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刍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健虎 曹晓蓉
一、问题的提出
“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在交往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能力。”(崔峦语)它是现代公民的一项必备能力。“撇开语言教文字,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吕淑湘语)因此,口语交际活动是语文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标明确指出,“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新课标把口语交际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三大目标之一正式纳入了教材,并按序列进行编排训练。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放眼于学生的明天,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指导思想。
二、当前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错误认识,即说话不用学。教师也不例外,对口语表达常持漠视、甚至轻视的态度,加之传统的“言多必失”、“敏于事,慎于言”、“敏于行,讷于言”等明哲保身思想的影响和束缚,更使教师在潜意识中对口语交际避而远之,视“能说会道”为“油嘴滑舌”和“耍嘴皮”。他们极力倡导学生多听少说、多看少说、多想少说,这样无形之中使学生丧失了许多语言实践的机会。殊不知“能说会道”也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能力。
当前口语交际教学的状况令人担忧,很多学校把它当作教学的附庸、课堂的点缀,它成了语文教学中可有可无的一项内容。走进课堂,依然只有基础知识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唯独没有口语交际教学的一方天地。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年级的升高,越来越不敢说、越来越不想说、越来越不会说。偶有同学站起来回答老师的提问,不是羞羞答答,扭扭捏捏,就是涨红了脸,半天也说不上几句话,即使说出来的话,也语无伦次。这里面固然有学生心理的因素,但绝不能否认忽视口语交际教学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三、培养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意义
1、锻炼思维和语言能力的需要
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现象,“下笔成文”的人未必都能“出口成章”,那是因为写文章允许有较从容的时间对语言进行推敲、润色,甚至可以大篇幅地删改重写。而说话是现想现说,边想边说,不可能细琢细磨。因此,能“出口成章”的人必定文思敏捷,也就可能“下笔成文”。从这个角度来说,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锻炼快速思维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是对语言符号的运用。口语交际的过程就是思维借助内部语言得以产生、扩展,并且把思维的结果转换成外部语言输出的一系列心理运作过程。为了提高说话的质量和效率,还必须有观察、记忆、联想、想象等智力因素的共同参与,因此,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智力的全面发展。
2、培养良好个性品质的需要
另外,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和心理都在迅速变化,个人的性格和气质也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在口语交际中有比较明显的表现。回答课堂提问,在公共场合讨论问题,在陌生人面前交谈,中学低年级学生说话的积极性较高,敢说但不一定注意仪态;高年级学生多数人说话的积极性较低,虽然注意仪态,但不一定肯说。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说得较好。以上情形固然与思想认识、知识水平有关,但主要原因还是个性心理障碍。不克服这些障碍,既妨碍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影响以后的社交活动。克服这些障碍,除了给予必要的心理辅导之外,比较有效的就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从打开“金口”入手,进一步训练学生敢于说话的胆量,继而培养他们说话文明、有礼貌、有内涵等良好的品质。
3、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说话是人们交流思想的主要形式,从近年来高考命题看,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查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并非考试所能充分体现的,而时代对人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的要求却是显而易见的。未来的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在市场经济中,迅速捕捉、正确分析、及时输送信息,将变得极为重要。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言善辩更是竞争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四、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对策
如何扭转口语交际教学难登大雅之堂的局面,从而顺利实现语文新课程的目标呢?笔者以为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解决学生口语交际的心理问题
在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情况:老师提问后,插嘴的同学很多,但指名回答时,学生往往非常紧张,不是声音微弱就是词不达意,能大声、完整地回答问题的同学少而又少。
是什么原因使得我们的学生如此“胆小”呢,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权威性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套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学生怕老师;二是课堂中的挫败体验,使学生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学生怕答错。
针对上述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首先,创设一个宽松、友好的氛围,使学生有一种安全感,降低他们在讲话时的过度焦虑。如:课间提前进课堂,和同学们谈天,亲近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不是那么威势逼人;不要板着面孔上课,多些亲切,多些笑容。
其次,对学生的错误回答不要批评,要慢慢引导;对学生的正确回答要加以肯定。“给了阳光就灿烂”,当学生缺乏表达自信时,当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而难于表达时,我们要及时给予阳光激励,用我们的热情唤起他们的激情。
2、创设口语交际的课堂语言环境
宋代教育学家朱熹曾引用程颐的话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的确,如果教师的语言缺乏表现力、感染力,那么学生必然觉得无味而怠学。反之,形象生动的语言,能将“死”知识变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活知识;具有情感的语言,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生动的语言能吸引住学生,振作学生的精神,激起求知的欲望,从而使学习热情高涨。如在《我与地坛》的教学过程中,我采取范读的形式,配上适当的音乐,尽可能地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把文中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读完后,他们愣了半天,然后一齐鼓起掌来,他们不禁为语言能这么富有感染力而惊叹。良好的语言环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为他们的口语交际奠定了基础。
3、积极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
为使口头训练经常化,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很有必要。我的做法是按学号顺序结合教学内容分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精彩片断演讲。学生提前准备课外阅读片断,并在课前背诵朗读。具体可分:写景片段、人物描写片段、散文拾萃、诗歌赏读等几个系列。同时可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口头作文训练。本阶段重在激发学生对语言美的感受,既可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感,更可使口语交际能力有较大提高。
第二阶段,论据集锦演讲。针对学生议论文空洞、无说服力的普遍问题设计演讲内容,旨在督促多阅读报刊、搜集素材、关心现实生活、积少成多,帮助学生提高议论文的写作水平。
第三阶段,名人名言演讲。以某一句为题写短小的议论的讲稿,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的文章锦上添花,同时也可以从名言警句中领悟人生哲理,从而鞭策自己,塑造自我。
第四阶段,命题口头作文训练。通过上面三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已具备了即兴口头作文的演讲基础。此时就可以由老师命题或学生命题进行即兴口头作文训练,然后由老师或学生进行点评。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特别注重老师的评价,老师的评价对学生至关重要。在点评中,老师应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大力赞扬学生的可取之处。对于演讲中的不足,则以希望的方式提出,以激发学生演讲的兴趣,使演讲时的课堂气氛更为轻松,这样有利于解除学生的心理压力,敢于“张口”。
当然,口语交际训练的方法绝不仅于此,教师应因人而异,选择适合的方式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实施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也绝不仅限于语文教学。事实上,配合语文教学开展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就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必不可少的重要阵地。开展古诗文朗诵会、读书心得交流会、课本剧表演赛、师生共同诵读录音等活动,可训练学生口语交际时语音规范、吐字清晰、音量适度、语言流畅、言之有序、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句式整齐、感情丰富、思维敏捷等。
叶圣陶先生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绝非一蹴而就,深入领会口语交际的内涵,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切实加强对语文新课程理论的学习,迅速转变观念,放手让学生去“说”去“道”,让其在广阔的生活海洋中、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敢“说”敢“道”,能“说”会“道”!
口语交际牵涉到许多认识、技能及操作上的问题,本文难免挂一漏万。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25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