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历史德育教育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 林
[摘要] 德育作为五育最重要的一方面,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历史呈现给我们的是过去的人和事,我们在了解过去的同时,可以选择性地吸收优秀文化,在批判继承中创造未来。这种历史课独有的特征为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打下了基础。
[关键] 初中历史 教学 德育 途径
[摘要] 学校德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学校德育的任务就是以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规范教育青少年,引导他们主动积极地进行社会实践,逐步养成高尚的社会主义品德,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在我国,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当代中国基础教育,要求教学工作必须把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及发展健全的人格,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有机地统一起来。
然而,审视我们以往的中学教育,往往过多地注重知识教育和应试教育,以及学科能力和思维的培养。当然,现在社会的发展确实需要各方面的人才,但在注重知识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了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应该放在首位,配合其它几育同时进行,不可偏废。现代教育还要注意提高全民族素质。提高全民族素质,是我国当今社会发展赋予教育的重要使命。所以,教师要结合历史教学,对学生们进行道德教育。
目前,学校德育大致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教育,也称“德性”,简称“品德”。个人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特点和倾向,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因素构成,如不怕吃苦、勇敢坚强、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等品质。还有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这些品质在体育教学中常常会不自觉地在学生身上显现出来,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使之真正成为学生自身的稳定的品质。下面,我们将探讨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道德教育。
一、道德认知的教育
道德认知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包括人们通过认识形成的各种道德观。道德认知是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因为一定的品德总是以一定的道德认知为必要条件,没有一定的道德认知,基本的是非善恶辨别不清,则不可能形成真正的品德。所以,德育过程常常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开始。
中学历史教科书讲述了大量优秀历史人物的道德品质,是道德认知教育的生动材料。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历史道德形象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教育,首先,要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做出分析和概括,使学生逐步建它起道德规范,认识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的准则,然后在心里形成一种道德认知。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从古至今,优秀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如忧国忧民、以死殉国;天下为公、舍身取义;求索攻坚、追求真理等。例如,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对外国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侵略,既有一批前仆后继、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也有一些贪生怕死、投降求荣的卖国贼。对爱国者和卖国贼的对比评价可以提高道德评价的水平和效果。其次,借用后人和权威的评价,也可以强化已做出的道德评价。我们对于品德高尚的人我们要歌颂赞扬,品德低下的人要敢于指责。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这些精彩的人物故事来影响学生的道德观念,这也是道德教育的第一步。
二、道德情感的教育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知而产生的,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所产生的情感体验。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的动力机制,积极的道德情感促进品德的形成,而消极的道德情感则阻碍品德的形成。
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主要是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间接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这些历史人物和事迹虽然已成为过去,但具体生动,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教师也要高度重视和发挥情感教学的作用,精心组织和加工教学内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适当的道德情境,尽量使学生对道德形象形成强烈的情感体验,使教学产生导向和激励作用。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于谦的“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青白在人间”等就是培养道德情感的良好材料。
三、道德意志的教育
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了打到某种道德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道德意志表现为意志活动,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能排除各种干扰和障碍,是决定采取的道德行为顽强地坚持下去。
仅有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也是不够的,关键时候还是要看道德意志是否够坚强,很多历史事件表明,即使一个人可以分清善恶,但如果没有足够的意志去支持,最终还是走向了反面,成了历史上的污点。教师要通过这些历史人物和事迹让学生知道,道德意志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只有坚强的意志,才会坚持正确的路,坚持真理,而不会在物质或其它诱惑的攻击下的即刻人格沦陷。
四、道德行为的教育
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道德认知或道德情感支配下采取的行动。它是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集中体现,是个体面对一定的道德情境时,充分调动自己的道德认知并产生强烈的道德情感,经过内心冲突及外部情况的影响而表现出来的具体行为,它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客观指标。
例如,谭嗣同在变法失败面对捕杀以血酬国的抉择,邓世昌在军舰中弹沉没后舍弃逃生以死殉国的壮举等典型范例,都是极好的教育材料。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杰出历史人物高尚行为的道德动机。可以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面临道德冲突时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进行自我道德教育,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总之,历史教师要善于将历史先进人物的行为规范和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紧密地联系起来。帮助他们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个人与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使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处世做人。
参考文献:
[1]王文敏.也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考试周刊,2009,(36).
[2]刘开成.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途径.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35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