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敬杰
课改实验四年来,我们实验教师付出了很多,也收获很多,现在社会上对课改工作可以说是褒贬不一,但是我们在实验中感受到的教师与学生的变化是不容质疑的。课堂上学生的主要变化是:学习态度变被动为主动。
1.“主”动起来
平时我们经常提到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等等,那么我们分开来理解这两个字,主――就是课堂上的主体,也就是我们的学生。主动,也就是让我们的学生动起来,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鲁迅先生说,发现天才不难,产生天才才难,要有天才赖以成长的环境更难。因为天才只有在自由的空气中才能自由呼吸,戴着镣铐怎能跳出优美的舞蹈?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首先为学生创造理想的学习环境。实验之初,课堂教学较多的是师生之间的交流,缺少生生之间的互动。例如:我们的一位教师在教学退位减法时,出示了这样一个题目“34-18",教师问这题得多少,并从举手的学生中指名一人回答。生:得16。师:你是怎样想的?生:个位上4-8,不够减,从十位上退1,14减8得6,所以得16。师:十位上3-1怎么会得1呢?生:因为……。这种一问一答,教师过多地看重的是结果,将集体的学习活动变成了个别演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启发全班学生参与学习与思考,其他同学成为看客。再如:在实验初期的课堂教学中,经常看到这样的镜头:一个同学提出一个观点后,有的同学说:“老师,我有问题问他。”而不是直接面对同学,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需要通过老师作媒介,教师仍然是主角,是中心。我们及时发现这一共性问题后,立即召开了专题研讨会,通过学习与研讨,从管理者到实验教师一致认识到:师生之间的互动只是课堂互动的一部分,要实现学生学习态度真正的由被动到主动,教师就要倡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直接对话,生生互动的多向交流才能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调动孩子们的主动性,激发创新学习的潜能。
2.探究走进课堂
现代社会提倡我们的教师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学习型的教师。我们把科研兴校定为远景奋斗目标,为此我们全区教师全部参加了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搞科研,我们还提倡教师把这样研究意思带给我们的学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建构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得发展,将以视、听为主的陈旧学习方式转变为眼、耳、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学习方式。例如,在教学“九加五”一课时,我们的教师并没有讲算理,更没有指出哪种方法合理、简洁,而是布置各小组进行小课题研究。在全班汇报、交流时出现了下面4种不同的计算方法:(1)15-9可以一个一个的减。(2)把9分成5和4:15-5=1010-4--6。(3)个位上的5减9不够减,就从十位上的数去减:10=9-1 1+5=6。(4)想加算减:9+6=15 15-9=6。教师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给予学生对再发现的命名权,除了书上介绍的方法外,学生们自己发现的方法由他们自己命名,出现了“吴迪算法”、“王氏计算法”、“分合法”等“成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为他们乐于探究、再攀高峰注入了动力。
3.教师角色变“主角”为“末席”
数学教育的落脚点是什么?刘兼教授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重心要放在教育上,要关注人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在课改实验中我们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我们通过参加业务培训,听讲座、看录像、听报告会等各种手段使实验教师转变观念。特别是我们邀请市进修学院干训部王小平老师做的《智商、情商与人才培养》的报告,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更在于给学生一种与他人平等的健康人格,让学生在真正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得到尊重,懂得尊重。体现在教学中,教师创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为学生的精彩互动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从“主角”转变到“平等中的末席”而不是“首席”。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如果缺少了教师的引导和对整个活动的调控。就可能成为盲目的、无意义劳动,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大智若愚,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及时了解、掌握有关信息,适时、适度地给予学生以引导和点拨,避免学生偏离探究的航向,教师成为学生的“导师”、“朋友”、“合作者”,与学生真正做到人格上平等、学习中参与、合作中交流。教师动用听、视觉器官关注每一个小组的学习、讨论,及时地进行调控和引导点拨,而又不至于因老师的参与打乱、分散学生的思维。
4.课堂教学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1)教师要“教活”书。建构主义认为,课本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假设,一种较为可靠的假设,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是在理解基础上对这些假设做出自己的检验和调整的过程。教材不是“圣经”,课堂不是“教堂”。主导教学的第一位因素不是教材,而应该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取舍、重组,让“死书”“活”起来是教师执教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2)教师要教“活书”。在课程改革实验中,我们鼓励学校、教师转变观念,根据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学情,充分运用当地的教育资源,使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真正学习到有用的数学。比如:农村学校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近几年来农村开始搞特色产业,如养鸡、养殖蓝狐、制作粉条,家庭收入成倍增加。那么我们的教师就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帮助家长计算所需鸡饲料的重量、农用塑料薄膜的面积,生产成本和效益等等,使所学的书本知识成为生活的知识,广泛应用到生产和生活之中去。例如:在学习了求平均数后,算一下自己家养的鸡平均每只多重?在养鸡时,自己设计表格统计好用去的饲料、兽药、电费等生产成本。卖鸡后,计算平均每只消耗饲料多少千克?除去成本,每只鸡纯收入多少钱?将这三个数据与同学家、邻居的比较一下,能发现什么问题。计算一下自己家平均每公顷施氮、磷、钾肥各多少千克,收人多少,与地邻比较一下,找出施肥的最佳方案。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教师要求学生统计自己家里去年分别种了多少红葱和玉米,计算出相同单位面积种红葱比种玉米的效益高出百分之几,根据计算结果向爸爸、妈妈提出什么建议。
(责任编辑:张 华 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36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