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丽军

   [摘要] 音乐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有效手段,对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起重要作用。音乐这种最具有情感的艺术,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方面起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音乐 创造 自信 合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未来的21世纪,应把道德教育放在全部教育的首位。“重视道德教育,提升道德水准已成为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认识到了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迫切性。”音乐教育具有潜移默化、寓教于情、寓教于乐的特点,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教育方法,通过音乐作品的音乐美和视像美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从而被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陶醉,与其产生共鸣,从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启迪智慧,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育人的德育功能。
  一、充满情趣的音乐教学过程
  音乐是一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音乐课不但要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会演唱歌曲,学到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也要注意提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如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培养尤其重要。实践证明,这不仅会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长处,还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潜能,激励学生锐意创造的开拓精神。在音乐教学中,我也尝试着把培养学生创造的思维用于课堂实践中,努力对学生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比如在新授的音乐课上,我注重在发声练习、节奏、歌词、表演等方面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而在一首新授的歌曲中,歌词教学是学习歌曲的重点。歌词所表达的歌曲的内容及情绪,是音乐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选择那些民族性、思想性、艺术性、欣赏性较高的作品。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达到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陶冶情操,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在音乐教学中,艺术欣赏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欣赏,并不是单纯被动地接受,应煞费苦心要求全体学生积极地参与和主动地探求。这种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表现得特别强烈。音乐欣赏教学是以乐器和音响为载体,将经典的音乐作品呈现给学生,以它特有的优美动人的音调和无比感人的节奏来激起学生们甜美的回忆,唤起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中外经典音乐作品是人类音乐文化的精华,是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主要内容,这些作品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应以这部分内容为主要教学内容。但也要安排一些现代音乐及通俗音乐作品,以开阔视野,做到“雅俗共赏”,特别是学生接触最多的通俗音乐作品,更不能摒弃,因为这种“俗”是指容易接受的,通俗音乐、通俗歌曲中有许多事健康优美的,能够迅速感染着人们,能使人“赏心悦目”地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灵上的潜移默化。对于一些是趣味不高,格调较低的音乐应通过正确引导,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
  二、创新教学方法
  中学生的音乐教育不是专门的人才教育,不必强调音乐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音乐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完美人格,让他们成为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用模子铸造出来的整齐划一的产品,要让音乐成为他们的朋友,以宣泄他们的激情,解放他们的心灵。
  在教学方法上,应根据音乐教育的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譬如打节奏,可以让学生运用各种手段,手、嘴,甚至借助书本、桌,等等,使其充分施展、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唱歌不一定从谱到词,可以从词到谱,学生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唱法,处理也可因人而宜。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时,应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因为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他们会根据各自不同的经验来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感情。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自由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允许个性存在,力求新的情感体验,只要学生的思维方向符合音乐审美的基本规律,就应该给予肯定。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方式。
  三、多样化的音乐教育形式
  中专学校开展音乐教育,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注意加强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音乐课外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我们学校几年来一直坚持开展课外艺术活动,其中,舞蹈队、合唱队活动内容非常丰富,绐终是学校大型文艺活动的主力。每逢节日,必组织文艺演出并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同学之间的协作;个人与整体的关系的配合;合唱中各声部的谐调等都给学生以启示。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了集体化音乐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懂得了互敬、互爱、互助,懂得了集体荣誉高于一切。总之,集体性的音乐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文化滋养和美的陶冶,而且有助于集体荣誉感、组织纪律性、事业心、上进心的加强,对健全学生的人格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学校的广播站、电视台、网站也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资源,也是建设校园精神文明的窗口之一,应配合音乐课堂教学,经常播放健康向上的音乐,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形成和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的大教室、多媒体教室、等也应视为音乐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可以利用这些设施,举办文艺汇演、师生音乐会或音乐讲座等。学校对文艺社团也给了大力支持,成立校园音乐艺术团体,经常组织“合唱比赛”、“音乐艺术节”、等活动,这样既可以极大丰富和活泼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课外生活的品位,又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音乐的多样化,能使音乐教育得到真正的普及和提高。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样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在音乐中渗透德育教育,正是把对孩子全面素质的培养提高这个“艰苦任务”变为孩子自己乐意接受的“宝贵礼物”的一种最佳形式。教育是培育人的工作,促进人的全面素质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的,音乐教育对促进人和社会和谐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是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接班人的有力手段。
  新课程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它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上,强调要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教书,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是:诚信、团结、合作、能力。那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赋予了我们历史的重任,我们就要对学生抱着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做好教育工作。教会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把他们培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音乐学与教学心理.人民教育出版社.
  [2]新课程标准.教育部出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25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