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阅读教学要扎扎实实教“语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秀敏

  摘 要: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准确地把握“三维目标”,引领学生面对文本,通过扎扎实实地诵读和感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习得语言与接受人文熏陶融为一体,防止表面化、形式化的偏差,真正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关键词:阅读教学;面对文本;诵读;感悟;扎实有效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5-0029-02
  
  一节好的语文阅读教学课,最基本的标准应该体现在扎扎实实地教“语文”。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做教师看的现象。随着农村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在农村小学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手段也渐渐多起来,学生的学习也丰富起来。但是,若以现行的课程标准来衡量目前农村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我们会发现,许多语文教师对教学的一些基本理念仍然模糊不清,在课堂如何操作这些新课程理念,就更显得左右为难甚至束手无策。源于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信心不足,语文教学到底什么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什么是“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这些问题都反映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亟待解决。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习母语、实践母语的课程,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扎扎实实地教语文。
  那么,课堂上怎样做才算是教语文呢?我们听了一节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课文课《海底世界》,看得出老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下大功夫制作了丰富多彩的课件,海底世界的动物应有尽有;精心设计了活泼多样的活动,学生模仿叫声、表演形态,乐此不疲……短短的40分钟,老师忙于完成预设的展示任务和活动任务(不能称作“教学任务”),奔波于讲台和学生之间,忙碌在大屏幕的左右,可谓煞费苦心,尽了全力。作为听课者,也可以说是观看了一场费尽心思的表演。审视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是太多的资料补充,太多的媒体演示,太多的形同虚设的小组讨论、大组发言……太多的“非语文”“泛语文”活动,减损了语文教学的本真。我们不禁要问:这是在教“语文”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阅读教学要教语文,就应该明确语文课重要的不在于教的形式,而在于教的内容。内容第一,形式第二,内容决定形式,教的形式再好,如果内容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也是“劳而无功”。
  阅读教学要教语文,要明确教的内容是什么。新课改以来,人文性得到了空前关注。有的人认为课堂上只有突出了人文性,才能促进儿童的发展。课堂上比较关注语文的人文关怀,淡化了“学语习文”,甚至讳淡语文知识技能。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前四个字指的是语文基础知识,后四个字指的是语文基本能力。这种认识在课改的今天仍然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因为这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追求,丧失了这个本真,语文教学就变味了,所以说优秀的传统不能丢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里讲“精选”,其实就是削枝强干,集中目标,突出最要紧的、对学生终身最有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语文课程中什么才是“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呢?从内容上讲,必须把握以下几项:识(识字)、写(写字)、读(读书)、背(积累背诵)、说(口语交际)、作(习作)。除此还有:情(热爱母语的感情)、趣(学习母语的兴趣)、习(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法(科学的学习方法)。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学生终身的学习与发展。
  阅读教学要教语文,说具体点儿,就是要借助课文的例子,教学生会读书(包括读准字音、理解字义),教学生读懂文章(包括理解词句意思),教学生会说话,教学生会写作。一句话,在生活实践中会运用母语与人交流。所以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要“沉下来”实实在在地引领学生析字、解词、品句、悟情,发现语言规律,诵读和运用祖国语言。
  近几年,一些有识之士呼吁,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底气”和“灵气”,于是就有人曲解,底气是靠死啃教科书得来的,灵气是靠走出课文得来的。这样机械而简单化的认识势必会导致相应的结果:一方面让学生死记硬背教科书或现成的答案,一方面又脱离文本去“种他人的田”。于是产生了更严重的后果:在平时的课堂上学生成了教师操纵下的知识的容器,在公开教学时又成了热闹的课堂中的做秀者。学生的“底气”和“灵气”到底来自哪里?大道无痕,学生的“底气”和“灵气”来自于认识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不能在课堂中省略掉,而只背结果或单纯追求形式上的花样。比如要求学生把字写正确写美观,就需要有一个过程。要想写得对,就得想办法记住字的笔顺、字形,这是不是训练想象力和记忆力?要想写得好,就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是不是训练观察力?还得研究字的间架结构,这是不是审美情趣的陶冶?可见,学习的过程必不可少。有了这样的过程,学生就有了认识母语的过程,就有了理解母语的过程,就有了积累母语的过程,就有了运用母语的过程,就有了发展语言、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过程。所以,我们语文阅读课上教师教的重心必须是千方百计为学生营造学习语言的氛围,创造感知语言的机会,引领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这样才能有希望达到“三维目标”。
  对于阅读教学,我们的共识就是引领学生面对文本,通过诵读和感悟等扎实的语文实践活动,把握文本语言的内在精神,使习得语言与接受人文熏陶融为一体。但是当我们再回过头来审视当今的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就会发现有诸多现象不能不使我们的警醒:有的语文课堂,为了让学生“求异”或“发散”,往往离开了文本进行无休止的讨论、争辩,结果越扯越远;有的语文课堂,占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照本宣科”收集的资料,却把文本置于一旁;有的语文课堂,不恰当地滥用多媒体,以观看课件演示取代读书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当然这不是说其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表演等不能用,而是要掌握合适的度,不可滥用。
  总之,语文教学就应该做到不喊空洞的口号,不搞虚假的说教,不贴生硬的标签,不设花哨的形式,简简单单教,扎扎实实学,还语文教学一个清清爽爽的面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46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