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郑 华

  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创造的过程。在完成一件作品、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都需要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途径。我们万万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其他学科的办法去讲、去学、去考,那将窒息孩子们的创造精神。电脑个性化的设计,功能开发的多样化都是创新精神的结果。在当前积极推行的学校素质教育中,尤其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每个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研究的问题。我作为一名计算机课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在教学方法上,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地方,应当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应当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而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还可以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基础。“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创新性思维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利用学习目标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同时在学生自主探求问题的基础上,给予必要的恰当的演示提示引导,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当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一些重要的知识。例如在讲授电脑绘画《附件-画图》一课时,笔者自制了课件,通过几幅不同季节的图画将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并用动画的渐变效果完成四季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季节的变化,体会其多变的美,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和创造欲望。这样的情境创设出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打开文件夹的讲授上,可事先在预订的文件夹内放一些小的游戏程序,将打开文件夹的过程比成挖宝藏,学生如果正确操作,就可“挖”到“宝藏”――小游戏程序,这样可将枯燥的教学变得吸引人。
  2.推行问题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式教学模式即把学生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用疑问开启学生创造思维的心扉,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采取问题式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平等、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情境;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设计出针对性、启发性较强的问题,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对于在回答疑难问题时出现的不同主张和见解要“沙里淘金”,肯定其中的合理成份。要改变教师“一言堂”或“独角戏”的老方法,还学生以自我学习和钻研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敢于质疑发问、想象猜测,敢于打破常规、不拘一格。如在《Excel公式的运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错误的公式,让学生自己对这些公式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错误,进一步掌握公式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从而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在实践应用中,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自主探索、协作学习是学生在实践中经常采用的两种方式。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动性,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了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向教师、同学、书本、软件寻求帮助、网上请教,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鉴别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于比较单一的任务可以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协作学习是指学生可以按座位或通过计算机网络按举、能力等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任务。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意见交流、辩论等形式,教师可以促进学生的沟通,学生可以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评判、接纳和反思。通过这种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从不同方面和解决途径来分析问题,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对于比较综合的任务可以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当然,实践中,我们经常使用的是两者的综合。
  1. 在教学实践中,尽可能挖掘学科的创造思维因素,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开始学习Word课程时,先让学生看一幅制作精美的电子小报,让学生了解到用Word也可以制作出这么漂亮的电子小报,然后对学生讲学习完Word,每人利用Word制作一幅电子小报,主题不限,游戏、UFO、动物等等,只要是你感兴趣的都可以,从进入到每一步设置可以自己完成,也可以几人合作完成一幅。学生接到这个任务后,显得非常兴奋,利用已学习过的知识,自己构想、反复动手、讨论、大胆实践,尽心尽力去完成自己的第一幅电子小报作品。学生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激发了学习创造思维,体验着创造性思维的快乐,展示了创造才能。
  2. 在教学实践中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立体式”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以信息技术促进其他课程的学习,即以信息技术方法,例如使用多媒体或因特网,学习其他课程的有关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其他课程的学习,充实、完善或补充信息技术课程的不足,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更全面、更具体、更生动。因此信息技术教育不能自我孤立,为技术而学技术,必须将其它学科的内容最大限度地渗透于其中,并尽可能地与其它学科教学进行整合。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又有助于其它学科的现代化教学,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上得到整体提高,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比如,用Flash来制作物理上的一些实验的演示动画,学生必须在充分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制作出Flash动画来;用几何画板来制作数学上的有关一些函数、图形的变形等,没有坚实的数学基础,是不可能准确制作出来的;其他还有用Photoshop必须要有相关的美术基础,Word的电子文章、电子小报必须要有相关的语文基础;将数据库Access应用于地理学习,自己编写“世界各国信息小词典”,可帮助学生的地理复习等。信息技术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渗透、相互整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在教学实践中,要特别重视学生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如用让学生用电子邮件来完成作业的接收、发送;让学生用Excel来进行考试成绩的统计与处理;让学生用Word或Publisher来制作生日贺卡或节日贺卡,这不仅经济、方便,而且能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些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的“问题活动”的应用对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信息技术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创造性地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的新世纪教学,它所强调的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开放思维,掌握理论,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多思、敢问、敢做,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一定能在信息技术这片沃土里得到培养和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02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