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指导学生就业工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廖 川 马 忞
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而如今在很多高校,辅导员充当的角色,却不仅仅负责思想政治工作,还包括各类通知的传达、数据的统计以及对学生相关事务的处理等等。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也曾经一度划归到了就业指导中心。但随着时代的变化,新的机制下,对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学校,现在已经把“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纳入到了辅导员的岗位职责里面去了。
怎样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如今已经变成高校辅导员需要研讨的课题。首先,我们要纠正一种说法:先就业,再择业。部分人认为,大学毕业第一份工作并不重要。甚至提倡,大学毕业后,应该多尝试几种职业,然后才清楚自己真正喜欢什么,适合做什么。殊不知,这种目标不清晰,方向不明确的就业心态,一开始就给毕业生们引出了一条非常曲折的职业道路。
由于这种错误的认识,曾经给相当一部分人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使他们输在了就业的起跑线上。
大学生最初的就业选择,是对一个人几十年甚至一生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决策,是极其重要的。
那么高校辅导员怎样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呢?
首先,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除了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他们,还要做导师,做学生职业生涯的引路人。帮助学生规划一条健康的职业生涯道路,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其次,应该做好就业之前的指导工作。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一、深入了解,充分沟通,发现学生的兴趣特长
在高校中,相比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和任课教师而言,辅导员老师是在第一线最早接触也是最近距离接触学生的老师了。新生第一天进入学校,认识的就是辅导员老师。有了天时和地利,还需要人和。辅导员老师要真正深入到学生中去,熟悉他们,了解他们,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没有一无是处的学生,每个同学,都有自身的优势所在。怎样发现他们的优势并使之发挥出更强的力量呢?必须要深入了解,充分沟通。从学生的行动和言语中,从他们的学习和负责的工作中,去发现,去挖掘。从而,找出他们的兴趣和特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一份工作感兴趣,明确了努力的目标,就有了前进的方向,有了学习新事物的动力。长期的锻炼,熟能生巧,就可以形成一种优势。
二、端正就业心态,提高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
心态,在任何时候都非常重要,甚至往往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一位名人曾经说过:“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了谁是坐骑,谁是骑手。”
有的同学,希望一毕业就能找到工资高的工作。但在很多企业,工资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了一个人工作能力。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应届生,要做好从低做起的准备。快速成长是每个毕业生的理想,但不能好高骛远。俗话说:没有牢实的地基,决不会有挺立的高楼。所以,要成就自己理想的事,就必须从基本做起,脚踏实地地努力,累积经验,才能在稳健中不断增长才干,获得职位的升迁与报酬的增加。
就业的是否成功与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关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众多的竞争对手,如果没有良好的就业择业心态,没有正确的择业技巧和方法是难以成功的。因此,毕业生在就业择业前,一定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端正就业心态,克服不良的心理障碍,排除不利的心理干扰,这样才有可能获得较为满意的工作从而顺利就业。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其实是难在观念和思维方式上。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好高骛远,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所以毕业生就业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求毕业生适应社会的发展,转变陈旧的就业观念。
当今社会是发展中的社会,也是变革中的社会。在就业问题上,我们也可以保持一种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因为,心态决定命运,态度决定高度。求职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失败和挫折。遭受挫折后,不要气馁,要仔细分析,找准失败的原因,从而争取改进,期待下一次可以做的更好。“所谓成功,就是爬起来的次数比跌倒的次数多了一次”,不无道理。
三、牵手就业指导中心,科学的对学生进行职业测评
选择科学全面的职业评测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在自身最擅长的职业里获取最成功的职场人生。一个全方位的职业测评系统,包含兴趣测评、EQ情商测评、事业心测评、沟通交流能力测评、处理问题能力测评、领导能力测评、创业潜力测评、成功倾向测评、职业选择测评、工作压力测评、工作态度测评、职业满意度测评、人际关系测评、职业价值观测评、职业适应性测评和卡特尔16PF性格测评等模块。劳动保障部最新开发的《CETTIC职业素质测评系统》,就是一个全方位的测评系统。通过这些测评,学生可以更加发现自我、了解自我、发现潜力。
就业指导中心,是负责学生就业指导、管理和服务工作的职能部门。在我们学院,取名为职业规划拓展中心,命名也非常形象、贴切。
辅导员牵手职业规划拓展中心,共同对学生进行职业测评,目的是发现学生的优势,实现人适其职,职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职匹配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模式和人格特质,而某种个性特质与某些特定的社会职业相关联。人人都有选择与其特质相适应的职业的机会,而人的特性是可以用客观手段加以测量的。职业测评可以帮助同学们寻找与其特性相一致的职业,以达到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
作为辅导员,我们就是要帮助学生正确的分析自我、了解自我,从而准确定位。
四、根据测评结果,进行针对性的职业训练和就业指导
目前,很多高校就开展了就业指导和职业训练课程。学生职业素质和求职技能的具备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从入学到毕业的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的职业方向,分门别类,强化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就业指导课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根据不同年级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步的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循序渐进的成熟。这是很重要的。
譬如大学一年级开展素质测评、能力倾向测评及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使学生顺利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帮助大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并结合自己的专业和测评结果制定出符合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目标,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崇高的职业理想;到大学二、三年级学生,提供实习平台,锻炼实操能力,在实习的过程中,不断调整知识结构,塑造和完善自我,培养与职业发展目标相适应的能力;大学四年级学生着重进行求职指导、升学指导和创业指导,讲授求职方法、简历制作、面试技巧、求职礼仪、和就业法规等知识,引导毕业生逐渐的转变角色,适应社会,实现就业理想。
五、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就业指导水平
由于当前很多高校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不清,导致辅导员的岗位职责长期以来没有一个统一的严格界定。一般来说,各高校都赋予这一岗位教育和管理的职能,但教育与管理的边界却不明确,内容没有具体化。辅导员似乎是无所不教、无所不管、无所不能,成为“全能”冠军。人们评价辅导员的角色职能时,有传教士(思想教育)、管理员(纪律检查)、法官(奖惩实施)、裁判(事故调停)、联络员(各类通知)、消防队伍(处理学生突发事件)、指挥员(组织各类学生活动)、推销员(学生就业)、咨询师(学生日常提问)、慈善家(解决困难学生的生活问题)、讨债人(追缴学生欠费)等十几种说法。这些说法,在某些方面,蒙蔽了高校辅导员的视野。这样就导致了辅导员很难往更高、更深的专业化去发展。
现今的高校,大部分辅导员又都很年轻,本科、研究生一毕业就从事了这个岗位的工作,缺乏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每天被事务性的工作忙的团团转,容易忽略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就业指导能力的提升就更是无从谈起了。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也要求辅导员除了要进行思想政治、时事政策、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和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辅导与培训外,同时也要进行就业指导的培训。
社会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作为高校的辅导员,更要不断加强学习,拓展知识结构,提升就业指导能力,从而才能真正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让学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施展才能,实现他们的抱负和梦想,更能体现辅导员就业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宋美娴,苏亚玲.对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的重新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8837.htm