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手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多媒体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物理教学的直观性,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思维,逐步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等方面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但在培养学生实验的动手能力、拓宽学生思维、师生情感交流与价值观的形成上存在着缺陷。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多媒体手段;促进作用;使用误区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能把语音、图象、视听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并且多媒体设备普遍走进了教室。随着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地深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远不能满足时代和物理教学的需要,教学手段也不断更新,越来越多老师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电教手段,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但多媒体教学只是实现物理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它不能代替或包办一切物理活动,如何处理演示实验与计算机模拟、传统信息展示与计算机信息展示之间的关系,便成了多媒体课件制作和使用中不容回避的问题。
一、多媒体对物理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1、有利于拓展教学活动空间
教师在准备教案时,需要大量的资料及信息源,在传统的教学中,这种资料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和录象等这些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这样的信息来源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而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支持,教师可以方便的从网络中得到文字、图象、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时空内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接触的信息。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对文本、图象、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实现人机交互操作,它可以将文、图、声、像融为一体,极大的增强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使人们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知识和信息。
2、有利于突出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教育思想认为:一切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与我国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正好相反。笔者认为,好的教育,应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才是较科学、合理的,符合认识论中关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活动必须要有的两大支柱的原理:一是教学环境的创设,二是学生自主学习思路的设计。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一方面,多媒体的使用已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注意学生的学习信息的反馈,引导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另一方面,教师已经为学生设计好了最为合理、科学的学习方略,多媒体的制作过程,其实质便是教师在为学生的学制订策略,为学生的学创设特定的问题情景,辅助学生进行探究发现式的学习和对知识的内在认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在课前,课上则主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能够很好的实现师生之间的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新的教学理念。
3、多媒体教学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多媒体生动活泼的画面,鲜艳的色彩,延长了学生注意的时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通过细心观察直观画面,让学生插上了丰富的想象翅膀。多媒体课件容量大,切换方便的特点,能很方便地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物理情境,同时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利用这些纵向、横向的物理情境相比较,教师可以从容地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科学探究的方法及能力,从而达成新课程改革的能力目标。例如:在涉及“动量”、“能量”的力学综合题,或带电体在复合场中运动等这类物理过程比较复杂的物理习题教学中,学生往往无法建立直观形象的物理情境,为解决这类难题带来了困难,教师可采用多媒体的手段,把复杂的运动分解为若干个分运动,或若干个的分过程给予模拟展示,从而让学生先从简单的分运动或分过程,逐个进行分析,利用物理规律求解,教给学生处理复杂物理问题的方法,长期这样的训练,无疑能让学生掌握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物理思维,从而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探究科学方法与技能。
4、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形象思维是人的头脑运用表象来进行思维,而表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的。充分利用多媒体对物理事件的展现,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感觉和知觉发挥作用,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物理教学的主要能力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涉及“浮力产生的原因”等这类物理过程比较复杂的物理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的手段,能把浸在液体里的物体由“点”到“面”再到“体”的逐一展示,从而让学生分析点面体上受到的压强,再利用压强的变形公式求出压力,分析压力方向,教给学生处理复杂物理问题的方法,长期这样的训练,无疑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多媒体手段在物理教学的使用误区
1、多媒体投影代替黑板板书
虽然多媒体投影,在文字图形上具有书写作图方便、文字图形清晰、设计美观丈方、图示形象逼真等优点,但缺点是多页不能同时显示且保留时问不连续.而传统黑板板书的优点是:其一,用黑板板书可以控制教学时间,通常有“黑板满,时间到点”的说法;其二,黑板上的文字图形可以整板显示并且可以长时间连续保留;其三,黑板上能够呈现整节知识的整体结构和脉络,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理清思路.当然,黑板板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显然,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而且还要把多媒体与传统黑板有机结合,使二者优势互补,彼此弥补其不足,从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此,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是不需要黑板板书,教师在备课时也要进行板书设计,那种认为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备课时不需要进行板书设计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的板书设计与不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的板书没计应有所不同,其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教学的重点与非重点,教学内容的重点应在黑板的突出位置板书;(2)注意教学内容的结构,板书的文字应体现教学内容的结构性和脉络性:(3)注意板书内容的先后和重复,哪些内容在黑板上要先写,哪些内容在黑板上要后写,哪些内容投影中有了不用板书,哪些内容投影中有了需要板书,这些,在板书设计中都要缜密考虑,合理布局;(4)注意板面区域的分配,屏幕挂在黑板前与没有挂在黑板前的两种情况,黑板板面区域上哪些部分用来板书内容,哪些部分是用来板书图形,哪些部分是用来学生板演,这些都要合理分配、布局恰当.
2、多媒体播放代替实物演示
通常说“物理、物理,以物伦理”。因为“物”是“理”的载体,“理”是“物”的抽象,脱离了“物”谈“理”,“理”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其真实性、可信度也就大打折扣。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中的实物演示,不但真实、直观、形象、生动,而且在实验中能够发现新现象、提出新问题、拓展新思路,它不但使学生对物理原理的认识和理解能起到帮助作用,而且还还原了物理学的本来面目。虽然多媒体展示操作方便、可见度高,但它毕竟是人工化、科技化和理想化的产物,它有别于现实中的客观事物,它只能起到使学生认识客观现象和理解物理知识的媒介桥梁作用。
我在一次“示波器使用”的听课中发现,执教老师只在多媒体课件投影中介绍了示波器面板上各个旋钮的作用和操作方法,而讲台上的实物示波器却成为摆设,教师既没有对着示波器介绍其面板上各旋钮的作用和操作方法,也没有在多媒体投影的示波器面板介绍结束后,再让学生到讲台上对实物示波器面板旋钮进行操作演示体验,以此感受旋钮操作与屏幕图像变化的对应关系。应该说实物演示与多媒体投影结合起来介绍示波器面板上各旋钮的作用和操作力法,比单一的多媒体投影介绍,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3、多媒体代替形体语言
形体语言是指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播信息、表达感情、标示态度的非言语的特定身体态势,它包括跟神、表情、手势等.特别是表达反映物理知识背景和物理现象的动作姿势对学生认识物理现象和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由于鼠标是操作多媒体课件的工具,所以教师在用鼠标操作多媒体课件时,往往会忽略教师自身形体语言的表达和发挥.如果教师眼睛直视电脑屏幕,手握鼠标站在电脑前操作,面部表情呆板、身体动作单一,这样既不能得心应手、顺畅自如的表达教师自身肢体和面部的形体语言,还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机械呆板的感觉。例如,教师上课时发现某个学生听课注意力分散,教师可以用眼睛直视该同学,这里“直视”的寓意是提醒该学生听课注意力要集中;展示教师在黑板前漫步行走脚不打滑,寓意着教师鞋底受到静摩擦力;在“磁场和电磁感应”中的右手螺旋定则、左手定则、右手定则的手势展示;“电磁感应”中讲到法拉第对人类的巨大贡献时,教师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表示了对这位科学巨匠的敬佩之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99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