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智慧课堂,用关爱激发学习欲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任云娥

  【摘 要】陶行知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才能换来学生的尊重爱戴。”在语文课堂上,笔者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真诚鼓励、耐心等待、理解包容学生,让学生享受成功、赢得自信、获得快乐,巧妙地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欲望,使语文课堂温馨如诗,智慧闪现。
  【关键词】智慧 情境 鼓励 等待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2-0187-02
  
  陶行知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发自内心的尊重学生,才能换来学生的尊重爱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重的人,教师往往会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的崇高人格、智慧言行会像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如果投入满腔关爱,处处以我们的真情睿智,拨动学生们的心灵琴弦,呵护学生们稚嫩的童心,我们的语文课堂会温馨如诗,智慧闪现。
  一 创设情境,语文课上增快乐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最强大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为孩子们创设美好的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方法。在教学中,应注意创设教学情境,以引起学生的观察、想象,使他们仿佛身临其境,如见其人。
  课伊始,我往往是以富于形象、生动、优美的激情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学生引入到所要学习的情境之中,使之自然地产生学习需求。如教学《云房子》一文时,课伊始,我就问:“小朋友,你们喜欢旅游吗?”学生的激情被点燃,兴奋地回答:“喜欢!”此时,多媒体出示白鸽蓝天图,同时述说:“瞧,天空爷爷派出了白鸽信使,邀请小朋友去玩呢!想去吗?”“想去!”然后让学生闭着眼睛想象乘坐三秒时空机上天空,此时的学生兴致更浓了,兴奋地一起大声喊着:“三――、二――、一――”随着一声“到了”,学生才迫不及待地睁开双眼,此时多媒体显示蓝天,白云在天空中慢慢飘动,接着一群小鸟儿“叽叽喳喳”飞来,引导学生边想象画面边读句子“哇,这么多白云!我们来建云房子。”体会可爱的小鸟们此时的快乐心情。随即设问:“那小鸟们都建了哪些云房子呢?赶快去看一看吧!”此时的学生急切地想探寻答案,我让他们一边看画面,一边自由读文,感受云房子的千姿百态,并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小鸟,由此体会小鸟们建了云房子后的快乐心情。如此教学,学生在趣味中学得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产生共鸣,在兴趣盎然中学习语文,智慧才能得以启迪,从而更好地理解、感悟语言文字。
  二 真诚鼓励,让学生语文课上享受成功
  听特级教师的课,总觉得如行云流水,和谐共生,课堂上的学生甚至会从课始的拘谨有余变得充满灵气。仔细咀嚼,我觉得那正是源于老师们对学生真诚的尊重,建立起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
  的确,老师一句赞扬的话,留给学生的是满满的自信;老师一句幽默的话,会在课堂上留下一片欢乐的回音;老师一句睿智的话,会留给学生一片咀嚼的天地;老师发自内心的鼓励,让学生一听就能感到亲切可信。当学生回答问题时,一般都比较紧张,我们应用亲切柔和的语调告诉他们:“不要紧张,大胆一些,错了没关系。”当一个学生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却说错了,其他同学都大声的“啊”时,我们就要及时给予评价,“说错是正常的,老师也会有说错的时候。没关系,再说一遍。”当学生回答得不准确,词不达意时,教师应肯定他的优点及正确的地方,并鼓励他说:“我知道你心里明白了,可就是语言还没组织好,请坐下来再思考一下。”这样,既消除了学生内心紧张的心理,又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较之那些冷冰冰的,夹枪带棒的话语,真诚的鼓励会让学生如沐春风,给学生留下一片温馨,感到教师可亲、可敬,从而有效地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更注重密切关注学生的学情,捕捉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及时用一些巧妙的语言激励学生。当学生一口气把所有的生字词读正确时,我就说:“这些生字词里有好几个难认的字,还有好几个多音字,大家都能读准,说明大家都用心读了。”当平时比较胆小的学生回答问题时,我这样说:“某某同学,今天老师真高兴看到你高高举起的小手。老师多么希望时常能听到你自信而响亮的声音。”学生听了这样的评价话语,学习的欲望油然而生。
  在老师的激励声中,学生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学习的兴趣会更浓,会产生不竭的动力源泉。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他们愿意学习语文,也定会喜欢上学习语文。
  三 耐心等待,语文课上赢自信
  第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事实上,教育的唤醒、激励和鼓舞并不都是立竿见影的,教育是需要等待的。等待是一种唤醒,唤醒学生对生活经历的重新体验;等待是一种期待,期待学生在知识积累中感悟。
  很多人听过公开课后,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太完美了。教师指点“江山”,挥洒自如;学生积极踊跃,对答如流;时间把握准确,铃响课停;教学过程顺利,一气呵成……乍一看,是无可挑剔,可仔细一想,课堂上没有疑难时的冷场,即使有了疑惑却碍于最初的设计不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这样的课堂是失望的课堂,谈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踊跃举手,可当真正提问某一学生时,该生却又会结结巴巴不知所云或干脆一语不发。是什么原因呢?难道学生举手只是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其实,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会在紧张时出现一个暂时性遗忘,或是所谓的“一语顿塞”,脑中一片空白。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都会用一双温柔的双眼,看着学生说:“没有想好是不是?没关系,下次想好了再说。”
  提出讨论或探究的问题后,遇到第一个学生说出了正确答案时,不需要“趁热打铁”地肯定学生,我们可以等待学生的“众说纷纭”,让有疑问的学生无所顾忌地畅所欲言,让学生在探讨与争论的互动过程中激活思维,生成更多的精彩。当某学生由于心急答错时,切忌马上提醒正确的答案,剥夺学生思考的机会,可以等待学生从读中去体会,去感悟,等待他们通过品读词句,理解文本,进而真正地与老师达到感情上的共鸣,收获到体验成功的甜蜜。
  短暂的等待,在40分钟的语文课堂上可能微不足道,但如果这短暂的等待能帮助学生赢得一份自信,这等待岂不十分珍贵?等待最需要耐心,耐心地等一等,让我们的孩子“慢慢来”,有时会收到“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让课堂更具魅力。因此,我认为:无论是常规课还是公开课,冷场是正常的,意想不到也是正常的,重要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理解与包容孩子,不掩饰,不越俎代庖,给孩子时间,给孩子鼓励!
  我们的学生是最富有情感的人,他们稚嫩的心田,需要情感的滋润,正如苗木长成材不能没有雨露的浇灌一般,他们的思想与行动,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情感的驱动。语文老师应该对学生少一些苛责、少一些失望、少一些冷漠,而多一些理解、多一些信心、多一些亲切,用我们的生命激情,巧妙而又智慧地激发孩子们学习的欲望。
  〔责任编辑:李继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66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