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异构”富有童趣的交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如何提高歌唱教学的效率,让歌唱成为小学生的乐事,音乐课堂上可以通过趣、问、道、悟四个途径充分体现易简生本“和谐”音乐,同题异构的课堂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教学;同题异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18-0154-01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有其独特的魅力。而音乐教育,更是一门教育的艺术,它对孩子情感的陶冶、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张扬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水花花,泥巴巴》借雨发挥,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中表现不同乐趣、情绪和情境,并借音乐表现的情感,开启学生的音乐想象世界,沙沙雨声,像千万条琴弦,织成富有童趣的交响,使听者有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牵挂。
一、探究学习:因体验而精彩
《水花花,泥巴巴》一课为四年级第三单元教学内容,篇幅较大,容量较多。通过多次的教案打磨和教学尝试,不断调整教学环节设计,最终定位本次课堂目标为: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营造富有情境的、学生乐于参与表达的、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教学氛围,打造情境相容、主动参与、自主表达的生本课堂。
课堂上呈现了“情与景”“趣与味”“歌与韵”三个画面,课初用电影《雨中曲》夸张而形象的表演导入自然流畅、富有感染力,让学生直接感受雨中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风不怕雨不怕,我们都是勇敢的小娃娃”等歌词的感受和表达,在快乐的歌声中再现小山娃们乐观、积极的品质,融情于景,融情于歌。詩歌《雨后》,是四年级学生熟悉的作品,同样是雨的主题,将学生的视野从歌曲拓展开来,引导感受美的多元表达,余音缭绕,情景交融。
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这首歌曲,更是通过歌曲的学习,学生有了更多的收获。课上伴唱环节的尝试,是对于四年级学生歌曲演唱形式的一个小拓展,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更好地品味歌曲,表现出歌曲的趣与味。另外在作品方面,尝试引导学生去感受发现旋律创作的特点,发现并归纳出“再现”和“紧缩”,感受旋律既和谐统一又各有趣味的独特魅力,表现歌曲的内在韵味,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音乐元素的表达,感受理解附点、音的大跳所蕴含的内在情绪,并通过歌声进行表现。
二、协同学习:从认知到行为的跨越
“踩雨”是小学生很感兴趣的事,《水花花,泥巴巴》这首歌曲抓住这一特点,用简练的音乐语言表现了一群山里孩子雨中嬉戏的生动画面。歌曲节奏比较规整,旋律也容易上口,歌中运用象声词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孩子们踩雨时的“情”与“景”。
同题异构的课堂设计思路主要围绕“踩雨”这条主线,采用聆听、演唱、律动、欣赏等方法,创设四大教学板块:①激发“踩雨”情:通过练习和合作,让学生熟悉节奏类型并从中感受到快乐,同时为接下来的“踩雨”做铺垫。②体验“踩雨”情:通过 “踩雨”律动,进一步体验音乐中的快乐情绪。③歌唱“踩雨”情:通过师生合作演唱歌谱、歌词,让学生一步步的熟悉并唱准歌曲的旋律,加入欣赏和律动引导学生能用不同的声音和情绪表现不同的乐段。④演绎“踩雨”情: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表现形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同题异构的整个课堂中比较多的运用合作交流分享快乐,充分体现课改主题“适合教育,协同学习”,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从而达到一同实践的效果。如师生合作中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多用商量、探讨的方式,让学生觉得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
习中。
在教唱环节中用师生间的互动来带动学生学唱歌曲的积极性,跟着声势节奏型,引导学生按节奏趣味地读歌词,借此熟悉歌词,掌握歌曲的节奏;通过图形谱、划旋律线以及加入声势律动,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情绪和形象特点,也为之后的学唱歌词和唱出感情做好铺垫。
课堂上这样的设计既培养了师生间的默契,又帮助了学生掌握歌曲乐句的衔接与过渡;动听、激励的话语鼓励学生积极地投入,“请同学们把快乐传递起来,不要让快乐停下来”“老师有个小建议 笑起来”“歌声再甜一点,甜到老师的心里”“我们一起用大拇指来表演”,师生一起参与到其中,放松地投入学习,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这样学生愿学并乐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总之,有“爱”的课堂,在爱的引领下从认知到行为的跨越,让学生在快乐中前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33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