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阅读层面的拓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汉荣的散文《山中访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册第13课)是一篇将深厚浓郁的人文情怀寄托于审美观照对象(山中各种自然景物)之中的优秀散文。在指导学生阅读本文时,如果围绕“人文情怀”这个层面进行拓展,将会给学生带来多方面的审美和艺术享受,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大有裨益。本文就以《山中访友》一文为例来谈谈这个问题。
  
  1.抒怀,高扬时代主旋律
  
  作品将山中的景物当着朋友,并借助这些人格化的景物寄托和抒发作者的人文情怀,表达了对真善美的赞美之情。在文中,古桥饱经沧桑,千百年来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它使我们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千千万万具有“古老而坚韧的灵魂”和无私奉献的人们;白云“让憔悴的天空返老还童,”使人们联想到妙手回春的白衣天使;瀑布这位“纯粹的歌唱家”,使人联想到给我们带来高雅艺术享受的艺术家:小溪能照出人的“浑浊”,它的客观公正正直的处世态度,云雀“从来不说是非”的品行,不正是我们所赞美和称道的吗?总之,作者巧妙地借物抒怀,高唱了一首时代旋律的主题歌。
  
  2.喻人,含蓄委婉指时弊
  
  生活并不全由美主宰着,也有不美的一面。作者在文中以物喻人,含蓄委婉地对时弊给予了批评。瀑布有“天生的紧嗓子”而且“从古唱到今”,早已是功成名就的“男高音”“歌唱家”,但它“不拉赞助”、“不收门票”,不像现在演艺界的部分歌星一样以艺谋私。相比之下,美丑自现。作者将善意的批评含蓄地包含在对大自然“艺术家”的赞美之中,针砭时弊不露痕迹,这是多么高超的批评艺术!
  
  3.入微,人文情怀系生灵
  
  由于“我”突遇雷阵雨,就“跑到一棵老柏树下”,“发现许多蚂蚁也在树下避雨”,“我”认为“我与蚂蚁之间有缘分”,与蚂蚁“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作者把小蚂蚁当着“小弟弟”甚至“患难兄弟”,并且“用手捧起几只蚂蚁”,“好不动情”,把神圣崇高的人文关怀倾洒于这小小的生灵,它自然会唤起我们的同情之心,激发我们对大自然中的弱小生灵、对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关怀之情,把人文关怀洒向大千世界,天地万物!
  
  4.为一,人文情怀寓景物
  
  融情于景,物我为一是文学写景的最高境界。本文将人文情怀寄寓于景物之中,完全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你看,
  “我”走进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不仅如此,“我”还感觉到“许多鸟在唤我的名字”,露珠在“与我交换眼神”甚至“每一株树都在看我”;更令人称奇的是“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而且是一株根深叶茂的有感情有思想的树!文中的景物,绝不是龚古尔兄弟的“自然主义”的景物,而是充满人文情怀、人文思想和人文审美意识的景物,是物我一体的有形可感的有生命活力的景物!这种景物,可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优化人格,提升品位,使我们如沐春风,又甘之若饴,是难得的人文艺术享受。
  
  5.生活,乐尊自然为我师
  
  作者心中,万物有情;作者笔下,一切皆美。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作者富有热爱生活的人文情怀,将审美的慧眼投向大自然时,这些自然景观立即有了生命,有了灵性,被染上了浓厚的人文色彩!先哲们的“以宇宙为课堂,拜自然为宗师”的教导,在本文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同时,本文还启示我们,“生活中并不缺乏美的事物,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如果我们热爱生活,乐拜自然为师,并且用审美的眼光将人文情怀渗透于自然观照之中,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不仅美轮美奂,而且绚丽多彩!
  学生是否真正能从阅读的课文中获得艺术享受和教育,关键在于老师的启发和引导。在砂石中掘井,挖得越深,得到的水就越多越清;阅读文章也如掘井,你把阅读的层面拓展得越宽越深,得到的精神和艺术享受就越多。老师们,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我们在拓展阅读层面上多下功夫,跳出教参划定的圈子,挖掘出文章中的黄金,献给学生一台充满人文情怀的审美观照的盛宴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34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