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教育与体育活动的整合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擎红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它决定了数学教育是促进儿童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正是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长期以来一直是以一个单独的学科独立地开展。体育则是丰富、有趣、充满着快乐和竞争的活动。它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通过身体活动,促进身体机能和体能的发展,增进身体健康,促进心理发展。数学和体育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活动领域,但是两者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体育活动是以运动为主,但事实上,体育活动中也充满着许许多多数学,数学教育的内容和机会俯拾即是,因此,根据幼儿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取代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用“整合、渗透”的观念去充分挖掘体育活动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数学教育价值。
整合,也称综合,是把不同类型的教育组合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整合是回归孩子本身的活动,在关注孩子成长经验中,把数学活动有意识的融合在体育活动之中,产生多维度联系。让幼儿在活动中展现、提升各种经验和整合经验,有利于引导幼儿用多种方式学习数学,能用语言、肢体动作等方式来表达数学,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和有趣的体育活动整合起来,帮助幼儿更快地感知数学,形成数的概念,增强幼儿的学习意识,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逻辑思维,推进幼儿学习数学质量的提高。
一、运用体育器械,培养幼儿感知数学的意识
幼儿数学意识的培养应从幼儿生活出发,尽可能挖掘和提供幼儿生活中的素材,帮助幼儿寻找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和应用,让幼儿感受到数学是刻画现实生活的有效工具,从而培养幼儿的数学意识。教师充分发挥体育器械的教育功能,将它转化为教育要素,培养幼儿在与体育器械发生作用中感知数学,促进幼儿积极地去发现,去寻找、去探索数学奥妙的愿望。
●小班数学活动“认识圆形”,幼儿手持器械操使用的大小不同的圆圈,在尽情地摸、滚、转圈等游戏中感知圆形,知道图形的特征,从感知不同大小的圆圈,掌握了比较物体的大小,如“我的圈大,你的圈小。”
●中班数学活动“比较轻重”,幼儿自由选择不同大小沙包、哑铃等,孩子们在投掷沙包、举不同重量的哑铃,通过比较感知物体的轻重如“哪边哑铃轻、哪边哑铃重”。
●大班数学活动“区分宽窄不同的物体”,幼儿在户外活动中通过走宽窄不同的平衡木,感知物体的宽与窄。会正确地运用“宽窄”等词汇表达在体育活动中的感受。
体育器械丰富多样,它隐含着许多数学教育因素,在爬攀登架中学习序数,跷跷板中感受高矮,跳绳中感知速度的快慢等等。只有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器械,让幼儿真切地体会到“数学也在我们的体育活动中”,适当的环境为幼儿提供主动感知数学的物质条件,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现环境中的数学,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和内在动机,培养幼儿的数学意识。
二、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教育中,根据教学内容、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借鉴常见的生活事件,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可亲身体验的科学而有效的模拟生活的情境,让幼儿与情境中的人、物、事件相互作用,从而建立起连接数学概念与体育活动的桥梁,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体育的介入能有效地把幼儿带入到有趣的情境中。使每个幼儿更积极地态度投入到活动中去,通过自己的观察、真实的体验,在情境活动中逐渐认知知识、激活思维、获取经验。
●小班数学活动“1和许多”,创设“萝卜地”情境,幼儿扮演小兔子,老师表演兔妈妈,以“小兔子来拔萝卜”为情节,按要求“跳一下”“跳许多下”到萝卜地拔“一根或许多根萝卜”,幼儿在边跳边拔情节中学习“1和许多”。
●中班“复习5以内序数”活动,创设体育馆的情境,将蕴含序数学习的“跳格子”“投飞标”“套圈”等各种运动项目设置其中,幼儿边玩边讲述“我跳在第3行第2格”。
●大班“复习10以内加减法”活动,创设“动物园”的情境,幼儿扮演游客,每个人手中有5种喂动物的“食物”卡,卡上有10以内加减法算式,每个动物的额头上都有数字,幼儿根据“食物”上的算式,投掷到相应数字动物的嘴里。
幼儿学习知识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有些数学知识,单凭看挂图,观察思考,很难激发幼儿的兴趣。因此,根据幼儿生活经验,将枯燥的数学知识,通过生动活泼的场景来展现,使学习活动在运动情景中发生。让幼儿观察思考,引发幼儿积极参与,轻而易举地掌握数学知识。
三、迁移已有经验,启发幼儿运用数学创设环境
体育活动常常要布置场地,蕴藏着许多丰富的数学问题。教师要善于观察,挖掘其中的教育时机。有意识地准备体育材料,幼儿通过参与活动场地的布置,迁移已学过的数学知识经验,在与材料的尝试探索,同伴、教师的互动过程中,运用数学布置场地,还养成了善于动脑、持之以恒、与人合作等良好的学习品质。这种方式的学习对幼儿来说,显然比在课堂上用现成的教具有趣得多。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增强充分利用体育素材让幼儿积累数学感性经验的意识,引导、启发幼儿在无意、有意中通过各种感觉通道,感受到来自体育的种种数学信息。
●“跳圈”游戏,场地上需要摆上圆圈,教师有意识地投放红黄两色圆圈,要求幼儿按照一定的规律摆放,而且每行的数量都要8个。有的按ABAB规律排列红、黄圆圈,有的是ABB,也有的AABB,虽然方法各不相同,但是很有规律排序,而且复习了10以内的数数。
●“跨跳”游戏,教师提供高低不同的跨栏,要求幼儿在摆放时要由低到高排列,幼儿运用己学过的从低到高的排列方法,在排跨栏中,与同伴合作,很快地完成了布置跨栏的任务。
●“绕障碍物运球”游戏中,提供24张椅子排成4队作为障碍物,每张椅子的距离要差不多。幼儿用已掌握的自然测量法,有的用脚步测量,有的用棍子测量,每组各自用不同的方法测量椅子问的距离,幼儿按一定的间隔距离摆好了椅子。
四、结合体育活动,促进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数学教育的途径,又是数学教学的方法。在生动活泼的体育游戏中渗透抽象的数学知识,两者紧密结合,吸引幼儿参与数学活动,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在体育活动中,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用自己的感官和身体去感知发现与体育活动相关的数学现象,并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思考,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
●排队活动,体育游戏中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排队,孩子们只有排好队,才能更好地开展体育活动。教师抓住排队的环节,开展“排队游戏”渗透数学教育。如每组幼儿报数“1,2,3,……”,复习10以内的顺数。然后,教师说:“哪队人数多,哪队人数少?”“我们要运球比赛,要求每组一样多,该怎么办?”幼儿要先比较多和少,再通过添上或去掉的方法使队伍人数一样多参加要求比赛。
●各种感官体育活动,幼儿通过在体育活动中应用不同的感官进行数学学习,能发展幼儿对数、形的感知能力。如《小兔跳》体育游戏,教师手敲铃鼓,幼儿按照铃鼓的次数做小兔的动作。教师敲五下,幼儿要先数一数铃鼓声的敲打次数,然后双脚向上跳5下。这个游戏锻炼通过听觉和运动觉来感知数量。又如《我和图形交朋友》,在操场上悬挂有不同的图形,幼儿根据老师的指令跑到指定的地方摸摸图形如圆形、正方形。教师说:“请小朋友过去摸摸圆形宝宝,跑过来。”幼儿听到后跑去摸圆形,通过反复多次练习触摸,幼儿不知不觉地巩固感知几何图形的特征。
●情节性体育活动,情节性的体育游戏,有趣生动,通过体育游戏的主题和情节,既体现了所要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又能使幼儿在游戏中喜欢学数学。如游戏《动物比赛》中,请幼儿扮成不同的动物后,挂上10以内的数字,听老师的指令进行游戏,若发出“单数”的指令,凡是单数的幼儿沿着圆的外圈跑一圈。还有《抢椅子游戏》、《找朋友》、《捕鱼》等游戏,幼儿边念儿歌边在游戏中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等数知识,生动形象的情节性体育活动促进幼儿的数学思维的发展。
●竞赛性体育活动,增加竞赛性质于数学游戏中,以增强掌握知识的巩固和发展的敏捷性。如体育游戏“小马绕障碍物跑”,孩子们在比一比,哪组小马最快到达终点,从比赛的过程中感知速度的快与慢。知道跑得快时间用得少,跑得慢时间花得多。在“跳绳比赛”中,在规定时间内,比谁跳的多,从孩子的跳绳过程发现速度的快慢,跳绳结果中比较数量的多与少。
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唤起幼儿的求知欲,能激励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其注意力和观察力都有明显的加强,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幼儿的数学活动是多种形式的,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多动脑筋,在适当的时候,将一些数学内容巧妙地、合理地融入到体育游戏中,能够大大地提高幼儿学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责任编辑:林文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56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