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写“品味时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蒋镇一
2009年江苏省高考作文原题展示如下:
时尚表现为服饰、语言、文艺等方面的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模仿与流传。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间美与丑、雅与俗、好与坏,交错杂陈;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歇地互动。有些时尚如过眼烟云,有些时尚会沉淀为经典。
请以“品味时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角度自选。2.立意自定。3.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应该说,对于绝大多数考生,这个题目都有话好写,然而从考场作文来看,有一部分考生并不了解时尚的内涵,也更不知道如何去品味。
就议论文来讲,快速拓展思路,围绕中心题旨拟定几个分论点,然后“摆事实,讲道理”进行论述。具体写作时要注意:1.立意要准,中心论点要鲜明有力地“亮”出。2.用例切入要准确有力,用例“点到为止”,重在分析评述。3.注意分析论证的层次,可以采用并列式、对比式、层进式的论证结构。4.可以引用哲理名言,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带上辩证分析,不忘联系实际,以加强现实针对性。
一.吃透题意,进行发散思维,找到准确有力的论据。
一般来说,论据有两个主要来源:1.来自于我们熟悉的教材。2.来自于平时接触的报刊、电视、新闻等。前者因为熟悉而能得心应手地使用,后者因为新颖鲜活而能给文章增彩。但是无论哪一种论据,都应以准确有力、能论证中心为依据。
但有的考生却不知变通,不管合适与否,就将平时积累的一些现成材料“穿靴戴帽”往上靠。如在考场上就发现有的考生不管三七二十一,仍是“品味时尚,体会到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品味时尚,体会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品味时尚,体会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坚贞”;真是难为这些考生雷打不动地坚持,难道这些素材都是“万金油”,不管什么题目都是可以往上套的么?
所谓“时尚”者,有两种理解。①名词。当时的风尚;时兴的风尚;②形容词。合于时尚。只要稍加思考,就会明白:李白、杜甫、林则徐在当时可以说是孤标独立、特立独行的人物,他们在灵魂上都是孤独痛苦的,至少就杜甫、林则徐来说,是和“时尚”沾不上边的。
仔细搜索高中教材,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跟“时尚”有关的素材实在不多,可用的几个如:《必修一》《神的一滴》中梭罗为我们展现了隐居瓦尔登湖畔的静谧闲适的生活;《必修三》《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体现了麦当劳在中国成为快餐时尚时,注意与中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从《史记选读》《屈原列传》中可以看出,屈原的“楚辞”在当时是文人争先学习、效仿的“时尚”;再如《唐诗宋词选读》中学了柳永的词,可知柳词在当时的词坛也是一种“时尚”,他“自创新声”、以“俗”为词,开拓了词的题材,达到了“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壮观程度……
回忆近期读过的报刊,选自《读者》的《且行且吟的浪漫骑士》谭盾,将楚风、编钟、纸张、陶器等中国元素熔铸到他多元化的音乐创作中,成了音乐界的异数,在世界乐坛上掀起了一种新的时尚;《母亲让我快乐魔术》的刘谦,在春晚上的表演带给了观众快乐的同时,也使得魔术再次风靡全国;《一点儿的骄傲》介绍了欧美市场新的流行时尚“OSPOP”(中国解放鞋);《飞到天上去》讲了派克笔如何转变自己,保住品牌时尚;《风流一代》上有《萨顶顶:行走四年,找到自己》;杂志、新闻中大量报道了“大学生村官”、“硕士研究生兴化当农民”等,体现了一种新的就业时尚。
随手翻阅茶几上的过期报纸,还发现几篇可论述“品味时尚”的文章:《宋祖英:与周杰伦“中国风”共通》;《每天都做米歇尔,偶尔当当布吕尼》;《航天英雄‘空降’南京》,“‘超级小粉丝’夹道欢迎航天英雄”,再度掀起航天热潮……
当然,每位考生有自己独特的素材库:“非主流”、“火星文”、时尚服饰、流行语言、音乐时尚、爱心风尚(青岛“微尘”、绿丝带、黄丝带、爱心车队)……只要平时留心,注意积累,考试时调动发散思维,一定能找到准确、合适、有力的论据。
二.展开相关(相似)联想,找到论据与题目的的联系点,进行拓展论述。
“品味时尚”要求考生不仅仅写时尚,还必须兼顾“品味”。“品味”作动词讲,是“仔细体会、玩味”。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咬文嚼字”,以免偏离题意。
品味屈原,发现在当时的楚国,“楚辞”是文人争相学习、效仿的“时尚”,“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楚辞之所以成为当时诗歌创作的时尚,决不仅仅因为其形式的新颖,品味这种时尚,品出了屈原可昭日月、浓烈深重的爱国情感,品出了其直言进谏、存君兴国的忠肝义胆。只有细细品味、学习屈原忠君爱国、九死不悔的精神,才能写出《离骚》那样的浪漫主义爱国诗篇。可惜后学者“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只知流于形式地模仿,而不能深味屈原的精神内涵,以致“楚辞”日趋式微,数十年后,楚国“竟为秦所灭”。
再如,对派克笔与时尚的关联,可以从派克笔由时尚的主流产品受到新的时尚――实用、方便、价廉的“圆珠笔”的冲击切入,细品派克笔重塑品牌时尚的经历,我们品出了在危机面前,需要一种大胆变革、提升自己的精神,派克公司在新的时尚席卷而来时,改走高档路线,专为高端人士生产,被誉为“笔中贵族”,再次成为闻名世界的时尚品牌、高贵身份的象征。
而欧美市场新的流行时尚“OSPOP”运动鞋的前身竟然就是中国的解放鞋,细细品味这一奇迹,发现它的缔造者班・沃特斯以敏锐的眼光,注意到了中国的工人、农民都流行穿这种设计简单、胶质、廉价的鞋,它似乎成了中国劳动者脚上的流行色、中国老百姓的“时尚”。出于让劳动者穿得更舒服些的考虑,班・沃特斯聘请了资深鞋业设计师,对解放鞋进行了改良,并把它推广到世界各地。品味这种意为“一点儿的骄傲”的“OSPOP”运动鞋,体会到正是因为这“一点儿的骄傲”、一点儿发现与创新,使其以37.5倍的身价成了西方人竞相追逐的时尚新宠。
三.仔细推敲,确立论述角度,从中提炼、整合出一个比较具有思想内涵的小论点。
以《萨顶顶:行走四年,找到自己》为例,原名周鹏的萨顶顶,早在2000年就有“中国第一电子女声”之誉,当时她走的是一条狂歌劲舞的时尚音乐之路,这种歇斯底里的时尚让她渐渐丧失了对歌唱的热爱。但她没有让自己在这种浮躁肤浅的音乐时尚中迷失,而是毅然选择从流行圈中急流勇退,用四年的时间,行走于欧亚大陆,听僧侣唱歌、拜活佛为师、学习梵文;感受自然流淌于心间的音乐,体悟兴之所至的率性舞蹈。洗净心灵之后,重获新生的她带着如雪山流下的清泉般的音乐再次征服了听众,专辑《万物生》获得了BBC亚太区世界音乐奖,被誉为“梦的捕捉者”的她开创了新的音乐时尚。
由此,我们可以提炼出小论点:在时尚面前,唯有不盲目跟风,才能不被浮躁肤浅吞没;聆听心灵的呼唤,才能找到自我,引领、开创新的时尚。
再如品味中学生崇拜的偶像――“音乐怪才”周杰伦,我们品出时尚可以是周杰伦酷酷的外表、另类的装束、新奇的RAP曲风;时尚更应是兼容并包的音乐风格,是其音乐中体现的“中国风”气质。“中国味”浓郁的京剧唱腔、中国武术、青花瓷器、中医药名……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以新的方式传达出来;《双截棍》《龙拳》一呼百应,号召大众树立起自己是中国人的思想;《东风破》《菊花台》《发如雪》以深具中国古典文化内涵的歌词与流行音乐的旋律、唱法融合,达到含蓄、幽雅的怀旧氛围与现代节奏的完美结合。难怪宋祖英称周杰伦与自己“中国风”共通。
由此,我们可以提炼出小论点:“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唯有扎根于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才能创造出最有生命力的时尚。
四.要注意行文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可运用逆向思维,以从论据中提炼的小论点领起,然后按照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模式,合理安排论证层次。
如:并列式结构
1.时尚并非高不可攀,乡土、本色也可成为时尚。(从“二人转”走出的小沈阳、小沈龙)
2.时尚未必标新立异,简约、亲和也能成为时尚。(奥巴马・米歇尔以其“平民化”的时尚风格更受公众喜爱,凭着亲切随和的个人魅力取代布吕尼成为时尚新宠)
3.时尚未必离经叛道,崇高精神也应成为时尚。(“八荣八耻”推动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见证时代发展的“长征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航天精神”更应成为全社会的经典时尚)
如:对比式结构
1.对“时尚”的模仿,决不能流于表面,应“深味其精髓”,“摹其形”更要“传其神”。(以屈原为论据)
2.在时尚面前,唯有不盲目跟风,才能不被浮躁肤浅吞没;聆听心灵的呼唤,才能找到自我,引领、开创新的时尚。(以《萨顶顶:行走四年,找到自己》为论据)
3.“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唯有扎根于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才能创造出最有生命力的时尚。(周杰伦的“中国风”,张艺谋的执导风格,“音乐异数”谭盾,旗袍、唐装等民族服饰皆可选为论据)
如:递进式结构
1.新的时尚席卷而来时,坚持品牌、保住时尚,需要一点改变、一点提升。(“派克笔”、微软、奥迪A6L等皆可为论据)
2.对待“经典国货”时,再创辉煌、引领时尚,需要一点骄傲、一点创新。(“OSPOP”、凤凰自行车、蜂花洗发精等皆可为论据)
3.面对百年难得的机遇,提升国家形象、开创奥运经典时尚,需要一份大气、一种底蕴。(2008年奥运盛典“华夏民族元素点亮世界”,民族服饰、中国画卷、嫦娥奔月、活字印刷、击缶表演、“礼乐”表演、太极表演等皆可为论据)
做生活的有心人,不断丰富自己的素材库,平时练练笔,适当做一些相关的思维训练,才能在考场上快速打开思路,从容应对。此外,要有一点精品意识,论据避免老套,力求准确、鲜活;论点克服平庸肤浅,力求有一点思想深度。
蒋镇一,语文教师,现居江苏靖江。本文编校:王 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32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