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童趣 感悟童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童话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写作能力的重要载体。教学童话,可从品味“童趣”、感悟“童言”两个方面入手,紧扣文本的表达特点,唤醒学生的言语意识,让学生抓住人物、情节和情境展开品读,在读中领略语言之美,在演中体验角色形象,在思中领悟象征含义。
【关键词】童话;表达特点;语言特点;教学策略
童话故事性强,语言幽默,富有幻想色彩,与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非常契合。在教学时只有把握童话文本特色,实施对应的有效教学策略,才能让每一则童话在学生心间种下言语种子,慢慢萌芽、成长并开出美丽的花朵。
一、紧扣表达特点,品味“童趣”
拟人、夸张、想象等表现手法的大量运用,让童话拥有了鲜活的形象、独特的情节、奇妙的情境。在开展童话教学时,教师需要把握编者意图,扣住童话的表现特点,引导学生在品味“童趣”中充分激发情感,感受童话的新奇特质,从而培养学生对童话的阅读兴趣。
(一)抓人物,触摸鲜活的形象
积极向上、具体可感、自由生动、种类广泛的人物形象是童话的核心,也是童话吸引学生的重要元素。他们将作品承载的思想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传递给了读者。教学童话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牢牢抓住人物形象进行全面品味,感受鲜活形象赋予童话的趣味。
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等童话中,松鼠、小熊、小马等可爱的小动物都在作者笔下人格化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巨人的花园》《小木偶的故事》等童话中,还安排了小男孩、小女巫等具有超能力的人物。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拟人、夸张等人物表现手法,从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入手,在全情体验以及与其他文体的比较中,感受人物形象的生动美好和新奇有趣,品味童话人物散发的诱人魅力。
(二)抓情节,把握独特的结构
与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相比,童话故事往往情节曲折动人,描写精彩离奇,富有动人色彩。童话作家根据故事内容的需要,对故事情节作重复性或夸张性的描写,以达到情感上的升华。把握童话的故事结构,有利于学生读懂童话,也为他们创编童话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情节重复中又富有变化。笔者紧扣文本结构特点,引导学生先从“不幸”和“幸福”两个方面梳理课文,再针对“幻想”和“现实”展开对比,深入理解每一次火柴擦燃所承载的含义。通过对比细读,学生明白故事情节并不是简单的反复,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匠心,让作品主旨得以更好表达。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还体会到了编写童话时要注意情节的巧妙安排,通过变化的情节让故事更加吸引人。
(三)抓情境,感受奇妙的寫法
童话内容越神奇、越不可思议,就越能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热情。抓住情境展开教学,可以让学生走进虚幻而又真实的奇妙世界,进入超越时空界限的幻境。
如《巨人的花园》中,围绕砌墙和拆墙,花园瞬间就会产生雪花飞舞或草翠花开的神奇变化,小男孩手指一伸就能使芽绽花开,这些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无法出现的情景,在童话中却随处可见。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反复品读,体会其中蕴含的神奇力量,品味童话想象丰富、描写夸张的特点,并通过比较,感受描写奇妙幻境的作用,深层体悟童话文体的表达手法。
二、唤醒言语意识,感悟“童言”
童话文质兼美,说理充满意趣,有利于学生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和健全人格。教学时要依循童话文体特征,对应运用读、演、思等有效的童话学习方式,唤醒学生言语意识,引导他们学习并感悟童话语言。
(一)化文字为画面,读中领略语言之美
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品味语言的形式美和意境美。童话语言优美、明快、活泼,富有音律感和画面感。朗读童话充满丰富的乐趣,过程融合愉悦、满足、感动、惊奇等各种情感。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可以深入感受语言中蕴含的童趣。
比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去年的树》,特级教师盛新凤在教学这则童话时,牢牢抓住四组对话,反复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化文字为画面。在读的过程中,学生想象人物语气、心情,读出坚定、焦急、悲伤、深情等情绪,感悟童话优美的语言,融入场景与人物展开真实对话,深刻体会小鸟对树的牵挂,理解小鸟信守诺言的美好品质,感受小鸟和树的深厚情谊。
(二)化人物为自我,演中体验角色形象
游戏性是童话的一大特征,童话中处处洋溢着浓厚的游戏气息。童话大多通过动物、植物或人物的口来进行表达,拟人化的形象非常适合学生代入角色演绎。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角色演童话,让他们在表演中获得快乐,感受童话语言所表现出的形象美。同时,表演的过程有助于学生进入角色,化物为我,更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更深入地理解文本语言。
特级教师靳家彦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时,紧扣童话语言的游戏特性,让两位学生戴上头饰扮演陶罐和铁罐,分别表演古代和现代两个剧目,其他学生合作说旁白。这样的教学突出了课文重点,人人参与,课堂充满乐趣。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表演,准确把握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童话角色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再现,使得课文内容场景化。人物对话化作学生自己的语言,加深了他们对人物谦虚、傲慢等形象的理解。
(三)化梦想为现实,思中领悟象征含义
童话通过创造典型宣扬真善美,说理过程化复杂为简单、化深奥为浅显,使人性与物性完美结合,让儿童明白是非,感受人间美好情感。教学时,教师需要依托童话语言的象征含义,引导学生在神奇的情境中感受对美好世界的向往,激发对生活的信心,正面思考人生,深入理解梦想与现实的关系,积极为梦想的实现而奋斗。
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丑小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特级教师窦桂梅教学这一课时,在引导学生充分阅读丑小鸭成为天鹅的艰难历程后,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出示原文的一句话“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你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教师相机点拨总结。
这一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抓住课文语言全面回顾丑小鸭的成长历程,深层次理解丑小鸭成长为天鹅的真正原因,并从丑小鸭的事例中得到心灵的启迪,明白不管身处怎样的环境,都不能失去信心,努力争取才能获得幸福的生活,才能让梦想照进现实。
参考文献:
[1]秦训刚,晏渝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吴莲霞.用童话的方式学童话教童话[J].小学教学设计,2016(34).
(浙江省仙居县横溪镇中心小学 3173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731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