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自主.探究.创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利

  新课程背景下,大多数教师开始认同“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阅读中,学生接受、获取意义并不是消极的,而是一种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创造意义的过程。那么,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如何去引导学生体验,使得他们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呢?为了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从“自主、探究、创造”三个方面入手,旨在以教学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提升。
  一、自主性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旧有的知识授受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这就造成了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症结为:教学的过程只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着知识,教学活动演绎为一种单向、线性的传授知识活动。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日渐凸显,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机械繁琐的分析应该尽量避免,教师不要以自己的思维替代学生,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他们只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才能有更多更好的收益。基于此,我们应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实施自主阅读教学策略,自主阅读的过程,是一个从他主到自主的发展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逐渐变为辅助作用;学生的自我定向、控制和指导逐渐向主导作用方向演变,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增强。如笔者在教学小说《社戏》时,由于文本有较长的篇幅,内容也相当丰富,学习此类文章,笔者就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领悟到文章所要表达的自然美、人性美和情感美。其间,学生充分交流、讨论,各抒己见,培养学生有见地的思维习惯,同时也培养了他们通过合作方式共同探讨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而这些都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表现。
  二、探究性阅读
  探究性阅读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为自主阅读和合作讨论,基本探究内容为教材文本,参照对象是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周围世界为主,通过为学生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进行多种尝试活动,从中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并且能解决实际的问题。探究性阅读是课改提出的新理念,初中学生在阅读中应该能有自己的见地和勇于质疑的精神,并能运用合作讨论等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应该说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比如,笔者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时,对于作者为什么详写鲁提辖的三拳这个问题,按传统的标准化答案,肯定是为了凸显人物疾恶如仇的性格,但我并没有满足既定的答案,要求学生进行仔细地探究,在学生中呈现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如:郑屠是一个十足的恶霸,平时人们对他敬而远之,敢怒不敢言,鲁达拳打是民意,打得越历害,人们就越解恨,如果这个部分略写了,人们的心头之恨就难以解开了;栽什么花结什么果,叫他慢慢品尝自己种下的恶果,这叫天命;这里的详写突出了作恶多端的人狼狈的下场,是对作恶者敲的警钟、丧钟!另外,我们甚至还可以让学生对寓意进行多角度的探究,允许学生自由地驰骋想象,灵活运用,赋予新意。
  三、创造性阅读
  创造性的阅读,就是除了接受和感受书中的思想和情感,更重要的是能够品出文本中作者没有提及或很少提到的思想或情感,并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将新的思想、新的情感融合到文本中,通过超越自我,将自己的新思想、新情感进行“改造”,扬弃过去的那些思想和情感,对它进行创新、开拓、补充、自我完善,思想境界得以前所未有的超越。读书是一种工程,一种创造性的工程,当读者徜徉其中时,完成的工作是与作者相类似的,因为读者能以想象力来充实文本内容。如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文末:“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没有说下去。这里韩麦尔先生并没有说下去,而此时又是无声胜有声,一种悲壮的气氛被渲染了出来,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课虽终而思无尽,笔者以“此时的韩麦尔先生可能会说些什么呢?”为题,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有的说:他会拿起武器去前线杀敌;有的说:他可能从此不再教法文了;还有的说:他会利用手中的一支笔与普鲁士一直斗争下去等等。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融入了自我的情感,如对韩麦尔先生的敬仰之情,或对敌人的那种痛恨,再结合自我阅历以及历史知识和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交流,创造出的英雄形象是富有现代色彩的。学生在创造性地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折射其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它能促使学生之间的相互激励,使得他们在学习中享受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就要将学生潜在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行有效地激发,从而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阅读教学之所以充满活力与希望,是因为它承载的是语文教学中的诸多因素,同时也蕴含了更多的责任与期待。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当立足文本,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讨,化知识注入为思想沟通,化单项吸收为多方面交流,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58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