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国欣

  在数学教育中,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
  
  一、注重问题的教学,以问促思、促变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年轻从教时,特别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他总是想办法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问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喜悦、自信,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好的问题应充分体现必要性和实用性,能激发认知需求;好的问题能诱导积极探索,促进知识的深化;好的问题往往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内在联系的交叉点,更是创新思维的启动点;好的问题能促进学生展开积极的活动,从而获得主动的发现机会。
  
  二、重例题的选择变变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教师对数学中的例题的设计和选择,要有针对性;要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要引导学生对原理进行广泛的变换和延伸,尽可能延伸出更多相关性、相似性、相反性的新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三、创设民主氛围,激发主体意识是关键
  
  主体意识是指作为认识和实践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意味着学生主动参与自身发展,以达到他们身心充分、自由发展的开始。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弱,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其对自己身心发展的自知、自主、自控的程度。主体意识愈强,学生参与自身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就愈强。高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主要是用来传播和再现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科学成果的,不再起人有首创性,加上其自身严谨的逻辑性和抽象的理性,要求高中数学教学的创造教育必须创设一定情景、氛围,引导、启发学生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呼唤学习主体能动参与联想、判断、推理、综合分析、归纳等学习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发扬民主教学作风,创设和谐、平等的适学氛围,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自主精神,就成为促成学生潜在的创新之火迸发异彩的必要先导,成为关键。
  
  四、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精神
  
  常言说:“善观察者,可以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空手而归。”如爱因斯坦、爱迪生,不仅具有惊人的观察力,而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善于引导和房改学生从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东西。这样做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与辐射。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多看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多年珠围翠绕保的合理因素,并及时予以鼓励。对爱提“怪”问题的学生,要要动辄训斥,轻易否定,面要善于发现他们思想的闪光点,要采取多咱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习题教学中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联、一题多变、一题多问,训练学生的发散思能力、联想能力及思维的流畅性;采用多题归一,训练求同思维能力;用整法解题,锻炼统摄思维能力;用反证法、倒解题等训练逆向思维。
  同时培养学生勇于质疑也不可忽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去发现真理。科学发明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质疑就是要善于寻找事物产生的原因,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这种品质在青少年时期培养尤其重要。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要求学生自己预习教学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发现疑难,提出问题;二是要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疑难问题,尤其对教学中的疑点和难点以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内容,启发学生思维探讨,逐步解疑,在探索中有所发现和创新;三是鼓励学生间积极争辩,陈述矛盾,各抒己见,揭露弊病;四是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大胆向教师质疑提问;五是鼓励学生破除迷信,活读书,敢于对课本参考书提出问题,并进行批判;六是组织学生间相互批发作业,评阅试卷,发现问题,改正错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40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