外科研机构合作,开始了“数字敦煌”的探索和研究。对敦煌莫高窟的洞窟、壁画、彩塑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有关敦煌的文献、研究成果、相关资料等,全部进行数字处理。近10年,敦煌研究院已对43个洞窟进行了数字化保存,在文物图像采集与保存、文化遗产历史复原、洞窟虚拟模拟、壁画图案创作等方面已经掌握一套成熟的技术和经验。2011年,今日数字美术馆正式上线,包括了今日数字美术馆实体空间、今日数字美术馆虚拟空间、VR艺术研究推广中心和今日艺术网。[3]
2、数字化技术在美术馆的运用
关于“数字化美术馆”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明确的定义,本文所探讨的美术馆数字化建设是指将美术馆工作中所涉及的各种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运用数字技术来实现美术馆的收藏、展示、研究、教育、娱乐等功能。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美术馆馆藏资源的数字化,这是美术馆数字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建立藏品的数字档案,不仅压缩了存储空间,还使得藏品信息可以反复使用而不受损,减少了实物的流通次数和珍贵藏品人为损坏的机率,有效地解决了藏品的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通过相关的软件系统,美术馆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信息检索的方式查看藏品信息,缩短了查找藏品的时间,也可以不用通过查看藏品实物本身就可获取藏品信息,有效地改善藏品管理的质量,提高管理水平。
二是美术馆资源的数字展示,这也是美术馆数字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常见的有网站信息发布和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两种形式。目前我国大部分美术馆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成为公众深入了解美术馆的一个窗口。好的美术馆网站还可以实现远程教育功能,成为公众接收美育熏陶的“第二课堂”。
虚拟展厅,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表现展厅真实场景的一种形式。参观者在虚拟环境中可以身临其境,随着计算机中所呈现的参观路线来浏览展品,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弥补了大部分观众不能亲自到美术馆现场参观的遗憾。2011年上线的今日数字美术馆虚拟馆充分地利用了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了艺术在数字世界的自主浏览、实时交互、临场体验。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虚拟展厅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虚拟展厅解决了馆长以及策展人面临的最大挑战――如何让已经结束的展览永久的存活下去;虚拟数字技术还可以成为策展人的一个策展工具,他们可以按自己意愿自由摆放虚拟展馆的任何一件藏品,并且对虚拟展厅内颜色、布局、灯光任意更换,从而达到最佳的展出效果。[4]
三是多媒体数字技术在实体美术馆中的运用,包括了馆内的计算机终端、数字化投影设备、数字化电视机、DVD播放系统、触摸屏、语音导览系统等。这些都已经逐渐在各美术馆普及,帮助观众在展厅增强视听感受,参观时获得全方位的体验。例如南京博物院的科技人员邀请音乐家编写了编钟的专用曲谱,用数字高科技手段编入多媒体系统,当观众在导览系统中点击相应的图片时,就会听到古朴的钟罄竹之声。
更有美术馆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展厅,在美术馆内设定专门的空间并配备特定的设备,产生亲临现场的感受和体验。如今日数字美术馆实体馆就是基于今日美术馆实体建筑而营建的全球首个公益性的高科技艺术展示空间,包括以大型环幕、大型三维立体投影、头盔显示器、360度可触摸设备、数据手套以及各种多感知系统为核心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以及“混合现实”环境。[5]
四是对美术馆内部行政和业务管理系统的数字化,主要包括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信息管理、财务管理、建筑设备自动化以及藏品鉴定、修复、研究交流等系统的数字化,利用计算机软件实现美术馆内部的科学管理。
3、我国数字化美术馆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我国美术馆的数字化经历了美术馆网站建设,藏品管理数字化和美术馆全面数字化三个阶段。从现实发展情况来看,由于观念、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限制,我国美术馆的数字化建设发展情况不尽如人意。大部分的美术馆网站建设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网页设计长期不更新、内容陈旧等诸多问题。在虚拟展示方面多以静态图片和文字介绍为主。视频窗口和三维立体展示因为硬件和软件的限制而导致网速过慢或无法观看,形同虚设。
藏品的数字化建设方面,各美术馆在长期的工作中基本上都建立了本馆的藏品数据库。但是可以说没有任何一家美术馆的藏品数据采集、记录方法与别的美术馆完全一致,美术馆藏品数据标准缺乏全行业范围的一致性。这就为将来的资源整合和交流带了了一定的障碍。因此,为达到数字化建设的目的,首先需要制定一套合理、严谨而完整的数字化标准,适用与各个美术馆,并且定期进行修订。[6]
在虚拟现实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方面,各美术馆的建设程度不一,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成功的案例屈指可数。这跟各个美术馆的历史发展、政府投入、重视程度有很大的关系。
起步晚、基础差,任务重,这是我国美术馆数字化建设所面临的现实。尽管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现在国家也开始重视美术馆的数字化进程,文化部与各地方政府也开始加大力度支持美术馆的数字化工程,各大美术馆也提高了对数字化建设的认知,这给美术馆的数字化建设带来了发展机遇。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增强了人们对美术馆的关注,也对数字美术馆的建设提出了强烈的需求。完善美术馆的数字化建设逐渐提上各美术馆的规划议程。
但是美术馆实现全面数字化是否真的是百利而无一害呢?大量数字化资源被放在互联网上,数字藏品的侵权、篡改更加容易,将严重侵犯到数字资源拥有者的合法权益。除了数字水印外,还有没有更好技术保证数字作品的所有权归属?观众是否会越来越依赖于数字化的网络呈现方式,而放弃了到美术馆去体验原作魅力的机会?高仿真艺术品泛滥是否会以假乱真,让艺术贬值?原作可随意放大缩小,是否会让观众模糊现实和虚拟的界限?这些问题都值得在发展中认真思考。
数字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美术馆管理者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需要大量的资金、设备的投入和维护,需要配备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些都决定着美术馆数字化建设的发展。如何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加快建设步伐,需要各美术馆科学规划,做好基础工作,才能抓住机遇,拓展美术馆的展示、教育、研究等功能,为实现美术事业的全面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陈刚.数字博物馆概念、特征及其发展模式探析.中国博物馆,2007年第3期,第91页.
[2]陈刚.数字博物馆概念、特征及其发展模式探析.中国博物馆,2007年第3期,第92页.
[3]百度百科.今日数字美术馆.
[4]中国创意同盟.全球博物馆步入虚拟数字时代,网络版.
[5]百度百科.今日数字美术馆.
[6]马书林.对中国美术馆藏品数字化建设的思考.2005年第6期,第52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491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